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远去的农具之九:垫包 |
正文 | 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农民有四大任务:农业生产、抬田造地、修房建屋、筑路修桥。那时几乎无机械,全靠人力,而这后三项任务中,男人中的精壮劳力,都要从事抬石头这一繁重的体力活。田坎、路基、桥墩、屋基、堤坝……都要用石头。二百斤左右的石头两人抬,三、四百斤的石头三人抬(俗称抬秤),再大一点的四人抬,更大的八人抬,我还见过十六人抬石头的那种场面。抬石头要用木杠(分五尺和八尺两种)、铁圈、铁链、铁扣、牛棒。当多人抬时,一声号令,所有人杠子上了肩,抬起石头,步伐、步幅调整一致,一手扶木杠,一手杵着“打叉”,须有节奏向前走,走上一段需要休息时,也为了休息后继续前行,石头不能放在地面上,而是用齐肩高的打叉撑在木杠上,靠近石头的几人,打叉需贴着石头撑住,以防石头吊在空中晃动。抬石头的人,为了减轻木杠对肩膀的磨损并将着力点分散,都在杠下垫一布包——垫包。 垫包为何物?通常用厚实的布,如帆布、劳动布做成长六寸、宽四寸的口袋,内装麝香毛,压实了还有一寸厚。麝香毛做垫包最好,有弹性,压扁后易恢复。实在找不着麝香毛就只好用棉花、谷壳做内瓤了,但都没有前者好。时间用得长了,包布就可能磨烂,缝补就是常事。抬石头,若无垫包,时间一长,可能磨破皮肉,人也扛不住、磨穿肩膀部位的衣服,条件太差,置不起衣服。垫包顶端正中固定一细布带做成绳圈,将垫包挂在脖子上,不用时吊在胸前,用时很方便抓住塞于肩膀和木杠之间。 垫包除了抬石头用之外,那时交通不便,修房的木料要从山中砍伐,要将木料扛回家也用到它,扛一段路后需要休息,就把木料后端触地,前端翘起,肩扛之处用齐肩高的另一种木打叉撑住,一手扶木料,一手扶打叉,垫包吊在胸前,又扛起时将垫包放在肩与木料间。在大集体干活时,干两小时要统一休息二十分钟,这时垫包放在小凳子般高的石头上或土坎上,坐在上面休息,既可防潮湿又可使屁股舒服点。有时靠在干爽一点的草坡上,垫于脑后,当枕头躺在那休息片刻,晒晒太阳也蛮惬意的。 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在上初中,县上新建农械修理厂,村上一杨姓小伙,父亲是生产队长,厂里筹建招工,把他招去负责基建上一部分工作。我们同村三个同学,在暑假里听说他们厂要毛石和沙子,从新建厂房附近的椒溪河里去搬运。石头与沙子都是四元钱一立方。我们上午用背篓从河里往厂里背,夏天穿得薄,时间一长背篓根把腰杆皮肉能磨红,甚至磨得疼痛。这段时间父亲不用垫包,我将其垫在背篓根,背沙子就好多了,也不那么磨人了。下午抬石头,有时两人抬,一人扛;有时大一点的石头就三人“抬秤”。所有抬石头的工具和抬石头的方法全学大人们的样子。一次在抬一块边缘有棱角的石头时,由于铁丝圈没有挂好,抬起没有走到几步石头掉了,落下时下面一个石头顶着倒向我,石头的边角将我小腿上划了一道一寸长的口子,瞬间血不断往外流,两个同学把我送到村上医疗站,医生把伤口缝了三针,至今腿上还留有伤痕。暑假快结束了,沙子堆成四棱台形,石头砌成长方体形,请杨姓小伙给我们“收方”,即丈量搬运沙子、石头的体积。他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我们协助他拉尺子,也把数据记下来。他见我们沙、石运得不少,一人要挣四十多元钱,就不想给我们这么多,竟然说:“石头方量要除去百分之三十的空隙。”我们都不同意,回家就给家长说了。几家大人听了都很气愤,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算法,便相约到他家中找他理论。有位家长说:“他们还是十几岁的小娃,干点啥也不容易,你不能放下尖担就打卖柴的人!”这话说得重,过了几天他没扣除空隙,如数把钱给了我们。 现在交通方便,搬运石头、沙子都是铲车、挖掘机、农用车,不抬不扛了,也无人再用垫包了。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文/陈永明) 2015.10.10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