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且看联花靓古都 |
正文 | 且看联花靓古都 ——夏县楹联文化建设巡礼 郁农 “华夏一都,厚蕴人文承禹德;绿珠三尺,长辉山水唤仙风。”这一高悬在莲湖公园对面的标志性楹联,以其深邃的意蕴和雄浑的气势,展现出古都的英姿神魄,令人耳目一新。 夏县地处晋南,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是“古中国”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嫘祖、大禹、介子推、卫夫人、司马光等震古烁今的人物,照耀着历史的长空;绿化先进县的光环,辉映着今日的大地。当历史的巨轮驶入廿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澎湃,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空前火热。近年来,夏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建设楹联文化县也赫然名列其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更把楹联文化视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武器,进一步将楹联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让楹联之花开遍全县。近日,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一行对该县楹联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经中楹会讨论决定,授予夏县“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 层层建立楹联组织。早在2003年4月,夏县就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现已由开始时的35人,发展到现辖14个分会(包括11个乡镇诗联学会、县教育系统诗联学会、夏县中学诗联学会、夏县二中诗联学会),共有会员1200余名,其中22人加入中国楹联学会,44人加入运城市楹联学会,并拥有市楹联学会确定的“河东联坛十杰”1名(张丹薇),“一百单八将”5名(崔玉龙、尉崇泽、刘俊贤、张丹薇、张正太),“河东楹联文化传承人”6名(崔玉龙、韩创业、张正太、张丹薇、赵爱萍、郭敏)。2008年,县学会被吸收为中国楹联学会团体会员。2011年,县、乡、村、校普遍成立诗联组织,基本覆盖了全县各个角落。 全面部署创建工作。2006年12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诗联文化县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了各项创建工作。包括(1)成立创建诗联文化县领导组,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任副组长,文联、文化、教育、城建、财政、旅游等12个部门领导为成员;(2)成立《中国对联集成?夏县卷》编纂委员会;(3)确定了相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在向全国楹联县冲刺阶段,2014年9月16日再次召开全县楹联工作会议;10月24日,县委、县政府专门向中国楹联学会写了《关于申请验收楹联文化县的报告》。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解决后继有人问题,楹联进校园始终是他们把握的重中之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两次发文启动楹联进校园、入课程,市创建领导组都予以转发,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夏县中学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7名师资获全国优秀楹联教师,该校制作的标志性楹联校园罕见,尤其是大批学生的楹联作品达到一定的水准,充分显示了联教的成果,得到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的高度评价。 努力打造精品力作。几度寒暑,数易其稿,一部25万余字的集实用、鉴赏和收藏价值于一身的《中国对联集成?夏县卷》(《夏县古今诗联汇编》)于2012年10月问世,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县学会还编印了《古今声韵选萃》、《普及联律 弘扬国粹》等小册子;7人出版了多部楹联著作;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像《为诗词楹联进校园叫好》、《对仗,楹联的基本要求》和《做大楹联正其时》都登载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刊)》的卷首,《试析联律的“宽”与“严”》分两期刊载于《中国楹联报》,《关于“合掌”之我见》被《中国楹联报》《诗词世界》共用,均引起联界的关注。在《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作品集》一书中,也收录了该县四位作者的120余副联作。 创办刊物,有效活动。(1)坚持把学习、宣传、培训作为普及楹联知识、提高楹联水平的根本途径,将《夏县人》《夏都文苑》作为诗联文化的经常阵地,不断刊载合律的诗联作品及相关文章,连载辅导材料,宣传先进典型。最近,中宣部王世明副部长在中国楹联学会上的讲话在网上传播后,经县委宣传部长张高学批示,《夏县人》以《把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题全文登载,在诗联界引起强烈震撼,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的一波楹联热。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在2011年全国联教交流年活动中,他们层层组织宣讲《联律通则》,大规模培训中小学语文教师、乡镇文化骨干、旅游从业人员,县学会、教育局、夏县中学被中楹会评为先进单位,4人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2)今年四月,诗联学会与书法家协会、卫夫人文化苑联合举办个人楹联书法展,县领导亲自观展致贺,有力地促进了联墨联姻、联墨双修、联墨双馨,在县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 (3)由县委、县政府和市楹联学会联袂为格瑞特酒业在全国范围内征联,得到海内外华人响应,收到良好效果;(4)积极参与全国各类诗联大赛,从开始榜上无名到后来多有斩获,张丹薇、郭敏、赵爱萍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尤其是夏中教师张丹薇,她作为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重要联家之一,不仅多次获楹联演讲奖,更夺得今年全省首届楹联高手电视大赛冠军,令世人对夏县刮目相看。(5)在县城、乡镇所在地、各初中、处于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的小学,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和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制作了标志性楹联,大大扩大了楹联文化的影响,强化了楹联文化的环境氛围。 在建设楹联文化中,不断给人以启示与思考: 一,自身价值最重要。一件事要不要和能不能做大做强,首先取决于自身的价值,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楹联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它集文学性、群众性、实用性于一身,寓含哲理、精短易记、雅俗共赏,是其天生的优势;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体现了其最大的适应性。而且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尚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完全可以同书画、诗词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可以同企业、旅游、家训以及表彰先进人物等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企业核心文化,为山水、景观注入活的灵魂,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住机遇乘势上。大形势好,事半功倍;大形势不好,事倍功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国学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据此,中宣部提出让诗联大军走进思想文化的主战场,给了诗词楹联等传统文化以很高的地位;中国楹联学会划时代地制定了《联律通则》,提出建设楹联文化高地和“讲求大团结,追求大楹联,谋求大发展”的目标,指明了全国楹联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尤其是运城市楹联学会倾力打造“联都”的成功实践,带着和逼着上。所有这些“大气候”“小气候”,都为楹联文化的振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党政给力是关键。 历届县委、政府都把楹联工作纳入文化强县战略,作过整体部署,尤其是这届班子更是高度重视、鼎力支持,《中国楹联?夏县卷》,以及制作标志性县联,都是在县委书记葛作民关心、支持下完成的。历任宣传部长都对学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这届张高学部长更是把创建楹联文化县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亲力亲为,具体过问,如:亲自参加学会举办的楹联书法展,讲话鼓励;批示《夏县人》、电视台刊播有关楹联建设的讲话;组织格瑞特楹联大赛;直接策划楹联工作会议,等等。郑景山、王继瑞副县长分管文化教育旅游工作,对诗联文化非常热心,倾力支持。县文联作为主管部门,王遂良主席把建设楹联县作为工作重点,他曾说过,《夏都文苑》是文联的刊物,也是诗联的阵地。这次格瑞特楹联大赛就是他一手操持的。文体新局文东林局长一直把诗联工作当做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重视与支持,张丹薇获全省楹联大赛冠军归来后,他不仅出席欢迎仪式,并提议与宣传部一起对其表彰奖励。教育局孙学敏局长是县诗联学会顾问,又亲自担任教育系统诗联学会会长,他非常重视楹联进校园、入课程活动,使该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建局武曙光局长写材料出身,当过乡镇书记,是个有名的实干家,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旅游局任永义局长是个热心人,对楹联工作积极支持,认真提供有关资料,派人参加楹联培训。文广新局副局长、电视台台长师文虎积极支持诗联工作,总是在第一时间传播有关诗联的新闻。《夏县人》总编赵平杰对诗联文化的宣传更是当做分内事,不遗余力支持诗联工作。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虽然很忙,但对楹联工作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在建立乡镇诗联组织时,不说二话,立即筹建,有几个乡镇还是书记、镇长亲自担任正副会长。最近,各乡镇制作标志性对联,都是乡镇 书记、乡镇长直接抓,短时间即见效果。 四、要靠团队力量。夏县诗联学会这个团队是个好团队,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会长崔玉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夏县诗联文化的振兴,凭借领导、群众的支持和团队的力量,着力打造平台、构筑高台,一步步把诗联工作推向前进。副会长樊学谦是夏县的文化名人,多年的文化馆长,在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多个文化学会都想要他。他年近七旬,却总是身先士卒,出点子,做工作,如前年查看旅游景点楹联情况,他自告奋勇联系安排去堆云洞和司马光祠,大家都很满意。副会长张正太是位老教师,是撰联高手,发表联作数以百计,出有楹联专集。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文斌,是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工作繁忙,但从未耽搁过诗联的事,特别是在2011年发展乡村诗联组织中更是亲自与乡镇书记联系,出了大力,功不可没;副会长韩创业是夏中校长,古文功底深厚,联作大气磅礴,尤其是在他的领导下,夏中成为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副会长张丹薇兼夏中诗联学会会长,在诗联方面造诣很深,被授为“河东联坛十杰”,是山西首届楹联高手大赛冠军得主。副会长卫恩科,大家都清楚,他是全国文化名人,热爱和支持诗联文化。其他副会长还有卢淑云、张虎军、卫健君、张银刚、崔智勇、高建设,他们都是富有文化素养的佼佼者,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要开展经常的、有效的活动。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活动才有活力,活动就有成绩,不活动就会窒息。县诗联学会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质为宗旨,按照“普及知识,力推精品,服务社会,靓化生活”的总体设计,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绩。而普及楹联知识、提高楹联水平、发挥楹联作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而且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正逢天露滋新蕊,且看联花靓古都。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夏县楹联文化的春天一定会很美、很美,美在古都,美在人心!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