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春四人行 |
正文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的土家小县城,有一个自发组成的四人朋友圈十分活跃,迄今为止,已近30年时间,那些惬意温暖的快乐日子,总在时光中静静流淌。 这个四人行,年龄相差不到四岁,男的是我,年龄排第二,另外三个女孩子分别排为老大、老三、老四。1987至1989年间,因同在一个县城工作,同住县光荣院(养老院),很快成为朝夕相处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我们虽然上班地点不同,但是吃住都在一个院里,早不看见晚看见。这个院里,绝大多数自然是养老的老年人,年轻人就我们几个,是特别要好的一个群体。一开始,我戏称为“四人帮”,因为是贬义词,没再叫。当年,这个四人行,年龄最大的 24岁,最小的才20岁。男孩子血气方刚,女孩子如花似玉,都是快乐的单身贵族。三个女孩中,老大身材高挑,走路一阵风,楚楚动人;其他两个则是小巧玲珑,美丽大方。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内敛、文静、友善、好客。在这里,我们每天同吃一锅饭,同饮一炉水。大家天天在一起,有说有笑,有唱有跳,无忧无虑,欢天喜地,好不热闹,开心极了。可以说,那段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最难得的。尤其我是最大赢家,陶醉在三朵鲜花丛中,是最幸福的人。这段经历,虽然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但是它精彩、浪漫、甜蜜、珍贵、难忘。 回顾过去,一幅幅画面萦绕脑海,一个个场景难以忘怀。说来也巧,自从我住进这个院里以来,先后认识的三个女孩子,也是按年龄顺序来的。老大在县服装厂上班,居住的一楼宿舍与我仅一门之隔,因此,天天见面,很快就认识了。老三在街上一家综合商店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最先是通过李老师认识的,因为我跟他是同事,她经常去老师住处玩,我也常去,自然就认识了。最后认识老四,她就在光荣院医务室上班,一边跟师学医,一边当卫生员。而我是在民政局上班,属编外人员。除老四外,其她两个女孩都在我之前进驻光荣院。至于谁在最前面,从没问过,也不重要。那时,我们除白天上班外,晚上几乎都在一起玩,形影不离。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看电影、打牌、逛街、聊天,等等。 对于一般的活动,力推老大牵头我督办。那年月,因为没有电视看,大多数时间都是看电影和录像片(武打)。当时的电影票便宜,最贵的才五角钱一张,最少的仅一角钱。现在的票价是过去的一百多倍,当然,过去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早已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这是时代的快速发展。主要看的电影是《红与白》《大侦探》《富贵再逼人》《关东女侠》等;对于《蛇鹤八步》《拳精》《少林寺》《南拳王》等武打录像片,也看了不少。偶尔,我们还通过检票老乡混进去看电影,甚是得意。有一次,我刚吃过晚饭,出去没关宿舍门,回来时,发现抽条桌上放两张电影票,而且是一个场次。当时猜想,一定是三个女孩中的其中两位送的。这下为难了,该拿哪张票去看呢?心想,同一个剧场,肯定能看见,不论和谁看,另一个都有想法。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只有放弃。而事后,居然没一个女孩提起,的确有些纳闷,或许她们猜到了什么。此事至今是个秘。直到现在,仍得意当初选择正确。由于看电影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娱乐方式,尽管有时还是黑白片子,我们仍乐此不疲。大多数时间,都是四人一起看,同去同回。而有时,我差不多都单独与她们看过电影或录像,虽不是谈恋爱,却隐约有这种美好的感觉。 一年夏天,我们头顶烈日,坐船到县城对面的叹气沟游玩,我的思绪随着清澈透底的江水奔向远方,憧憬着美好未来。不知不觉中船已靠岸。当我们光着脚迫不及待走进清澈的河水时,一股股清凉的感觉迅速渗透全身,舒服极了。这时,不知是谁挑起了打水仗的战争,顿时,水花四溅,尖叫声、欢笑声不断,大家尽情陶醉在嬉闹中,吓得小鸟都飞走了。 大家玩累了、饿了,或坐或躺在干净光滑的石头和草地上晒太阳喝山泉、吃干粮,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大伙儿边吃边聊,好不开心。当时,我陡然发现坐在对面的一个身穿粉红色衬衣的女孩胸前一颗扭扣开了,有点走光。而我又不好意思提醒,于是,就用草帽盖住脸,通过缝隙静观其变。而她自己全然不知,还有说有笑挺带劲。过了一会儿,被另一个女孩发现,她才羞红着脸慌忙扣上。边扣边瞟我一眼,见我那样,心里挺踏实。然而,她那里知道,我是第一个观众。每次回想,总觉得那时有点调皮不懂事。老三带的月饼最好吃,很快一扫而光。可是,在返回途中,我第一个感觉肚子疼,勉强熬到下船,快速入厕拉肚子,差点来不及。事后得知,除了买月饼的人外,都吃坏了肚子,甚是狼狈。看来,不花钱的东西还是少吃。 我们四人中,数老大最勤快,最会做菜。我们三个人大多数时间吃食堂。自从认识后,便隔三差五不约而同地跑到老大那里蹭吃蹭喝,时间久了,还觉得理所当然。有一次,我与老四不知为啥事怄气,一周没说话,当同时走到老大房门准备进屋吃饭时,俩人对视让路,一下子忍不住都笑了,顿时,所谓的气便烟消云散,这是典型的少不更事。其实,老三偶然也做菜,大家同样饱过口福。那年月,由于工资收入低,相互请客聚会还真不多,一般都是吃食堂或自己做。 在与三姐妹相处时,先后发生了一些感人和有趣的事情,有些事还发生在她们谈朋友以后,对我的疼爱和包容,一直心存感激,必须一吐为快。 老大对我好处多。前面已经说过,住处最近,每当闻到扑鼻的香味时,立马跑过去。有时,她炒菜时干脆多炒一盘,直接端给我,而且吃完盘子都不让我洗,直弄得我不好意思。我的一条大裆军裤,被她改小,烫得笔直,变了风格,让我苦笑不得。有一次,我的一辆别人送的旧自行车,放在县医院里丢了。过了一天,她上中班时又发现了。于是,不顾迟到和一路的上坡,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大声叫我:“自行车找到了”,高兴的劲儿不亚于我。还有一次,我出差一周没见人,回来后她埋怨我“出去也不说一声”,让人感受到家人一样的温暖。后来,我去外地工作后,每次都是早晨到汽车站赶车。那时她在车站店里上班,每次见到我,立马买来包子和牛奶送上车。热乎乎的包子吃在嘴里,暖在心里,饱在肚里,特享受这种关心。更感谢的是,她千针万线精心为我织了一件绿色毛衣。这是我第一次穿上人工织的毛衣,格外暖和。 老三在单独陪我看电影时,给我糖吃,问是不是喜糖,她笑而不答。好像也是那次,她特意送我一个白色暗格子手绢,我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后来,虽然一直揣在兜里,但是舍不得用,把它视为纪念品。以至于,时间长了,折印都变了色。它跟随我好几年,最后不知怎么弄丢了。手绢不见了,但是它一直刻印在我心里。我跟她上班同路,每次都是我骑车带她,先把她送到上班的地方,然后返回来上班。因她在商店上班,吃了不少她买的东西。另外,我跟她还有喜欢看书的共同爱好,彼此交流得也比较多,相处得十分愉快。1988年,她第一个结婚。当时,我和老四共同买了一个红色的皮箱,骑着单车前去赴宴,很享受貌似恋人的感觉。老三的哥哥是我的领导,也比较关心和欣赏我,经常帮他抄抄写写。偶然,还请我到家里吃饭。她经常去她哥家里玩,有时还同桌吃饭,多少有点难为情,而她有意和我说话,为的是减少我的拘束感。通过这些细节,她的细腻窥见一斑。 老四在我22岁生日时,特意买了一个精美的台式铜色温度表。大概20公分高,下面一个圆托盘,中间立一个柱子,顶端为龙头造型,龙嘴下面的小环挂一个温度表,稍有动静,就会左右摆动,特别可爱。我把它摆放在宿舍的抽条桌上,每天都能看见。有了它,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提醒我如何应对天气变化,是难得的好伙伴。它不离不弃地跟随我好多年,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可是,有一次搬家时弄丢了,让我可惜了好一阵。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发生在她刚谈朋友不久。一天晚上,她跑到我宿舍来,一起偷偷地用电炉子煮面条吃。正在煮时,听见她男朋友在门外敲门喊她去他家吃饭。我正准备替她答应时,她连忙作出“嘘”的手势,于是,我赶紧屏住呼吸,满脸憋得通红。外面又叫了几声,见没有动静就走了。直到脚步声逐渐小了,我才喘口气。吓着我了,若被发现,她朋友非吃醋不可,而她咯咯直笑。我连说:“这样不好吧,我可不想充当第三者”。她说:“没你想的那么严重”。此事,一想起来就好笑。我认识老四时,她还不会骑单车。后来,也是用我的车教会的。每次学骑时,在快倒时,都会“哎呀、哎呀”地叫,而我在后面用力扶着货架,每次倾斜都是偏向人的方向,这是人的本能。 在宁静、温暖的光荣院里,数我们“四人帮”最活跃,这种青春的气息,仿佛感染了老年人,使他们容光焕发。有些老年人和服务员笑我跟某某女孩谈朋友,我一笑了之。后来,他们见我跟几个女孩子都玩得蛮好,很快停止了议论。也许,有人会笑我没本事,三个女孩一个也没抓住。或许有道理,但是我有自己的考虑:一是年轻不想谈;二是工作不稳定,条件不成熟;三是人太熟不好下手。而我觉得,这种纯洁的友情更好。 1989年4月,我被招入铁路到外地工作,心中难免不舍。自从我走后,三姐妹的工作都发生了变化。老大离开了服装厂,另谋职业;老三到畜牧局上班;老四读了几年书,分到农行工作。之后,老大、老四也相继结婚生子,都低调,没请客。那时,因手机未上市,开始几年都用座机联系,丝毫没有影响到彼此的交往。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手机的普及,联系方便多了。只是奋斗的岁月里,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相聚甚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电话互致问候,逢年过节更是不例外。直到2005年4月19日,相隔12年之后,四个人再次相聚,特别难得。那是在老三家里,大家玩得很尽兴,时值深夜,还依依不舍。之前,不是没见过面,只是单独的多,到齐的极少,不是少这个就是少那个。她们三姐妹机会多一些,毕竟在一个城市。而我,也不过相隔70多公里,只因工作和生活琐事,不能随心所欲。 后来的12年,细细回想,也仅仅在老大、老四和我家团聚了三次。令我无比感动的是,2012年女儿考取大学后,她们前来祝贺,实属意外惊喜。2017年上半年,老大女儿结婚,本想又可以团圆,谁知老四当班,错失良机。平常,由于她不是每周正常的休息时间,所以缺席最多,都能理解。而事实上,无论我们见面与否,心里都会牵挂着对方,这是自然的。况且,现在通讯发达,信息、语音、视频聊天,样样俱全,彼此交流方便快捷,没有障碍。我们不仅四个人走得近,而且跟对方的家人也很熟。 回想大家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特别不容易。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感恩命运安排我们相识相伴,由前世缘分,链接起四人的人生,相偕互助,体恤包容;感恩人生的风景中我们一直都在,一起笑迎人生;感恩家人的理解与包容,让我们一直健康,一直平安,一直快乐。 光阴荏苒。如今,曾经风华正茂的四人行,被无情的岁月带进了“知天命”的年龄,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白发染鬓,已到和即到退休年龄。彼此的小孩,比当年的我们年龄都大,有的已成家立业。人世间,岁月无情人有情。蓦然回首,往事难忘,有太多的感慨和感悟。青春不在,友情常存。遥望未来,我深信,再过二十年,再过三十年,无论身居何处,四人行依然还在。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作者:钱绪彬)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