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美”教育呵护孩子感知美丽世界 |
正文 | 摘要 :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这样写到,“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 这是一个忙碌的午后。刚刚结束一场教研讨论会的邹文珍,坐在临窗的办公桌前,热烈的阳光打在身上,逆光中,她像一副剪影,凝重而又深沉。 作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同事”,她说:“身上的担子很重,传承和发扬先生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喊口号这般简单。” 邹文珍是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的校长,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叶圣陶先生曾经任教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实际上对学校是有期望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很多家长都会问,学校会怎样教育我的孩子?”这样的命题让她时常陷入沉思。 每一次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著作,每一次领悟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邹文珍都认为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涤荡。 “在与先生的对话中,我一再问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她微微仰起头,说:“我现在终于可以从容地回答,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启航:走进广阔天地学习人生大课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发展和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对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领悟,叶小的老师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们去经历这个过程,在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 叶圣陶先生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这所学校,当然少不了这堂“人生课。”如何让学生融入社会,从社会大学堂中发现自我、挑战自我? 无意中得到的一个消息,激发了老师们的灵感。甪直古镇景区是该校的德育基地,每到旅游旺季,景区内的导游就会忙得连轴转。“如果让孩子们去当导游,不但可以缓解景区的压力,更可以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家乡的文化积淀,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自豪,又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顺着这一思路,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立足苏州甪直水乡特色,创造性的开设了“吴韵飞扬”小导游团校本教育课程。 付诸行动后,该校在四、五年级挑选了部分同学组成小导游团,聘请甪直旅游公司的优秀导游担任校外辅导员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队员们经过自主编写导游词、现场路演等一系列“考验”之后,终于正式上岗了。 每到节假日,甪直古镇的景区内,都能见到小导游们活泼、热情的身影,他们自信又清晰地向游客们介绍着各个景点的典故,讲述着甪直的风土人情。 在甪直水乡文化服饰节期间,前来甪直考察的江苏省社会科学教育考察团的伯伯、阿姨,一路欣赏着秀美的水乡景色,一边听着小导游们绘声绘色的解说,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毫不吝啬地为他们鼓掌喝彩。 队员们也在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到了一名水乡小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使队员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体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增强了能力。 为了进一步发展好这个团队,更好的进行梯队培养,在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小导游团又不断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团队,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吴韵飞扬”小导游团已经成为甪直旅游品牌中的一道亮丽景色。2010年,该团队被评为“苏州市十佳阳光团队”。 伴航:用发现美的心灵去创造美丽 在注重培养孩子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更是注重学生的“爱美”之心。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美’,他才会更加热爱生活”,邹文珍介绍,叶圣陶“爱美”首先体现在“爱花花草草”,自1970至1982年,叶圣陶和科普作家贾祖璋积存下来的两百多封信中,几乎没有一通不说到花花草草的,有的还兼及鸟兽虫鱼。他指出,通过栽花种草,能养成一个好的心气,“抗压”、“耐挫”,处处“结缘”。 当然,与常人不同的是,叶圣陶种花种草,不仅仅是为了“赏玩”,也是为了拓展动植物领域的学识。 受此启发,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开启了红领巾“生生农场”建设之旅。 寒来暑往,告别春日灿烂的蚕豆花,又送走夏日的金黄葵花,迎来了萝卜的种植,“生生农场”江南作物种植,在“生生农学院”老师的带领下,种植科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六(1)中队的同学们通过种植活动激发了他们一边种植、一边观察、一边写作的热情。《种小麦》《吃蚕豆》《小蜗牛》《校园美景》等文学作品,不断被报刊杂志选用刊登,从羡慕到主动要求加入,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被相继吸引过来,在农场里观察写作,成为该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作文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尤其是当教师把种植、观察、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队员。他们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这种兴趣更是得到空前的高涨。 六(5)中队的同学们通过研究“疏密种植和阳光对向日葵的影响”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布到学校网站BBS内进行讨论,激发了更多的队员参与到生生农场的实践活动中。 在2004年全国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会的生生农场观摩课上,六(6)中队队员依据果实天然的形状,指尖飞扬出智慧的火花,“海狮顶球”“精灵鼠弟”“南瓜幽灵”“雄鹰展翅”……一件件奇思妙想的作品,令与会专家们为之赞叹,亲切的将孩子们称为美的使者。 正如叶圣陶先生能在繁忙的生活中“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让美的事物带给自己欢悦和宁静,叶小的老师们都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通过对美的发现和热爱,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保有一颗清雅如莲花的心。” 护航:家校齐呵护解决成长的烦恼 但现实生活中,并非一切都是美丽的。受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不良家庭教育的存在,学业压力的增大等原因,学习偏差、品行不正、心理障碍、上网成瘾的学生,在各个学校都一定程度上存在。 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成长的烦恼?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不断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汲取营养。 在深沉的现实关怀统辖下,叶圣陶先生主张,教书与育人应当紧密结合。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在先生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该校经过不断摸索,寻找到了一条德育导师制与家长学校相融合的德育创新模式。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根据实际情况,该校创造性的推出了“党员导师制”及“退休教师导师制”。“党员导师制”、“退休教师导师制”与传统的“后进生帮教制”有较大的差异,“导师制”在师生结对上采取双向选择,在考虑师生双方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师生的各方意愿,教育和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人格。 该校规定德育导师每周至少主动找结对学生交流一次,把交流内容做记录、分析,并对学生每一周的表现作重点观察记录和诊断性分析;通过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导师与受导学生家长采取各种方式沟通,如:家校路路通、电话、实地家访等方式,以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中各种情况的交流、会诊,在交流中各位导师相互取长补短,解决德育工作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为导师制活动的健康成功开展保驾护航。 在“德育导师制”活动中,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以学生的朋友、参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坦诚以待,在家校互动方面,也一改原先单一的批评、说教方式,而是采用多种人文关怀的形式进行,使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可信,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 与此同时,德育导师制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们能正确地看待问题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这样写到,“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 苏州叶小的老师们,也正是在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同时,为自己收获了快乐。(应志刚 朱桂根)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