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午夜,城里的月光 |
正文 |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午夜里静静地听着许美静的一首《城里的月光》,思绪万千。 想起那时,我也和许多的年轻人一样曾经有过梦想,其实我现在也只有23岁,只不过我的梦想比正在校园上大学的年轻人破碎的更早一点儿而已,我也曾幻想过可以在这个世界中天马行空的绽放自己的热情,生命,漠视世故,我行我素。可是,在真正走进这个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和无数事实所证明的一样,现实和理想总是离的是那么的遥远。 我的寂寞在不停的绽放,我的笑容在渐渐的枯萎。 有一天我发现我竟是一个内心很悲观离愁的人。记得那天在街上看到一对男女,可能是兄妹也可能是夫妻,男的用自行车推着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女的在后面扶着,他们和老人有说有笑,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路边的人们都在微笑着感叹他们简单的幸福。可是就在我同样凝视他们,刚刚拾起我久违的感动时,我的心却一瞬间被淡淡地伤感和凄凉所刺痛,我忽然绝望的发现幸福原来是那么的短暂,生老病死注定了人一生的痛楚,我无法想象那对孝顺的男女在老人生命枯萎熄灭的时候要面临怎样的悲痛欲决,虽然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但是我多希望这样的瞬间可以定格,哪怕他们残忍的变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我的眼角隐约尝到了淡淡的苦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父亲从小就没有见过,也不知道现在何方。母亲要强了一辈子,如今体弱多病。还有那些从小帮助过我的人,他们同样也在岁月的陪伴下渐渐的老去。我心中忽然感到汹涌而隐忍的难过,我想我也该为他们做点儿什么了……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又是一个可悲的真理。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的有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些敏锐细小的疼痛,让我抵抗生命中呼啸而来的麻木。”我有时都搞不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性格的人,开朗还是阴郁?或者干脆就是神经质的双重性格,我不知道。安静的时候可以听着音响里放着恩雅、陈瑞、徐誉滕、林肯公园、酷玩和野人花园或恬淡或歇斯底里或游离或高亢的歌声把自己扔在家里的散落着书的床上好长好长时间;兴奋的时候就大看中国电影,看西方文学。看时势政治。或比较、或批判、或欣赏、或厌恶。自娱自乐;无聊的时候拨几个早就烂熟于胸的电话号码,拉那几个号码的主人一起出去逛街、聊天、买衣服,享受亲情一般的友情;伤心落寞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街边游荡,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公园是常去的地方),看健身的热爱生活的人们,看坐在草地上背靠背的情侣,看从身边蹦跳着走过的小孩,看那些坐过山车,骑旋转木马的风景。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仿佛是等待第二天黎明中的朝阳。 我很佩服那些会写文章的青年才俊,虽然有人说他们的作品是糟粕文学,但是我真的从他们写的作品里看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叫做真实的东西,而且我觉得那些总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说三道四的人才最糟粕。我真的很喜欢那些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赋予了文字绚丽的生命和思想,很多时候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感情,他们都可以用文字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在他们的笔下文字可以变的是那么温暖而亲切,那么曲折而离奇,那么锐利而纯粹,那么多愁而善感,那么凄艳而高傲,还有那么多的那么。。。。 一年年,一季季,一月月,一天天,一时时,一分分,一秒秒。也许我真的会这样走完我人生的轨迹,每天迎接新的黎明、等待新的黑暗。 ******2010年5月21日3:10分************* 夜深人静,寂寞来袭,以我孤独的身体,挡不住渴望你的心。 谈何容易,孑然一身,赤裸裸沸腾的思绪,一盏灯亮到天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