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陉山晚照
正文

陉山晚照(廉政散文)

春日黄昏,夕阳如血。

站在陉山之巅,一轮红日光芒四射,映红了头顶的蓝天,映红了满山的红石、树木和荒草,映红了孑然独立的子产墓冢,也映红了浩浩东去的一渠清水。

我见过太多的夕阳,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色彩斑斓,给人希望和幻想。有时暗淡无光,令人感伤和落寞。而陉山顶上的夕阳又大又圆,光彩夺目,催人兴奋和激动。

陉山算不上高大,与大山相比少了几分巍峨与壮阔。但,因为子产屹立在山巅,因为红石漫山遍野,因为夕阳光辉灿烂,所以,每天傍晚,这里的山金光闪闪,这里的水波光粼粼,,这里的晚霞多姿多彩,这里的黄昏温暖而安详。

一直以来,子产这个名字在我心中萦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一次次登上陉山,来到那座乱石堆起的孤坟前,默默凝视,心中升起无限感慨和酸楚。

子产为政期间,锐意改革,廉政为民,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封沟洫、作丘赋、铸刑书、不毁乡校、公正执法、拒收礼金,得罪了贵族,引起了非议,却富裕了百姓,强盛了国家,赢得了口碑。难怪圣人孔子听到子产死讯,大哭不止,给出了“古之遗爱也!”的高度评价。

子产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儿子遵照遗嘱,将其背到陉山顶上,埋进乱石堆中。子产生前爱民如子,玉帝知悉后甚为感动,便派炼石仙母运送石头为子产建墓。仙母头顶石头披星戴月运了好几趟,最后一趟,刚到山腰恰逢鸡叫,变化不及就化为石头凝固在悬崖边,被称为一道景观“老婆顶石”。 郑国百姓可怜他,争先恐后捐出金银财宝,帮助办理丧事。子产的儿子一概拒绝,人们把拒收的金银财宝悉数倒入河中,河水泛起点点金光,被称为“金水河”。如今,金水河还在,“老婆顶石”已在采石时破坏。这些传说故事虽然有杜撰之嫌,但足以表明人们对子产爱戴和敬仰。

一座孤坟,一块墓碑,简约而孤独,这就是子产的境界。按照某些人的推理,子产出生郑国贵族,为相二十余年,生前一定拥有房屋百间良田千顷,过着锦衣玉食极尽奢华的生活,死后一定会留给后人用不尽的金银财宝。然而,当你登上陉山之巅,站在子产墓冢前,眼前除了一堆乱石,一片荒草,再也找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不仅叹为观止。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墓冢旁边修建了一座小庙,孤零零矗立三间瓦房,里面塑一尊子产塑相。平时人烟稀少,逢年过节偶有人祭拜,颇感荒凉落寞。

或许,这样孤寂而惨淡的景象,正遵循了子产的临终遗言,符合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的价值取向,也印证了他勤政爱民、廉洁终生的理想追求,与“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为官之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多少以权谋私、终饱私囊的“人民公仆”汗颜和羞愧!

每当夜幕降临,西望陉山之巅,一轮红日大如碾盘,颜色殷红,照亮墓冢,映红石头,那是子产“活着肝胆照日月,死后日月照肝胆”的写照,表达了人民对子产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正因如此,“陉山晚照”被列入长葛古八景之一。

“参差石影晚霞轻,一点流光曝地明。疑似国侨赤肝胆,日随荒冢献晶英。”,旅行家张秉忠游历陉山,被子产的廉洁感动,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陉山晚照》。

望着缓缓坠落的夕阳,忽然想起李清照的词,“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我仿佛看见,子产正站在陉山之巅,素服纶巾,目光深邃,面带微笑,远眺北方。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愈发魁梧高大。他活在中原人民的心中。

归途回首,陉山如黛,彩霞满天。

(作者:张留周)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