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汾阳演武东大王村简志
正文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

演武镇东大王村,位于汾阳市区东南16公里处,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河漫流冲击平原上,土质松软,打井或挖建筑地基常发现流沙涌动。东大王村处于汾阳三级台地平川的最低处。地势平坦,曾经的盐碱地,被改良成了好农田。近年来以种植玉米为主。村现有906户,人口2672,耕地5212亩。

汾阳东大王村与平遥、介休、孝义毗邻。是个四县鸡犬相闻,土地相接,姻亲众多,文化交融并蓄的独特村庄。东大王距孝义市区13公里左右,介休市区也是13公里左右、北距演武古镇七、八公里。冀孝南北公路穿村而过,东吕高速东西依村而行。村庄北距“汾孝东”高速路口1里。近年来,村东柏油路,跨磁窑河直通介休万户堡。交通便利,可谓是汾阳东南方的一道开放的大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重要。

东大王村始建年代不详,民国汾阳著名学者刘天成在其著《民国时期汾阳县街村实况》记:“东大王,明庆成、永和两王曾居此,故名。”但村人祖辈无此说法,碑文、家谱也未发现有此记载。是不是与王家先来此居住建村有关?还需进一步考证。

东大王村,明清分属东乡中正里和南乡武城俗里。古街有王家街、任家街、武家街东西三大街。有田家巷、任家巷、庙道巷南北三大巷。任家街最长,古集会设在任家街。一年中二月初四、四月十四、七月二十、十月初四,四个大庙会,逐步形成东大王村周围十里八乡购货卖物、走亲聚友的重要集会。

东大王村里原有禹王庙(坐北朝南)南有戏台一座、关帝庙(坐北朝南)、白衣庵(坐西朝东)、二郎庙(坐西朝东)、村东小庙(坐东朝西)等明清庙宇,现仅存禹王庙残殿、关帝庙残殿建筑。其他遗址无存。其中,禹王庙、关帝庙规模最大,建筑最好。

民国汾阳学者刘天成著《民国时期汾阳县街村实况》记载: 東大王村,明庆成、永和两王曾居此,故名。中正里、武城俗里,街三巷三,有堰无堡。城东南35里,通车。井水甜少苦多,且缺。田地38顷,民户209,男女1280口。有时酿酒,民8,尚有4家。初小关帝庙,由平赴孝车路。

【二】

在东大王村北一里,现冀孝公路上(汾孝东高速路口附近)处,有一茶神庙。一直存在到60年代初,筑东大王到演武四清路(1963年一1966年的四清运动时筑的路)才拆毁。茶庙院还有一古井,存在时间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村人说的茶神庙,在古代其实是古官道、商道、驿道上供人喝茶休息的茶厅或茶房。

清《汾阳县志》驿铺记载:“自城而东,南五里至碱场村,又五里至申家堡,又五里至北庄儿,又五里至干河上,又十里至西河堡,又十里至孔家堡,又二十里至罗顾府(平遥县界),自孔家堡迤南至张兰镇(介休)”。这个茶房就位于从西河堡东到介休孔家堡的古驿道上。也位于介休、灵石北去冀村,杏花村,西去汾阳城的古驿道上。

当年驿马嘶鸣,商车滚滚、官轿吱悠的景象已被历史的尘烟淹没殆尽,无人知晓,也无人关心了。写诗一首以抒怀:

闻听此地有茶房,远念无寻暗自伤。

大道通天情故旧,离愁何处不披霜?

茶神已远去,情随高速来。眼前这气势磅礴的高速路,新修复的冀孝柏油路,却把远古通天驿路的神话,泼墨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新时代人的面前。消失的古道茶房,新开的高速路口,是机缘还是巧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东大王村,这个晋中盆地中,连接汾、平、介、孝四县最重要的村庄,给予人们的除了美好,就是希望!

【三】

1936年3月19日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左路军东征队伍,由徐海东、程子华亲自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征队伍,在东大王村整修,开会后,出东大王北经茶房,沿着去上达的东北方向,再经过韩家桥、辛爱村、演武、招贤村北上,宣传抗日主张,筹集粮草,扩大队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说不定当年红军还喝过茶房主人熬制的热茶呢!

1936年,在东大王成立了汾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汾阳红色文化专辑》: “1939年 春在汾阳二区的东大王相继成立了汾阳县农民救国会、汾阳县青年救国会和汾阳县妇女救国会等县级抗日救国群众团体。” 1939年7月,牺盟会汾阳分会在东大王村举办了妇女干部培训班。

东大王,是一块儿红色火焰旺盛的村庄。革命的浪潮滚滚滔滔,奔流不息。

平遥梁继国著《平介抗战史》资料:任培玉(1919年一1945年),东大王人,1944年参加革命,在平遥武坊村与日军作战牺牲;郝士俊(1916年一1946年),东大人,1946年在本村作战中牺牲;任成槐(1915年一1946年),东大王人,1945年参加革命,在孝义县司马村作战中牺牲;曹玉喜(1926年一1946年),东大王人,1946年参加革命,在孝义作战中牺牲;王树嘉(1928年一1946年),东大王人,1945年参加革命,在平遥作战中牺牲;高守俭(1921年一1946年),东大王人,1944年参加革命,在平遥西堡村作战牺牲;庞虎(1928年一1948年),东大王人,1947年参加革命,在太原作战中牺牲。

一代代英雄志士,众多的革命烈士,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染红了党旗、国旗,光耀了历史天空。知名的不知名的所有英雄们永垂不朽!

【四】

东大王村明清时有王姓、任姓、武姓三大街。王、任、武三姓为望族。其中王姓耕、读、商传家,经家置业,读书成才的人最多。据王氏后人王克贤考证收集整理旧族谱后在2000年成册《汾邑东大王村王氏宗谱》序言记:“东大王村王氏,祖居汾州尚文村,自元顺帝年间,群盗纷起迁移汾阳东大王村居住。传至今已有二十五世。顺治六年(1560年)伪匪谋逆致遗宗谱。道光二十年第十八世祖王应乾根据迹存碑刻,续成始自第十世祖王天佩、玳为始祖。至他那一代共计九代家谱一部。此谱以天佩、玳为始祖”。

从乾隆始王家发展迅速,到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家大业大的王家,东起禹王庙西至白衣庵整个一条几百米的街上建起了好多豪宅大院。从残存的独角楼院、场子院、老宅院、铺子院等十几座院的规模格局看,条石筑基,磨砖砌墙,雕梁画栋,雕刻精美,曲巷回廊,深宅幽暗。一层窑,二层楼,主人院,秀女阁,长工房,车马棚,酒业做坊,加工厂院,院院相连,房房相依。无不体现着历史上王家的富奢与辉煌。

面对残房破院,人去院空的景象,无不让人顿生,世事无常,繁华不再的悲伤。写七绝一首以抒怀:

画栋雕梁筑秀楼,高墙曲巷锁春秋。

方今衰草残阳里,一片凄凉尘土流。

【五】

王家历代,人才辈出,好多人青史留名,被载入史册。清《汾阳县志》:“王纯臣(新家谱东大王王氏第八代),字廷魁,邑之大王村人,监生。多长者行,能以信义服人,贤声彻遐迩,尝夜行,携重赀遇盗,纯臣自述姓氏,群盗惊愕遁去,人多异之。王日跻 大王村人,附贡生,事亲爱敬兼至,父寝疾服药先尝,时侍左右,父疫,哀毁骨立,三年夜居外室。”

王捷三,吕梁人民艺术家。书画艺术享誉汾阳乃至全国。出生在1914年,1948年参加革命。著名作家马烽为其题词曰:“自学成才为民服务,翰墨丹青描绘新图。” 著名作家孙谦为其题词曰:“无师自琢励,下笔涌真情。”

王树瑞,1937年参军,在抗日前线作战勇敢,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累立战功,受到军委多次表彰。1950年奔赴朝鲜战场,领导的两次阻击战被军旅作家魏巍记入《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名震天下。1956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在中央军委任职。1971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疆军区任政治委员,乌鲁木齐部队政治部顾问,中共十二大代表。

王恩之,1922年12月出生,1938年1月投身革命,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渡黄进入山西作战,后随王震挺进大西北作战,1949年进驻和田。1952年转任地方工作,先后在新疆多县担任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1986年离休前任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前身)党委书记。

著名作家马烽(1922年一2004年),是东大王王氏外甥,七岁时父去世。随母回到东大王生活上学。与王树瑞、王恩之是同班同学。一起参军报国。马烽以《吕梁英雄传》、《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新来县委书记》等经典名著拍成电影、电视剧而享誉天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驻山西太原地区师职军事代表高级工程师,陆军大校军衔王克贤(王氏新谱第十四世)在2014年第9期山西省《党史文汇》发文《汾阳县东大王村的三位革命者》。王克贤用具体的事例,生动地描写了三位革命者的生平历程,无不让人震撼与感动。

陆军大校王克贤,空军大校宋福泉,解放初期汾阳县委领导王淑棣、武开祯等都是东大王村走出去的杰出人才。

2010年5月,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王克贤著《一路走来 过往岁月的回顾》,2018年3月,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王克贤著《岁月如歌 生活浪花之感录》。

【六】

东大王学校始建于民国七年(1917年),学校设在关帝庙。大约40年代学校迁移到禹王庙至今。据马烽回忆录,1928年,七岁的著名作家马蜂随母来东大王村上学(学校在关帝庙),与王树瑞、王恩之同一个班上初小(一至四年级),初小毕业后,同时离开学校去别地上高小(五、六年)。说明,当时东大王只有初小。1982年春。马烽托付当时作家、诗人吕世豪向东大王小学赠送了一批他自己出版的文学著作。马烽随书寄给东大王学校全校师生的信中写道:“我把这几本书赠送给你们,算是向母校的回报。”学校召开了授书大会。会后,吕世豪把学校给马烽的回信和赠送的红领巾送到了家住太原的马烽家里。此事,任鲁文在山西日报发文进行了新闻报道,并收录在了吕世豪、吕耕耘、刘锡仁编写的《汾阳新闻选》一书中。

1998年汾酒大厦副总刘生福(东大王武姓外甥)提供信息,引进大宝集团公司(或三露厂),由厂党委一班人厂长杜斌,书记吕世英、王怀宇等领导主导牵头捐资20多万,通过青基会,村人集资五万元建成两栋教学楼。 东大王学校是演武镇引进外资建的第一所希望学校。学校春季奠基,秋季竣工。九月开学,汾阳市、镇党委政府多位领导参加了开学剪裁。王克贤代表东大王在外工作人员作了《机遇与挑战》演讲。

2000年以来,东大王原碾米厂得到快速发展。成立了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集晋谷21号小米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专业生产小米20余年。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流的加工技术。公司所生产小米等产品已获得“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加工品小米;杂粮)”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证书号:QS0),并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四都牌”“汾都香”“汾阳皇”等小米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俄罗斯等国家。”

2020年,西大王村、北川头村并入东大王村。正如王克贤所说,机遇与挑战相连,格局同发展共进。给予东大村全体领导与村民的将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美好未来!

2020一11一21

作者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山西汾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常务副主编。上海39大群诗文联合会主席。中国诗词研究副秘书长,诗会办《中国诗词》月刊编辑。少陵诗社副会长,诗会办《少陵诗词》月刊编辑。中国典藏诗文副主编。山西汾阳作家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古建保护、红色文化专委委员。汾州文史交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群主,汾州文史研究论坛群群主,在百度输入冯恩启可搜索阅读发表的诗文。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