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书山学海的勤巧苦乐 |
正文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确实影响着自己很长时间,可有一次,当时我读高中时的生物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改过两个字,变成了: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有时想想这句话也挺有意思的,不过也是偶尔想起,并无对此话的更多体会和深入思考。 随着求学的继续,随着经历的完善,特别是如今的自己对这句话有着一丝别样的思考。书山有路勤为径,勤是方式,是手段,却不能是目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是一时的经历,是一时的状态,却不能是永久的伴随。作为个人来说,如果单纯以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是一种生活的感悟,一种对个人的激励。可如果跳出自我,再来看这句话,就觉得有斟酌的空间了。特别是看到一些人物成长的例子后,发现真的要书山有路,勤是一种应该的,可并不是一味的勤就能够使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有苦,如果把苦作舟并不一定就能够修成正果,所以书山有路和学海无涯的元素里面分别缺少不了勤和苦,可仍然还有很多元素需要我们予以考虑。而且更多的时候,我越发觉得,勤之、苦之只是体现毅力和追求也就无可论说之处。可更多时候,所谓的书山有路和学海无涯都是要勤中有失去,苦中有牺牲。面对这种境地,我有时在想,即使获得一时的满足,失去了这么多,真的会快乐长久吗。 给我切实感受的是,在学校,做过一些学生工作或是负责过一些事情。有时付出、奉献是一种内心的舒坦,谈不上高雅,纵使如俗务,能够获得认可或相应的荣誉,也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可有时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团队中缺乏大气,为小微小利勾心斗角,或是遭遇十足的逐利者,为了所谓的毫无多大意义和毫无多大道理可言的事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纵使依然有所谓的恩惠加身,也觉得提不起热头来。作为学生,总希望能够有种能够被认可的东西于己当然是好的,可如果夹杂太多空耗的条件,大有不快之感。 不成熟时,原想过如古之隐士,归隐山林,或是如同鲁滨逊,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有个忠心的星期五,在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岛上长居也未尝不可。长大后,越大觉得这样的想法的好笑,不过也算是年少之时的一种对社会世态的无言抗议吧。 待成熟时,想过积极的入世,前几年还特意成文一篇《稍高于生活的入世之道》,可慢慢感觉又被生活俘获的迹象。人本厚道,却不愿被俗事所扰,于是追求一种聪明的活法,低调再低调,可也在低调中失去了太多。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是显得无法淡定,于是偶尔也会显露一二,也多有所得。不过也算是一种向生活的低头中没能始终如一的原则坚守。 看到了别人活的豁达,有时也特想如脱缰之野马,驰骋在茫茫草原,该是多么痛快的事情。可生活还得按照道道来,没有现在的自我约束,将来的豁达机会都没有,当然也就妄谈现在了。 可有时生活也在时不时散发一些曙光,在学校,有倾力培养自己的老师,在现在的学习平台,有耐心教我的领导和老师,那种意欲对生活的铁石心肠又只能搁置。不过回头一想,如果没有这些曙光的关顾,难道自己真的能够铁石心肠于生活,我看也未必,不过有这种可能性。不管前日、昨日如何,今日、明日依如既往的值得自己好好珍惜,也需要在珍惜中探求一种思考。那就是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真的是一种向往吗。不可否认,勤和苦起主要作用,可巧和乐纵然不妥,却与自己心性追求吻合。我总觉得读书要勤,而且以勤为主,可也得辅以巧,要巧读书,同一目标,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是有很大区别的。学海无涯虽然茫茫无沿,带着快乐而寻,因为苦是一种实质,表现出实质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何不漠视掉苦,邀乐而伴。从而让书山有路和学海无涯成为生活,而不是仅仅成为只知迎着而去的目标。 当然要将‘勤’改‘巧’,‘苦’改‘乐’,谈何容易,有几个内功是需要先行练就的。一是思想认识要正确。‘勤’改‘巧’,不是书山有路有巧就行,而是在勤中谋求巧,勤和巧相伴而生。‘苦’改‘乐’,乐是学海无涯的追求,可苦也是生活的点缀,有苦可乐化,亦苦亦乐,追求了乐,也不能敏感苦。二是志识要不断提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看似平淡,也是在万千圣哲贤士生活历练所得,不然也不会如此推崇,竟然存在就必有其理。要想勤苦改巧乐,谈何容易,没有自身发展不断积累,没有相应的学识和大气作支撑,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的,有可能弄巧成拙,乐极生悲。三是眼光要长远。没有长远眼光,被眼前小利所惑,为一时得失所俯仰,是很难跳出自我的圈子随心而走的。 其实要是抽象出来,书山有路勤和巧,学海无涯苦和乐都是一个很好的哲学研究命题。不过我们大可没必要弄得如此复杂。只要练好内功,提高自我要求,把握原则,在勤中追求巧,在苦中努力填满乐,书山依然有路,学海亦可无涯。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