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张叶秋,品竹心醉,与竹共舞
正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品竹心醉

——张叶秋品竹心醉与竹共舞摄影纪实

刘先银 2017-05 北京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

“美人之美”?,这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成人之美;

“美美与共”,就是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天下大同”,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在中华文明大地上渊远生长的观念传统。

刘先银 2017-5-20题记

人是有血性的,竹是有品性的。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竹,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吟描绘的对象。二十多年前,张叶秋,在长江西陵峡腹地采风,拍摄了第一幅以竹为题材的《三峡竹韵》,竹的灵性,竹身里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这位有情男儿,张叶秋从此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品竹心醉,与竹共舞。

三峡竹海,翠竹万亩,名竹三百,路幽径远,传为山鬼居地,幽篁修竹,小桥流水,飞瀑蒸腾,植被茂密,以山、竹、洞、瀑、溪见长。张叶秋总是把自己心中沉淀的对竹的深厚情感,在瞬间捕捉美好的光影,定格于永恒。在这里,他拍摄了千余幅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把竹的坚韧、挺拔、飘逸的形象和气质,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一个神奇的向往,想必只有生活在这个神奇东方国度的人才能够理解。

竹,作为一种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而郑板桥的题画诗《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最为感人。这种精神,历经时间的磨洗,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古往今来,不知成就了多少人和事业。

竹,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一样,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在《品竹心醉》里,张叶秋为我们呈现了盼望和爱,以及生命的神圣,乃至色彩的丰盛。《三峡竹韵》中呈现的鸟喙一般的嫩绿,那是一种期待与信念。《生命礼赞》的宏大场面,青翠的绿、晶莹剔透,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新,《湖影梦竹》,《亦真亦幻似桃园》,《竹苑秀色》,《竹枝鹊桥会》,《清韵唱竹枝》……竹,在张叶秋的思想中犹如一位挚友、一杆明灯。

竹,以其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容华,不争艳丽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从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故古人有“君子比德与竹”。

在《新梢初度潇潇雨》里,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绿竹之魂》、《傲雪凌霜》、《水墨竹韵》、《漓江竹影》、《竹海峥嵘》等作品,摄影家从观赏和审美的角度,高度赞美了竹子的声、影、意、形四趣。画面的竹儿,坚韧挺拔地站立,轻柔地舞动着细叶摇风弄雨,抵御着烈日的炙烤,用纤柔的身躯,营造出脱于世俗的意境,“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

张叶秋先生这部《品竹心醉》,是摄影、诗、书画的融会贯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耐人寻味。

【后记】二十多年前张叶秋从《三峡竹韵》中找到了一种用国画风格拍摄竹作品的新路,乐此不疲。接连创作了不少为大众所公认的好作品,如《绿竹之魂》《傲雪凌霜》《水墨竹韵》《漓江竹影》《竹海峥嵘》等等。本文描述的就是摄影家的摄影艺术之心境。

最近我看了《张叶秋绿竹恋歌2017年5月版_腾讯视频》。

本文是《张叶秋绿竹恋歌2017年5月版_腾讯视频》观后感。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