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病 |
正文 | 害病 人常说,缺啥别缺钱,有啥别有病,穷人富人都缺钱,富人穷人都害病。 得病又叫害病,说明病是一害,甚至大害,不但自己要承受病痛折磨、皮肉之苦,消磨精气、打击自信,家人也跟着没黑没明、黑明担心,身心煎熬、暗自抹泪,以致“久病床前无孝子。” 得病和挣钱不同,挣钱虽难,看对谁而言,平头百姓,挣三两个铜板都要劳神费力、出一身臭汗,贪官污吏、商界巨头、影视明星,一个小目标就是成千上万、甚至数以亿万。 相对于挣钱,得病就来得公平,无论高官厚富,不管平民百姓,谁都有可能得病,谁都无法回避。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规律,谁也无法逃离。 小时候在农村,小病基本不管,大病才上医院,有些年龄偏大、家徒四壁者,或吃三两服中药试试运气,或无奈咬紧牙关、硬撑抗争,或干脆听之任之、任由发展。自己那时候身体弱,三天两头害病,祖母和父母整天提心吊胆,头痛脑热的事印象不深,“不是病”的牙疼就让自己刻骨铭心,至今想起来神经都疼。 祖母治牙疼的办法很简单,家门前有一颗花椒树,把花椒树底下的土和成不软不硬的泥,往脖子及腮帮子周围糊,等三两个小时泥干透,小心翼翼地剥下来,再糊,有时候半边脸上都是厚厚的泥巴,走起路踉踉跄跄地一边倒,蹲在地上活脱脱一个泥糊的叫花鸡。 虽然“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毕竟要不了命,所以还引不起足够重视,我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常常无缘无故就“没气了”,现在的医学名字可能叫“休克”。这病太吓人,每次发病,祖母又是摔碗又是叫魂,有时还拿一个瓷碗,接上水,在碗中间立一根筷子,嘴里嘟嘟囔囔、念念有词,要让筷子站住。 祖母活了93岁无疾而终,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病,都有啥病。在她70多岁的时候,一次害病,抗不过去,住进了医院,挂了点吊瓶,医院让出院,内在含义“你懂的。”伯父和父亲把祖母拉回来,从阁楼上把准备好的棺木取下来,找了一个专门画材的好把式清理、油漆。 我们把祖母搀出来,坐在房檐下,她看着匠人用灰刀铲,用麻纸糊,用漆刷油,用毛笔画,每一道工序,都看得真真切切、仔仔细细,有时候还提点意见建议,看着不像是给自己安排后事,倒像指导工匠完成一件极美的艺术品。 棺木收拾利落,没有往楼上抬,顺长靠在大伯家正房的门后,就在大家手忙脚乱地准备时,祖母却慢慢缓过来了,开始和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回家做饭。 后来的20多年里,就这样把棺木从楼上往往复复、抬上抬下地折腾了三次,一次比一次麻烦,一次比一次费事。因为要用砂纸把前面的油漆打掉,把糊的麻纸撕掉,最后一次,祖母多少有点遗憾,我给祖母说:你别提意见,再过几年,好坏都没人干这活了。 现在想起来,祖母如果在今天,会不会第一次就躺在医院里,做CT、做B超、做脑电图、做胃镜、甚至做核磁共振,查个明明白白、彻底清楚,这些阵势,如果没病,会不会吓出来病,如果有病,会不会治好老病,治出来新病。 有人说:病是吃出来的,不全对,但有合理之处,要得身安,三分饥寒。黑明不分、作息不匀,胡吃海喝、油脂油膏,肯定是害病的罪魁祸首,最起码也是帮手,谁也不能保证不害病,但爱护自己、保重身体,少得病、少害病应该是能做到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