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洲书院游记 |
正文 | 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古城东南角,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距今近千年,占地200多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初夏一天,和几个老同志一起,慕名前往。通过护城河石拱桥,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明清风格的青砖灰瓦、重檐飞翘的三孔牌楼,上书“花洲书院”古朴厚重、方圆相济的几个大字。照壁上嵌着一块四五平米的黑色大理石,上面浓缩着花洲书院整个布局和场景。穿过一道藤蔓搭成的绿色长廊,抬级而上,来到城墙上。站在这里,花洲书院的全貌,尽收眼底。整个书院,方方正正,座北面南,周围绿树成荫。西面,沿中轴线,是一排质朴,厚重的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多重院落,东边是一片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几条曲折走廊蜿蜓其间,颇有江南园林风格。今天是周末,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沿着城墙上的石路行走,墙两边树木蓊郁,花草飘香,河水碧绿,波光云影。东南角城垛上,一座三四层的春风阁,古色古香,巍峨高耸。清风吹动檐铃,发出清脆铃声,像在提醒着学子勤奋攻读,我耳畔似乎也回响起旧时学忆读书的朗朗声。前行二三十米,前面是一座建在城墙上的文昌阁,墙两边的绿树高木,向几乎掩隐了文昌阁。过了文昌阁,再行走百十米,沿花岗台阶走下城墙。城墙脚有一条穿行弯曲走檐廊和石板路,蜿蜓于山水之间,与台榭,水殿,亭阁,假山相连,婉约有致。池沼中有成群结队的金鱼,自由自在的游动。水里有马蹿莲,睡莲,浮萍,菖莆之类的水草,青翠欲滴,绿意盎然。人工湖边,周围是奇形怪状的异石,其中点缀着盆景和绿色植物。瀑布从巨石上倾泄直下,似悬挂的一匹白绢,发出轰然响声。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小学生,穿梭在这里,游玩嬉戏。眼前似乎闪现出,古时一群学童课余,在园林游玩的情景。小桥,流水,曲廊,石径,曲径通幽,人随景走,移步换景,行走这里,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从后门进入整个书院厚重大气,也是书院最大最高的大成殿。殿中央立有用楠丝金雕刻、六米多高的孔子像,两旁是他颜回,子思,曾子,孟子四个弟子金丝楠木雕像,只是比孔子像要小倍多。四根高大的圆木柱,挂有蓝底金字楹联。四周墙壁金壁辉煌,上绘孔子讲会,和周游列国的故事。这里散发出神圣而又浓厚文化气息。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下移,都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历代知识分子,都尊孔子为文化圣人。过去无论官方学署,还是私垫院子,都奉有孔子牌位,童子开蒙,都要先拜孔子,后拜老师。大成殿也是过去祭孔拜师地方。 同行的曾书记75岁的夫人,给孔敬了一炷香,跪拜孔子,乞求孔圣人保佑她孙子,能考上名牌大学。一位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敲响了一下架上铜钟,祝愿她美梦成真。这时大殿前的台阶下,几十个身穿唐式白服装的小学生,在几个老师引领下,站成几排,背诵着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之类的名言。然后,排队进入大殿,瞻仰敬拜孔像。 殿前一只长方形铜香炉。重檐大殿正上方,有一块竖立的金字金边蓝底“大成殿”殿额。与北京太和殿的殿额相似。九级台阶中间,还嵌一块雕刻九龙戏珠玉石。院东则一幢五间瓦房,为博大精深儒家文化知识、典籍和人物塑像展览室。玻璃厨柜里,展览有明清一品至九品文武将官的色彩斑斓鲜艳,图案不同朝服。最令人震憾的,是明朝皇帝御笔亲赐的状元试卷复印品。试卷内容无非是当时治国理政应对策式八股文,但小楷字写得非常端正秀丽。既是放到现在,也是一幅好书法作品。与东面对衬的院西房,则为讲演四书和诗书礼易春秋的讲堂。 随后来到邓州名人馆。从墙壁的地图和文字介绍中,了解了邓州的历史沿革,区划变迁,得知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杰人灵,人才辈出。历史上,这里曾诞生过60多代君王,11位宰相,两位状元,66位进士。医圣张仲景也是这里的人。当今人杰俊才,更是灿若繁星。 来到姚雪垠纪念馆,才知道他祖籍也是邓州的。姚雪垠是现代历史学和文学家。所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得到毛泽东的首肯。同时也得到很多同时代评论家和作家的高度赞扬。粉碎四人帮时,我记得自己还收听过单田芳说《李自成》的评书。墙上还贴子姚雪垠创作手稿的复印件,字迹工整,清晰,漂亮,不亏为一个文学大家。。姚学垠还当过湖北省作协主席,为繁荣湖北的文学创作,作出过贡献。在这个展览室里,还了解到现代著名诗人韩作黎也是邓州人。真是人才辈子,名不虚传。 顺着檐廊向前院走,两侧墙壁上,镶着历史名人和书法家的碑刻,以及历史悠久的功德碑,石碑等,使这里处处透露出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 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范仲淹纪念馆。这里同样是个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落。院里栽着几棵石榴树,叶翠如玉,花红似火。有一眼古井,建有古亭,围着栏栅,旁书范文公井。进了纪念馆,才了解到范仲淹曾在这里当过知府,为政清廉,政绩卓著,声望很高,深得民众爱戴。花洲书院就是他创立的,距今近千年,培养了邓州无数英才俊杰。他的万古不朽《岳阳楼记》杰作,据说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院内草坪上的音箱里,播放着播音员的用低沉清晰而又有力的嗓音,朗颂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篇。“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既是范仲淹的一生总结和写照,也成为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的追求的最高境界,使他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出了书院正门,有不少外地游客,站在门前的拍照。院前的广场上,与正门,有一座宽大带瓦檐砖砌照壁,一面书着邓州赋,一面刻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旁是范仲淹的全身站立铜塑,宽袖长袍,手捻长须,面部表情刚毅沉稳,作深思沉吟状。一代名相的一颗自始至终忧国忧民之心,穿越古今,令人感动莫名。又一队戴红领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颂读着范文公的美文,向铜像致敬。我们游看的路线,刚好和通常从正门入,后门出的顺序相反。不过,这有一种倒吃甘蔗,渐进佳境的感觉。 归途中,我回味着花洲书院所见所闻:它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宣传历史伟人,激励后者的敬贤院,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缩影和象征。我想这才是人们不辞辛苦,远途跋涉,风尘仆仆,心怀敬意,游览花洲书院,还有学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原因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