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月亮的人性》 |
正文 | 读郭易周老师《月亮的人性》没想到会给自己的感触这么深刻。 我个人的感觉《月亮的人性》和我读过的书结合起来去理解,会更清晰更立体。郭老师在文章里以哲学的形态提出“过度的爱”对我们的危害,没读郭老师文章之前,我只是知道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分的溺爱,从没想过成年人“过度的爱”会有怎样的后果。 我们都读过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书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悲惨就是过度的爱造就的。过度的爱导致她偏激、多疑,忘却了责任、人伦道德,抛却了所有只为她所谓的爱。她生活在忐忑中,这爱已经成为她生命意义的全部,于是她扭曲了,丢失了人格,为爱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报复对方,给她周围所有爱她的人留下了无尽的伤痛自责,因她而背负罪过承受心里煎熬。她的过度的爱,从而也导致人格的偏离,这也是郭老师在文章中的观点即人格与人性的关系。 郭老师说:“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人性”。那么一个人的人格不完整,他的人性是否也会在潜意识里流失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的阿斯科利尼科夫,就是丧失人性的人,而且感觉丧失人性并不是一念之间,是人格被社会、生活各种磨难挤压后无法正确面对的结果,其中也饱含了“过度的爱”。 阿斯科利尼科夫深爱着母亲妹妹,他不想自己的母亲妹妹受苦,为他付出。他感觉内疚,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有负罪的心理,于是他处心积虑的策划了谋杀、掠夺财富。夺取他人生命的行为正是郭老师所言:“人格在决定你的人性”。 国学经典《南华经》中庄子名篇《盗跖》还有秦始皇、隋炀帝是否也是人格的扭曲,人性丢失的体现? 他们的行为我们按老师文章的观点来理解,也是“个人需要(小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发生了冲突,只顾狭隘的个人需要,忘记了社会需要或歪曲了社会需要,主体与主体性,也可能产生歧化与异化的现象”。那国学经典《南华经》中庄子名篇《盗跖》还有秦始皇、隋炀帝是否就是个人需要膨胀的现象那? 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他们没有“去彼取此”。 《在月亮的人性》里我还读到中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尽管我们审美观点不同,我想,如老师所言对大爱的完美人性的追求却应该是共同心愿。 由读了海伦凯勒而认识了她的老师莎莉文,还有钢铁大王卡耐基,文豪马克吐温等等诸多人给予海伦凯勒的帮助,才成就了海伦凯勒《月亮的人性》光辉的一生,也是所有给予她帮助的人的光辉人性的凝聚。 老子曾讲过“和其光”,我想可不可以让我们摒弃人性的不足,调和她的光辉,让自己心存社会道义,彰显仁义大爱,完善人格,去拥抱《月亮的人性》! 感激老师!感激老师《月亮的人性》给我的启迪!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