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长山在胶未老——广东农垦长山农场救灾复产见闻
正文

橡胶是农场的标志!李锡维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有点发红,声音有点嘶哑。作为广东农垦长山农场场长,身高1.75米、体重90公斤,在父亲去世时都没有流泪的他,面对辛苦7年种植的1.5万亩橡胶,一天之内被号强台风几近摧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一)树不大,风大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著名的诗来形容李锡维对长山农场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他1965年2月出生,土生土长的职工子弟,小学、初中都在农场学校读书。后来根据父亲的意愿,年纪轻轻的李锡维在城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凭着对农场的深厚感情,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农场承包土地,先后种植水果、剑麻等,均取得良好的收入。

现任长山农场党委书记黄文清认识李锡维的时候是1994年,他当时还是农场的场长助理。黄文清发现李锡维是一把搞生产的好手,不仅推荐他为农场的先进典型,并向党委建议录用李锡维为治安队队员,使其正式成为农场的一名职工,实现了由职工子弟向农场职工的华丽转身。

号台风对长山农场来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农场之一,数万亩橡胶开割树损失惨重。然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当时“下胶上果”决策的失误,本来可以加以挽救的橡胶全部被处理,取而代之的是荔枝、龙眼的等水果。荔枝、龙眼的效益如何且不说,问题的关键是,下胶的结果导致了土地的大量丢失,短短几年多数职工生活陷入困境。地方老百姓过去习惯将农场人称为“胶场佬”,因为在他们眼里,农场就是种胶的。可当一棵棵橡胶被清理拉走,换成一片片果树之后,他们开始是纳闷,接着是疯狂地侵占,理由很简单:“这是我们的祖宗地,以前国家种橡胶,可以给你们。现在不种橡胶了,当然要拿回来。”

2008年1月 9日上午,长山农场横幅高挂,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万人空巷。湛江农垦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广东长山农场挂牌仪式和农业部广东农垦长山农场万亩橡胶种胶仪式。恢复长山农场建制,是湛江农垦局响应国务院号召,按照农业部和广东省农垦总局的要求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就是在这时候,李锡维被任命为长山农场副场长,分管任务最重的国土和生产工作。李锡维凭着自己在当地多年建立起来的威望,带领农场一帮人,向老百姓宣讲政策,请政法部门出面做工作,甚至甩开膀子找地方能人喝酒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2014年底,长山农场陆续收回土地(含内部职工占用部分)1.5万亩,并全部开垦种上了橡胶。

李锡维是2014年11月份担任长山农场场长职务的。他说,由于管理到位,尤其是施肥充足,2015年的橡胶是长得最快的,平均每株增粗12厘米以上。其中2008年和2009年早期种植的橡胶,大多数树围已达70多厘米,长势郁郁葱葱,马上可以开割出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15年国庆黄金周,一个建国以来10月份最大的强台风正面袭击了湛江,登陆风力15级,阵风17-18级。据当地气象部门的提供数据,长山农场的风力达到13级,阵风14级,均创有记录以来历史新高。12.3989万株橡胶遭受重创,其中5.6440万株大苗80以上树干或树枝折断,6.7459万株绝大部分倒伏。也许有人会疑惑这两个数字为什么这么精准,李锡维说,这是他们农场的干部职工一株株清点出来的,准确无误。

3队的李太月,50岁,满脸胡须,颇有大侠风范。他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经历过号强台风。2008年长山农场恢复建制后,他回到农场开始管理橡胶。因为平时爱喝点小酒,孩子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老婆也不知去向。他把自己的命看得很轻,一个人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虽然农场对其多方照顾,但住的仍是1959年修建的简易房,由于长久失修,破烂不堪。台风来临之前,农场和生产队干部多次做他工作,让他帮去队部办公室住,旦他嫌麻烦,就是不同意。

10月4日早上,风雨越来越大,喝了点酒的李太月准备上床睡个回笼觉。他认为,台风年年见,没啥好奇怪,这次再大,七八级了不起。当农场组织人把他从床上拖出来,强行驾到队部办公室,他还在大声嚷嚷,怪大家多管闲事。当强台风警报解除回到家里,看见房子倒塌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墙壁也裂开了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也开始后怕起来,发自内心地说,算是见识了,这次强台风真的很厉害。

(二)脚不疼,心疼

如果说台风袭击是一场灾难,那么救灾复产就是一场战争。因为弄不好是要受伤甚至要死人的。在长山农场,有三位职工就因此意外受伤,其中一位还差点性命不保,好在农场领导高度重视,处置得当,总算有惊无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15队统计员揭育有,虽然个头比较矮小,但力气不小。作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从救灾复产的第一天起,他就和所在队队长一起与工人奋战在第一线。10月12日下午4点半左右,农场党委书记黄文清等人坐车来到15队工地。由于山路复杂,加之天有点暗了,司机走错了路。本来5点就要下班了,司机把车退回来之后,黄文清还是决定步行到现场看一看。大约走了20多米,突然听到不远处发出撕心裂肺的大声呐喊:“不要过来,有马蜂!”

不一会儿,几名工人就抬着揭育有出来了。当黄文清等人将揭育有抬上车,他已经出现昏迷、呕吐等症状。马上发动汽车向场部赶,同时打电话到农场医院,简单说明情况后要求他们做好抢救准备。到达医院躺在病床上,揭育有开始发冷、发抖,盖了三床被子也无济于事,床板也因为他的颤抖发出连续的啪啪响。好在医院有过这方面的救治经验,在大家的帮助下,解毒的针水开始注入揭育有的体内。又是打针又是吃药,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揭育有的情况终于稳定了。回到家里,由于全身疼痛,一个晚上没有睡着。本来队长安排他在家休息,但他第二天还是一早就和大家上工地了,他说反正睡不着,能帮一点是一点。为了安慰他,队长说,昨天晚上已经为他报仇了,那个大马蜂窝已经被他们烧掉了。其实揭育有心里清楚得很,哪里是为他报仇,分明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安全。

当10月13日下午在工地见到揭育有的时候,虽然20多个小时过去了,精神状态恢复,讲话声音洪亮,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时不时全身抓痒。他说,开始是痛,现在是痒,当然最难受的还是心痛,这么大的损失,只想哭。

12队工人莫炳森,是该队橡胶管理班班长,和其他7个人一起管理着1300多亩橡胶。他的家就在山头上,每天早晚,都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自己管理的橡胶园。这次强台风,由于背风,他的岗位损失相对小一些。10月6日,他和其他的小组成员一起用油锯整整锯了一天胶木。下班回到家,发现天还没有完全黑,他就继续对自己的胶园进行修剪。也许是前一天太劳累,第二天一早继续锯木的时候,一根树桩倒下来砸到他手中正在运行的油锯,油锯滑脱之后又弹起,锯到莫炳森的左膝盖,当时血流如注。一起锯木的工人用毛巾为他做了简单包扎之后,又用摩托车把他送回家消毒包扎。

处理完毕之后,莫炳森感觉问题不大,又回到工地和大家一起干。没多久,鲜血又一次喷薄而出,整个左脚一下子就红了。看到情况这么严重,只好把他送到农场医院处理,消毒、止血,缝了四针。医院护士问他,痛不痛?他笑笑说,脚不痛,心痛!刚处理完毕,他又急急忙忙赶回工地,他对大家说,干不了,来看看也好受一点。

相对莫炳森来说,2队的林国武,情况更加严重、惊险。12日上午9点多,林国武和其他职工一起在工地扶胶树,扶着扶着,感觉左脚不听使唤了。拉上裤脚一看,肿得非常厉害。开始他以为,是在哪里撞到或被虫咬到了。到农场医院一检查,连医生都大吃一惊,脚踝上有4个牙印,肯定是毒蛇。医院对此无能为力,建议他马上赶到湛江市大医院注射病毒血清。但林国武感觉无所谓,回家找附近村里的蛇医随便涂点药、吃点药后就在客厅沙发上睡着了。

农场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并派人去他家看望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这时候的林国武左脚红肿,全身发烫,已经失去知觉。在农场办公室主任和队长的陪同下,立即派专车将林国武送往湛江市治疗蛇伤的定点医院,医生经过抽血化验后说,再晚一点就出大事了。原来咬林国武的是一条竹叶青,中秋过后的竹叶青毒性不可小觑。因为毒性已经侵入全身,必须滴注解毒,而且时间很长,从当晚9点钟开始打针,一直到第二天早晨4点半才打完。林国武醒来后,大家问他,痛吗?他也是那句话,脚不痛,心痛!

(三)钱不重,情重

从强台风结束后第二天的10月5日开始,长山农场机关干部职工除2人留守值班之外,包括农场领导在内所有人员分成12个组下到各生产队和干部工人一起劳动,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赤日炎炎,没有放一天假。天亮就出发,天黑才收工,中午就在工地吃盒饭对付一下。上上下下,没有一句怨言,没提半点要求,因为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希望,大家的目标就是确保在本月底前把所有受灾的橡胶处理好,该修剪的修剪,该扶正的扶正。

就在这天一早,长山农场召开现场会,对橡胶救灾复产提出了具体要求。赶来支援的兄弟单位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教会了大家使用油锯和对受伤橡胶树的处理方法。有这样一位工人,家里的房子被台风吹破了,还来不及修,队长劝他先修房子再出工,他说,房子慢修一点没关系,橡胶树不能等。另外4队有一位工人,因为担心扶胶时伤到树皮,没有从直接家里拿铁叉,而是临时砍了一根树叉赶来。他说,本来就受伤了,再用铁叉来叉,会更伤的。在他的眼里,这不是一棵树,而是一个人,或许此时此刻,橡胶树和职工的心是相同的。

目前,农场每天都有300多人在工地抢救橡胶树,每天处理橡胶树达到3万多株,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加快。15队女职工张小燕,管理橡胶岗位70亩2300多株,因为是2013年的新种苗,基本以倒伏为主。根据农场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统一组织、争分夺秒的原则,张小燕的橡胶扶正工作安排在后面,她自己也在参与其他岗位的救灾,但她的家公着急了。

她家公名叫李石松,退休十多年了,现已70多岁,因水库移民原因于1962年参加农场工作。一直在农场种植管理橡胶,对橡胶有着几十年的特殊感情。虽然1996年没有了橡胶,开始改种水果,但他对从对橡胶始终念念不忘。当2008年农场恢复橡胶种植,并在每一片橡胶地旁边竖起一块钢筋混凝土招牌,上面用红字刻着“国家农业部天然橡胶种植基地”,每次经过他都要抬头看一看,觉得心里也红。

这次遭灾了,一辈子风风雨雨走过来的李石松没有气馁,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救灾复产之中。因为撑用木条不够,他就买来崭新的塑料绳,在橡胶倒伏的反方向打一个树桩,把一株株东倒西歪的橡胶苗拉起来。因为绳子是金色的,在绿色草皮和灰色树皮的衬托下格外显眼。在林子里悠闲吃食的老牛似乎也很识趣,每每经过绳子就会主动地绕开。

和李石松一起劳作的还有李黄靖阿姨,刚刚退休不久。她此前的岗位就在李石松媳妇张小燕岗位的附近。她看到李石松作为一个老工人,从早忙到晚,非常不容易,就主动前来帮忙,虽然力气也不大,但多个人总是要好一些。从10月6号开始,李石松每天都要拉正橡胶苗200多株。他说,已经完成一半了,很快就要好了,希望橡胶苗早点长起来。

在附近放牛的农民李有辉,也是60岁的人了。他看到李石松这么大年纪了,起早摸黑地在拉扶橡胶苗,忙忙碌碌,不辞辛苦,非常感动,便主动过来帮忙。后来被所在生产队队长发现了,表示要给他一些工钱,但被他拒绝了。他回答说:“都遭灾了,还谈什么钱。他这么大年纪了都不要工钱,我怎么好意思呢?”

张颂良,2010年大学毕业从外省来到长山农场学校教书,目前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和数学老师。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农场工作几年,虽然是在学校,但对农场的情况很关心,尤其对农场领导带来干部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回收土地、发展橡胶并取得显著成效深感佩服。他一有机会就和农场领导交流思想,并多次提出希望到农场机关工作。

为此,李锡维告诉他,现在农场还很苦难,一般干部每个月只有两千多块,而你在学校旱涝保收,每个月有四千多块,一年下来两万多块钱不见了,而且学校是事业单位,机关是企业单位,风险大得很,还是好好算算账吧!

张颂良作为数学老师,算账应该是他的强项,为什么这么糊涂呢?但他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感情账、价值账。他说,这些年,农场领导对他们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很关心,现在农场条件确实不太好,可能要招一个大学生都很难,但学校相对就容易多了,正因为这样他才有这样的要求。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看好农场这个舞台,而且他相信自己会在这个舞台上有更好的作为。

而且就在强台风袭击当天早晨,正在农场休假的张颂良发了一条信息给李锡维,请求安排任务。作为有500多名学生的学校教导主任张颂良,平时工作很忙,尤其是国庆收假开课之后,所以农场并没有安排他和其他老师参与救灾复产任务。但在强台风灾害过去一个星期之后的10月13日,当亲眼见到这个身材矫健、能打一手篮球的年轻人时,他仍然不改初心,当着农场领导的面要求从学校调到农场机关工作,立即参与救灾复产工作,像李锡维、黄文清等人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