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采砂记 |
正文 | 王勇与他媳妇隔着一堵厚实的玻璃墙,右手抓着电话听筒,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眼里不断闪现着盈盈的泪光,情到深处,干脆趴在桌上“呜呜”地痛哭起来。锒铛入狱之前,他在村子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是“说一没有人敢说二”的主,他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手下跟着一大帮兄弟,所以,尽管很多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也是敢怒不敢言,他肆无忌惮地在村子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什么来钱快,他就做什么,一切都那么的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第一章 忆童年 王勇的家住在风景秀丽的河畔,河的两岸是宽阔沙滩地,种植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果树,绿油油的蔬菜,一河清水缓缓流过,偶尔有水鸟在水面飞行,看起来就像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 这条河是他从小向往的乐园,珍藏着他童年成长的记忆,特别是到了炎热的夏天,他和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在河里畅游嬉戏,一起摇着小船带着渔网,到河里去捉鱼抓虾,一起去河岸边偷邻家大叔的荔枝和龙眼…… 他从小就有很好的运动天赋,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哥哥们到河里学游泳,一个星期就学会“狗爬”式了。因为家离河很近,又非常喜欢游泳,所以经常偷偷跑到河里,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游泳方式。 他最喜欢在水里闭气游,喜欢那种在水里自由游荡的感觉,喜欢听水划过耳旁的声响,喜欢闭着气一次比一次游得更远的挑战。因此,就在十来岁时,他就成为这条河里远近闻名的“浪里白条”了。 好动贪玩是他的秉性,读书却是一窍不通,他的父母为了这事绞尽脑汁,花了毕生的积蓄,让他在学校留级学习、换学校就学等等,能用的方法基本上都已经用上了,仍然毫无效果。最后,只能托人把他送到武术学校去接受封闭式教育了。 其实,这种生活非常适合王勇。虽然他读书不好,但在习武方面却很有悟性,也非常的努力刻苦,所以到了武校之后,如鱼得水,无论什么样的拳种、什么样的兵器,他都乐意去尝试一下,在武校学习的几年间,他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也结识了一帮“好兄弟”。 他习武堪称优秀,但终究学习成绩上不去,学校对他也是无能为力,初中毕业后,他只能回家自谋出路了。 第二章 走江湖 在家待业的王勇,压根就不想过父母亲那种农耕的艰苦生活,父母让他到地里帮忙干农活,一开始还勉强去应付一下,后来干脆就不理不睬,任凭父母怎么劝骂,他就是装聋作哑,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找兄弟们一起玩了。 一开始,那些小兄弟知道他拳脚利害,都争着请他、巴结他,但没过多久,这些没有正经职业的人,靠从家里要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生活也都拮据了。 王勇想,自己和一帮兄弟都没有经济来源,这样的日子怎么能混得下去?想到这个问题之后,他觉得还是得带兄弟们干点事、挣点钱,才能过上潇洒快活的生活。当然,苦力他们是不愿意干的,做什么生意来钱快,能让他们迅速摆脱困境呢? 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干脆我们去抢地盘,收保护费吧,这样来钱快”;也有的说:“要不我们去开个赌场,放高利贷,这样来钱更快”…… 王勇听说过,干这种事是违法的,搞不好要坐牢,所以风险太大,不能蛮干。突然,他灵机一动,提出在村子里开个武馆的想法,因为刚好村口那边有个闲置的戏场,平时也没怎么用,可以作为武馆的场地。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他让兄弟们先把戏场占了,然后大张旗鼓地在村子里,或到周边的村子里去招收学员,这一次效果还不错,一共招收了二十多名弟子,他的民间武馆就这样开张了。 但好景不长,他的武馆招收的学员一期比一期少,加上他们无度的挥霍,经济也越来越拮据,让他再一次陷入困境。他苦思冥想,还有什么门路,能让自己更快地赚到钱呢? 为确保这帮兄弟的日常花销,他带着他们偶尔替人看看夜场,偶尔替人要要赌债,或者高利贷债务,偶尔帮人摆平一些民间纠纷,从中赚点“辛苦费”。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酒吧看夜场时,认识了一位建筑承包商黄老板,从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近期本地搞房地产开发,河砂资源相当短缺,如果有河砂会非常好卖,而且价格也不错。 他对王勇说:“你如果能采到河砂,我们就长期合作,我按市场最高价收购你的河砂。” 王勇就像遇到财神爷似的,赶快向黄老板敬酒,说:“你等着我的好消息,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这对王勇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因为从小他就在家门口的河里混,知道那河里、河滩上就有很多砂,那就是一个深藏的宝藏呀。 第三章 初入行 第二天,兴奋不已的王勇,就带着他的兄弟们匆匆赶回村子里,生怕那一河的砂一夜间就被偷走似的。 在他的意识里,村子里公共的东西除了有谁先做了“记号”,不然就是谁先占就是谁的。所以,他匆匆赶回来,就是要先把这个河段的砂先做个“记号”。 他们来到河岸边,看那些河砂依然静静地躺在河道里,还有河床上,看着清澈的流水亲吻着河床而过,心底里抑制不住的欲望之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一个大胆的计划油然而生。如果能把河道里和河床上的河砂全部捞起来卖,按照现在每方二三十元的市场价格计算,那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数字,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一阵窃喜。 他开始筹划着这个计划,让一些兄弟留在家里看住这些砂,因为在村子里,他们享有绝对的控制权。自己带着两个兄弟,四处打听哪里有采砂的地方,他们需要向别人学习取经,如何才能把河砂从河里捞上来。 这个时期,各地都兴起了“采砂热”,他很快就打听到一家离家最近的采砂场,通过道上的朋友介绍,他就去那里学习取经了。这一趟学习取经的效果非常好,让他不仅学会了采砂的流程,也学会了采砂设备的制作技术。 这个采砂场的管理人员还告诉他说:“我们的采砂场是经过水利部门审批的,属于合法的采砂场。如果采砂场不符合河道规划的审批条件,或者没有经过审批,自己擅自采砂是属于违法行为,会被水利部门的执法人员取缔的。” 王勇随口答应着:“我知道。我们也会去审批的。” 事实上,王勇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在他的眼里除了“挣钱”,根本就没什么法律。但必竟是道上混的,也听说了一些事例,知道打人不要打死、不要打残,懂得“杀人偿命”、“残罪坐牢”的道理,其他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这些年来,打架对于他们这伙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干的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日子,只有别人怕他们,没有他们怕别人的事,派出所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回,但也就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从来也没出过大的岔子。 在学习取经回来之后,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审批,也不想去搞什么审批,他才不管合不合法,反正就是要把握这次大好时机,赶快抢一阵子白花花的钞票。 王勇给他的弟兄们进行了分工,有的去采购发动机,有的去收购旧铁皮渔船,有的去购买抽砂管、汽油、工具等等,准备齐全后,雇了些电焊、切割的技术工人,在村子里的河滩地改装起采砂船来,在他的指导下,这项任务很快就顺利完成了。 第四章 碰钉子 村子里闹这么大的动静,立刻惊动了河道采砂管理部门,水政执法人员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去给他们宣传河道采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告诉他没有经过审批的采砂是违法的,要赶紧断了这个念头,把改装完成的采砂船只自行处理掉。 王勇这伙人有着多年的江湖经验,懂得如何与执法人员周旋,今天水政执法人员的到来,他一点都不惊讶,还是使出惯用的缓兵之计,嘴里不停地答应着:“好的,好的,这两天我们就赶紧处理掉,一定不会把船放到河里面去。” 在这次法律法规宣传中,他们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行政处罚的事。这些不仅没有让他停止采砂的意念,反而助长了他的决心。因为让他更加欣慰的是,河道违法采砂万一被逮住了,一般也就是罚罚款,大不了就是没收采砂船,要想抓到五万元以上的犯罪证据去判刑,那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只要每次现场人员都能够顺利逃脱,压根就抓不到证据,就是不小心被抓住一次半次,犯罪证据也无非是几千块钱,离五万元还相差甚远。况且,这些情况也只是说“万一”,执法人员也不可能盯得那么紧。 带着这种心态,他们就开始了明目张胆的违法采砂活动,听着河道里采砂船发动机的轰鸣声,看着河里的砂源源不断地往岸上送,渗完水后在砂围里慢慢地堆成了小砂山,王勇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为了逃避执法人员的检查,他差不多抽好一车砂,就叫人立即装车拉走,送到之前认识的建筑承包商黄老板的工地去。 如此不分昼夜、肆无忌惮的违法采砂活动,当然逃不过水政执法人员的眼睛,还没拉出去几车,就被水政、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的执法人员逮了个正着,那些违法采砂的人员按照之前的准备,立即弃船逃跑,结果经过改装的采砂船被管理部门没收,并被切割处理了。 这一次的失利,让王勇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他怎么也没想到,水利、公安的执法人员会如此迅速地动了真格,让他的作案工具采砂船毁于一旦,几乎血本无归。 情绪低落的他来到黄老板工地的办公室,黄老板看出他心里有事,就拿出一瓶白酒和一些花生,两个人一起喝了起来,王勇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黄老板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就一边安慰着王勇,一边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万元钱扔给了他。说:“这一万块钱,一部分是结前面几车的砂款,剩下的是给你的定金,我在等你的砂哦。” 王勇看着这一叠崭新的钞票,心中的欲望之火再次被点燃。回去以后,他立即招集了几个贴心的弟兄,专门针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想了应对的良策。他们分析执法人员的上下班规律,认定了节假日和晚上是最理想的采砂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执法人员一般不会上班,就是有值班人员,没有大队人马,也不敢出来执法。所以,这样比较适合与执法人员“捉迷藏”。 第五章 捉迷藏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他们这一次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选择与执法人员错时活动的同时,还根据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对采砂船做了一些改进,这次改装地点选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与第一艘采砂船不同的是,船的下面加装了两个车轮,船身多装了一个进出水阀门。 这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逃避执法的高明手段,有了那船下的两个轮子,就可以利用事先安放的探子传回信息,在执法人员来临之前,把采砂管拆卸并让船靠岸后,用车先把船拖走藏起来。 至于船身装的进出水阀门,更是高明至极,它是为防止探子信息不灵时,执法人员已接近现场,采取拆管并打开阀门沉船的应急措施,等执法人员撤走后,他们再利用装有吊车的船只,把沉在水底的船捞出水面排水,这样只要对船只稍作维修维护,就可以继续开工,避免采砂船被没收切割,减少经济损失。 这些想法均出自酷爱水下闭气游泳的王勇,“浪里白条”还真不是徒有虚名,连这种高科技含量的招数都能想得出来。他料定执法人员中,很少有人敢潜入他门前这条河的河底,起码晚上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只有他能够在夜间能把船从河底捞起,除非是执法人员通宵在河面上看住,但如果这样,他还会有很多办法能将执法人员从河面上赶走,因为这里的地形水势,他再熟悉不过了。 在王勇的精心策划下,他们的采砂活动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开始了。就在河下游的一座桥上,他的兄弟在那里死死盯着河两边的道路,以及河里过往的船只。 连续好几次,执法人员无论从水上或者陆上出动执法,都遇到人去船空的尴尬局面,侦察人员明明发现那边有灯火闪现,大队人马一赶到现场,几乎都是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辗转几次后,水政大队孙队长感觉事有蹊跷,召集队员们一起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要么是执法队伍里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要么就是违法分子派人盯了执法人员的梢。 按照分析的结论,先从队伍里面开始排查,几名执法人员都是从事执法工作多年的同志,思想政治觉悟都很高,作风也很过硬,出现通风报信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起参与执法的派出所同志,都是所长亲自点将的在职民警,也不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对方派人盯梢,这种伎俩之前也不少见。白天的时候,孙队长带了两名队员对违法现场进行查看,并对可能盯梢的点进行分析预判,初步断定盯梢点设在下游的桥上。他将掌握的情况与派出所作了沟通协调,一起研究制定了新的行动计划。 第六章 斗法力 正当王勇那伙人洋洋自得的时候,执法人员采用了迂回战术,从路的另一头悄悄向他们靠拢,在靠近河滩地的一段路,关掉执法车的大灯,依靠微弱的光线缓缓前行,唯恐惊动了他们。就要到达目的地时,几部车同时打开大灯疾驰过去,忙碌的采砂人员如遇天兵突降,吓得丢盔弃甲,有的逃窜到附近的荔枝林里,有的直接扎入河里,从水中遁逃。 由于采砂人员一般在河中的船上,或者就在岸边,车辆靠近时很难抓住他们,这次执法行动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事实上,他们被吓跑的因素还要多一些,如果在河道里的人有足够的心理素质,还是来得及拆掉采砂管,把船放沉到河底的。所以,这次虽然没收了他们的采砂设备,但这样的招数也不能经常用,因为对手也是够狡猾的。 受到波折的王勇哪肯善罢干休,轻易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因为当前已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热潮,本地河砂资源非常稀缺,砂价也水涨船高,看着河里“黄金”般的河砂,他决定继续铤而走险,誓与执法人员“斗法力”。 前车之鉴,刚被没收一艘采砂船,不仅直接损失近万元,还影响之后多天不能开工的收入,这样算起来,损失是巨大的。这阶段来,总体还是有些积累,为尽量减少损失,他要把防范执法人员当作一场战役来打。 因此,在采砂现场开工时,他就增加人手盯住进河滩地的各个路口,包括上下游的水路。这样只要消息及时,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在预防水路上还增加一种措施,就是在荔枝林或龙眼林里安排几个“小弟”,一见到执法船只,就往船上扔石头,阻止执法船只前行和执法人员靠近。 这些伎俩也难不倒执法人员,他们有时候利用上半夜来一次执法巡查,让王勇的手下慌忙收摊,在下半夜麻痹时,再杀个“回马枪”,把他们逮个措手不及。有时采取水陆配合的方法,由公安民警上桥检查治安,水上执法人员在雾色的掩护下,乘执法艇悄悄靠近采砂船只,就差十几米时,一起打开远程探照手电,有的射向采砂船上的作业人员,有的射向岸上准备扔石头的“小弟”,有的拿着摄像机在抓拍,执法艇也开足马力冲将过去,这样,采砂船上的人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就跳入水中,乘着夜色逃之夭夭。 经常受挫之后,王勇有时也犯起了狠。当执法人员把违法船只拖到管制码头之后,他居然仗着当地势力,指使手下带着一大帮人,威胁管理部门的门卫,意在强行拖走被没收的采砂船只,直到门卫拨打110求助之后,他们才悻悻离去。 第七章 欲难止 嚣张至极的王勇,遇到强有力的执法也不得不躲躲闪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时,他会避其锋芒,一旦无暇顾及的时候,他就紧锣密鼓地四处组织活动。就这样反反复复过了许多年,这条河上不断地上演着“警察与小偷”的游戏,他总是乐此不彼,也从中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这些年,尽管他娶了老婆,也有了儿子,但他仍然以偷采河砂为生,附带做些“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买卖。他老婆还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见他整天干些不着调的事情,生怕会摊上事,就劝他说:“你该去做些正经生意了,你不为自己想,总得给孩子留条后路吧。再这样下去,让我们在这村子里怎么呆下去呀。” 他老婆说这话,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把全村人都得罪光了。由于他长年偷采河砂,河道被不断的刷深,河岸边的农地、果园,被洪水冲刷后不断坍塌,加上采砂的时候,也糟践不少别人家的地,受害的村民是敢怒不敢言。 就在几年前,执法人员到村子里去作调查的时候,一位受害的村民向执法人员告了密,他当着执法人员和围观村民的面,从地上抓起一把牛粪塞到告密人的嘴里,然后骂骂咧咧地走开了。从此,他就把村子里的人给镇住了。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老婆,也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听了老婆的劝说之后,嘴里不停地答应着:“好吧,我这就去找找门路,找好门路就开始做正经生意,让你们过好日子。” 但是,心里怎么也放不下河里河外的那些“黄金”,而且最近房地产市场正火,河砂价格还是“噌噌”地往上涨,挠得他心里直痒痒,心想哪有什么门路比采砂更好赚呀。想到这里后,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里酝酿着。 这一次,他花了钱把河岸边的农地买了下来,雇来装载机、挖掘机和运输车,开始了河滩地的挖砂活动。依然是乘着夜色,依然是安排周密,更大胆的是,他组建了一支约有十几人的“马刀队”,专门阻止执法人员进场,拖延执法时间,以掩护采砂机械和车辆撤退,因为这些机械和车辆如果被没收,那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又是一次次“猫捉老鼠”的游戏,前几次还是被他顺利地逃脱了。就在一次精心部署的执法行动中,孙队长带着两名队员渐渐靠近采砂现场,遭遇了“马刀队”的袭击,虽然他们意在吓唬执法人员,拖延他们赶到现场的时间,但几个年轻气盛的“小弟”,不仅追打执法人员,还把执法车的挡风玻璃砍得“稀巴烂”。 第八章 挨惩罚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起事件惊动了当地政府领导,批示公安部门立即对该事件进行立案调查,水利部门也及时跟进,对违法采砂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王勇就知道情况不妙,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准备了出门的行装,与老婆孩子告了别就逃难去了。看到他慌慌张张的样子,他老婆知道是出事了,但话还没等她说出口,他就驾着车消失在暗夜里。 涉事的几个“小弟”在他的安排下,当晚也匆匆出逃了。这给公安部门的办案造成一些困难,还好在进村调查取证时,村子里的一些知情人,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的线索,根据现场被殴打的执法人员指认,也逐步确定了这几个“小弟”的身份。 案情查明后,公安部门立即通过网上通辑,很快抓获了那几个涉案嫌疑人。随着案件调查进一步深入,真相已经完全浮出水面,王勇的犯罪证据,已全部被掌握在公安部门手中。 采砂案件的调查也取得顺利进展,执法人员通过对被雇装载机、挖掘机和运输车辆驾驶员的询问,形成完整的询问笔录,国土部门邀请专家对被盗采的砂坑进行勘验测量,出具了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结论书,物价部门也出具了河砂的价格鉴定结论书。 种种证据表明,该违法采砂案件涉案金额达一百多万元,已远远超过破坏矿产资源价值五万元的刑事立案标准,王勇作为采砂案件的主犯,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逃到省外藏匿的他已是惶惶不可终日,躲在一个偏僻角落的出租屋里,白天不敢露面,晚上才偶尔出来透透气。他知道,自己现在一定是“网上通辑犯”了,因为在道上混了那么些年,身边也有朋友摊上过事,所以也就知道这么回事。 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那几位做生意的朋友身上,看能否帮他“破财消灾”,找人打点打点,疏通疏通关系,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几位朋友也确实为他找了些人,但效果都不太明显。必竟这次把事情闹得太大,谁也没办法为他兜着。陆续接到朋友的电话:“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 绝望中,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整整想了一天,觉得这么躲也不是办法,早晚都得有个了结。第二天一早,他吃完早餐,退了出租房,如释重负地走进当地派出所自首了。 最后,王勇被认定犯妨碍公务罪、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10万元。其他涉案的那些“小弟”,也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 第九章 遇意外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闯荡江湖十多年的王勇,这次算是栽了大跟头了,不仅自己锒铛入狱,因无法缴交违法所得和罚金,家里新盖的房子也被法院查封了,他的老婆和儿子也只好搬回父母家去住。 也许是基因的遗传,他的儿子王义和他小时候一样,喜欢到河里去玩水。就在他入狱后次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王义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个邻家的同伴到河里去游泳玩耍,玩得累了,就在岸边休息。这时,有一个同伴看见岸边的水塘里有一群鱼,正在水里游得正欢。 他轻声招呼伙伴过来看,然后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把这群鱼抓起来,晚上就可以美餐一顿了。” 另一个同伴说:“我们手里没有捕鱼工具呀!” 这时,王义想起一个主意,说:“我们等一下找些工具,一起从那个缺口下去,形成一排,慢慢地把鱼围到那边一个较浅的角落里,就可以把鱼抓起来了。” 大家都觉得这办法可行。他们就地取材,有的从岸边捡来畚箕,有的干脆拿自己的裤子,把两个裤脚打上了结,轻轻地从缺口处滑了下去,开始围堵水塘里的鱼群。 这个水塘就是当年王勇挖砂时留下的,后来因为河岸崩塌缺了口,河里的水倒灌进来,形成了现在的水塘。当时挖的砂坑深浅不一,洗过的砂土都回流到砂坑,在底部淤积成一层厚厚的淤泥,人如果从上面走过去,很容易陷进淤泥里。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前面的危险。他们越往里走,砂坑就越深,底泥就越厚。专注于抓鱼的他们,还没走出多远,其中一个小孩陷进了淤泥里,孩子们一下慌了神,一个个都要过去拉他。这样,人过去得越多,陷进去的人越多,也陷得越深。身子在缓缓下沉,他们慌张地挥舞着双臂,大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农地里忙碌的村民们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呼救声,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孙队长他们恰巧从这个河段执法巡查经过,听到了孩子们慌乱的叫喊声,立即寻声赶了过来,看到水塘里的情况,有的赶紧脱衣服下水,有的找长棍子在岸上帮忙拉,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几个孩子安全救上了岸。 杂乱的哭喊声、叫唤声,终于惊动了附近的村民,相互招呼着往河边赶了过来。看到眼前这惊魂一幕,嘴里不停地咀咒着王勇这伙人干的缺德事,父母们紧紧抱着自己惊魂未定的孩子,哭着打骂着,王义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抱着王义哭得异常伤心,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觉得这一切都是“报应”,是王勇自己造的孽,让她母子来承受这一切。 第十章 思悔过 探监的日子,王勇的老婆向他哭诉着最近发生的事,埋怨他造了那么多的孽,如果这次没有孙队长他们出手相救,王义和其他孩子们早已葬送在那个可怕的砂坑里了。这事件,着实触到了他的痛处,必竟孩子是他的命根子,所以才出现开篇的那一幕。 犯事之前,他总把老婆的劝说当成“耳旁风”,嘴里应承着,一转身就给忘了。而且,一直认为自己混得挺好,外出办事前呼后拥,混的地盘不小,见的世面也不少,人前人后都风风光光,派头十足,很多人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还有的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进监狱接受管教后,从来放任不羁的他,尝到了失去人身自由的痛苦,每天不停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参加枯燥无味的生产制作,不听管教时还要接受禁闭,肚子一天到晚都有一种饥饿感,原来体格健壮的他,就像脱掉了一层皮肉,俨然是自己之前的“缩小版”。 但这些在他眼里,只是人生的一个挫折。认定只要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干一些鸡零狗碎、投技取巧的事情,政府还是拿他没办法,自己照样能够活得潇潇洒洒,滋滋润润。 而这次老婆的一番倾诉,让他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那时年轻气盛,仗剑江湖,凭着武力打天下,赚了些不明不白的钱,大多也是跟兄弟们一起挥霍,今朝出事又是两手空空,回到了“解放前”。做的也大多是遭人唾骂的事,真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妻儿,还对不起村子里的父老乡亲。 儿子王义这次差点丢了性命,那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孽,如果不是孙队长他们及时出手相救,让孩子们化险为夷,他真不知道出狱之后,该如何去面对家人,如何原谅自己过去造下的孽,也许他真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了。 他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对不住孙队长他们,想想这些年来,他们对自己是怎样苦口婆心地劝导,而自己是怎样想尽千万百计,阻止他们执法。特别是想到指使“小弟”恐吓、威协,甚至殴打他们的事情,觉得自己羞愧难当,简直无地自容。 入狱这两年,他经常听到老婆说起孙队长,他们不仅没有对他的家人歧视,而且会在执法巡查时,特意到他家里去走访,尽力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在监狱里面好好接受改造。 想到这些,王勇在心里暗下决心,他要用下半生为自己正名,为了年迈的父母,为了他所爱的女人,也为了儿子有一个好的榜样。 第十一章 话重生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王勇出狱的日子,当他跨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刹那,觉得扑面而来的风是如此细腻与温暖,洒满阳光的世界是多么美好,重获自由的感觉是多么美妙。此时,他就像刚修行出关的弟子,心中无比释然。 看着眼前迎来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心头泛起一股酸涩感,他抱起儿子亲了又亲,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他一转头悄悄拭去濒临决堤的泪水,牵着儿子的手与家人一起往车子方向走去。 就在前方不远处,他看见了孙队长带着同事,在向他们挥手问候,心里顿时被填满了感动。本想过去向他们说声“对不起”,或者“谢谢”。但最后,他觉得自己的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就向着他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回家以后,王勇一改往日的作派,不再去找之前那些狐朋狗友一起混了,就是那些人来请他重新“出山”,他也是婉言谢绝,并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悟到的一些道理,奉劝他们不要重蹈覆辙,以免到时身陷囹圄,悔恨难当。 正当他苦思冥想寻找出路的时候,孙队长和同事来到他的家里,贵客临门,他当然是喜出望外。在泡茶聊天的过程中,孙大队长得知他正为自己的谋生而发愁,就对他说:“你在河边长大,对养鱼捕鱼都很在行,听说这附近有一个水库,正在对外承包养鱼,你是不是考虑去试试看。”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就是一阵及时雨,不过,他得去找几个合伙人,最适合的对象,就是村子里的几户捕鱼人家。他心里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事肯定会被回绝,谁愿意和坐过牢的人合伙做生意呀。 他把这个顾虑告诉了孙队长,看他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孙队长说:“只要你真心想干,我们可以帮你试着说服他们。”他承诺道:“这次如果顺利承包水库养鱼,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几户渔民看到他出狱后的改变,又有孙队长他们帮忙说话,就答应与他一起合伙,参加了水库养鱼的竞标活动。由于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丰富的养鱼、捕鱼经验,水库养鱼承包很快就尘埃落定,这个昔日的“浪里白条”,又可以在水里一展雄风了。 从此以后,在这个水库和那段河道的周边,经常听到一名法律义务宣传员,为年轻人讲述他自己曾经迷途的过去,劝导年轻人一定要走正道,不要把青春浪费在无为的江湖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