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志闲而少欲 |
正文 | “志闲而少欲”,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所谓的志闲,指的就是应该放下不应该有的想法,包括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在的不满、对未来的幻想;少欲,指的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人生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以及对各种功名与物质的需求。少欲,并不是要求你无欲,而是要做到提放自如,把欲望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畴之内。志闲而少欲,大概的意思就是教诲人们要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 清闲则足以养心,寡欲则足以养德。在世俗的尘网之下,背负着欲望的行囊,所以,走着走着就累了,累得心身都布满了伤痕,甚或有人有悖修养,一味的谋取不义之财,在心惊的日子里,过着所谓浮华的生活,高压之下,过着过着就病了。《培根论人生》讲得好:“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要想活得轻松,就必须学会放下,挣断这世俗的锁链。明朝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孤云出山岫,去留无所牵;朗月悬高空,静躁不相干。”这万古永恒的醒世名言,告诫我们,只有舍弃淫逸侈靡,安于恬惔沉静的人,才能领会人生的真意。赵朴初先生曾这样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可见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宁静平和,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武则天以一块无字碑留与后人,一切功过释怀得云消雾散,素心无染,让往来的光阴清澈如水般的归于自然,这是何等的淡然与超脱。 春秋时期,曾有一位叫百里奚的人,因虞国被灭,失去了官位,做了奴隶,但他能泰然处之,安心养牛,把牛养得膘肥体壮,后来,秦穆公发现了他聪明的才智与旷达的心胸,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把秦国的政事交给他来主持,成为秦穆公的贤臣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春秋时宋国还有“子罕辞玉”不贪为宝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前来送给子罕。子罕说:“我从来不收受别人的馈赠,你拿回去吧。”献玉的人说:“您怎么不收呢?我拿这块玉給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一块宝物,我把宝物献给您,您为什么推辞呢?”子罕说:“我已经有宝物了,所以不收。”献玉的人问:“您的宝物是什么?能否给我看看?” 子罕说:“我的宝物叫不贪。我把不贪当做宝物,你把美玉当做宝物,我们各有各的宝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失去了宝物,我也丢掉了宝物。”原来献玉人怕有人图财害命,才要把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便命人将美玉加工卖掉,将钱交给献玉人,让他回家了。子罕不会为了宝物而丢掉自己的不贪的美德。 庄子认为,贪名好利,是人类的通病。把个人的荣辱看得太重的话,就会被各种忧心忡忡的事所烦扰,而不能自拔,因此会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祸患。(见于《则阳》“荣辱立然后睹所病。”)庄子在《徐无鬼》一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意思是说,贪心的人因钱财积累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么多,就会很忧愁;自以为是的人因自己的地位不够显赫,就会很悲哀。惟利是图之人,喜欢社会动荡,在动荡中寻找机会以谋求好处,这样的人怎么能抵挡势利的诱惑吶。所以,也就有了像魏武侯那样“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之贪之病根。所以,苏轼有句话说的好:“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书临皋风月》) 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人性的表现,但欲望又是不能没有止境的。所以,《荀子》曾言道:“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聪明的人,当是有所求,有所不求。圣人之道,当是少私寡欲、清静豁达,不贪心,不唯利,神清气顺,体泰安然,自在逍遥,方可健康长寿。庄子曾有这样的比喻: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消遥自得,幽闲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笼中之鸟虽然饮食充足,但有翅难飞,蹦跳不能,成天低头不鸣,无精打采,因之难以全生。一个人如果困于功名利禄的精神枷锁之中,心志则不得畅怀,精神就会抑郁,也就会失去了健康。所以,庄子说:“我愿意活着,在沼泽里摇头摆尾,自由自在。”庄子以83岁高龄无疾而终,足以见其志闲少欲、轻松自如的养生之智慧。 物质的东西,有时你得到了,却不会感到幸福或只是短暂的幸福。幸福是心灵的,超出物质之外的。 ( 伍味子2014年2月18日于吉林·蛟河·城市家园·)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