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醉乡读聊斋 |
正文 | 醉乡读聊斋 人世间虽然说不是愁泉泪谷,但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真正能取得名次者寥寥。如李白这样的奇才,高歌一曲“天生我才必有用”之后,亦未能“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的选择亦只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日散发弄扁舟”而已,因此,有的聪明人干脆就退出这场无聊的竞争,拿起笔来用文字构建一个世界,这就是所说的文学创作。自己无法实现的好梦,就用笔驱使心造的主人公去完成,从而获得创世纪般的成就感。 还有一些人更聪明,更懒惰。工作之余,喝点小酒之后,一杯清茶,一支烟,翻开一本书躺椅一躺,进入别人营造的世界里做逍遥游,乐以忘忧。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没有人要你谈所受到的深刻教育,没有人要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你甚至可以读错别字,可以违背作者原意,完全按你自己的兴趣去解读任何一部名著。 有权有钱人可以游名山大川,你捧一本旅游手册,悠闲自在的翻阅,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花一分钱,又无车祸空难之忧。有了文字的导引和丰富的想象力,你可以欣赏泰山雄浑的日出,又不受爬山之累,也不必担忧大雾笼罩,让你白跑一趟。你可以欣赏阿里山姑娘动听的情歌,饱览库车女子诱人的容颜,吃到各个景点的特色美食。有权有钱的人妻妾成群,你却爱情失意,形影相吊。但大可不必长嗟短叹,花几十元把《石头记》抱回家,躲进曹雪芹的红楼里,金陵十二钗任你挑任你爱。伟大的阿Q说得好,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爱谁就是谁! 爱上阅读吧!书,是穷人的避风港,是穷人的别墅,是穷人的自由王国,是全人类的精神皈依。 阅读当然应该有选择,要读有品味的书,穷人是精神的贵族,不应该读下三烂的书来降低自己的格次,要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里我向大家隆重推介蒲松龄蒲老先生的大作《聊斋志异》。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但随着儒学的政治化,诗就慢慢的消失了,文人一个个变成了说教专家。丰富多彩的人成了所谓理性的理智的干瘪的人,蠢人。读书就要治国齐家平天下,求师就要立于暴风雪,冻得像冰棍似的方显其诚。敬孝就应该卧在冰上融冰,待鲤鱼跳出水面以烧汤敬母。为什么不在冰上烧一堆大火已融冰?为什么不在冰面上敲一个洞用钩钓?所谓孝应该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畸形化的儒学学还培养了一大批伪君子,就连结婚这样美好的事情,这种爱的最高表现形式也被插上孝的旗帜——为了后才结婚。由于过分看重文章的教化作用,致使文学衰微,诗国无诗。民间故事、童话本是最有活力最人性的东西,但通常被理性化,干瘪化,因而变得毫无趣意。《嫦娥奔月》本是一个极其浪漫的故事,但一进入我们的小学课本,嫦娥就成了极具党性的女人——为了天下老百姓不受后羿的暴戾统治而服仙丹。难道那深蓝的天空对这个美丽的女人居然没有一点诱惑?她一点也不想到明亮的月宫里去抱抱雪白的玉兔?,抿一口吴刚的桂花酒?一点也没有想去摘几颗星星来作项链?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恐怕是全世界编得最蠢的。这就是我要竭力推荐老蒲的《聊斋》的重要原因。《聊斋》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唯一达到《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水平的故事集。 让我们因醉而读《聊斋》,因读《聊斋》而醉。 一、亦真亦幻考城隍 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享受荣华富贵的思想不仅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甚至进入到基因。不然,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何以千军万马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拥挤场面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加壮观?但真能挤过独木桥的又有几人?更多的则是被挤下独木桥跌入滔滔的激流。待得爬起身,淋淋漓漓上岸,精疲力竭,环顾四周,发现自己除了比别人多识几个字之外,几乎别无所长以谋生,只好一切从头做起,挤身于芸芸众生引车卖浆的行业中。至于金榜题名,长安赏花,则只有靠发泄黄粱事业来完成。蒲松龄蒲老先生的《考城隍》就属这类事业的产物。 淄川县的老秀才宋涛,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眼见大限将至,功名无望,于是到梦幻世界去寻找价值的现实,参加了考试,文章受到了诸神的赞赏,似乎有了金榜题名的风光,可极具讽刺色彩的是他连卢生在邯郸旅店中的快乐都没有得倒。卢生睡在吕道士给他的魔枕上酣然入梦,美梦中得以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享尽了人间荣华。可宋涛在梦中得到的却是到阴间去做官。在人生的尽头,宋涛的梦似乎都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控制,不能快意。因而使这则小故事更具讽刺意味。 但我以为这篇作品的主要目的还不在于讽刺科举制度的罪恶,而在于如何解决欲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迷幻中的考试把宋老学究推向人生的巅峰,他文章中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让诸神传赞不已,这他是在严酷的现实考试中从未得到的荣耀。老蒲虽为对其作心理描写,但可想而知,用“欣喜若狂”状其心不为过。虽然得到的是阴间的一个官儿,但比起长山张某,宋老先生也算是最幸运的了。张某赠别宋老先生的诗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烛无灯夜自明”既富有深刻的哲理,又极为准确地写出了下层知识分子的无奈。可见他的才气并不低于宋老先生,但他只能取得瓜代九年河南城隍的资格。可以说,长山张某是潜意识操纵梦之神设计出来的一个人物,目的在于为宋老先生自己作陪衬,让宋老先生的欲望在梦境中达成退而求其次的满足。人生不如意者八九,用梦来解决是最便捷的途径“别人骑马我骑驴,比起他们我不足,回头一看,还有挑力汉。”是宋老先生的梦里出现长山张某最好注脚。 这则小故事的情节与亦真亦幻的内容融合得很完美。故事的开篇就详细介绍了主人翁的姓氏、住址、身份,以及他与叙事人的关系,让人觉得很真实。但主人翁毕竟是叙事人的姐夫的祖父,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又为不真留下推托空间。故事的结尾,叙事人让踏上黄泉路的宋老先生排场十足地到丈人家去炫耀一番,让故事更显得有鼻子有眼的,而其自传“乱后无存”又巧妙地堵住了有考据癖的人之嘴。真实的读书人心态,亦真亦幻的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如同亲历,又如自己做了一场春梦,极大的生存压力带给我们的郁闷随着这则小故事的读罢而烟消云散。我们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劳碌奔波的俗人,小人物,又是灵魂有安身之所的完人。而一个重权在握,炙手可热,或富可敌国的人要找到灵魂的皈依,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时候,别难过别忧伤,开开心心的走进蒲老先生的聊斋,拥着狐仙做梦去。 附: 考城隍 原著 〔清〕蒲松龄 改写 李兴志 我的姐夫的爷爷叫宋涛,是淄川县的老秀才。一天,他卧病在床,迷迷糊糊地看见一个公差,手持公文,牵着一匹头顶有白毛的骏马来到他跟前说:“请去考试。”宋涛说:“主考官都没到,怎么突然就要考试呢?”公差不回答,只是恭恭敬敬地催他动身。他只好极力支撑起羸弱的身子骑上骏马,跟着公差走。路道很不熟悉。来到一座城池,城池很气派,像帝王的都城。走了一会儿,进入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大厅里坐着十几位官员,大多不认识,只认出其中一个是关公。廊檐下摆着两张矮桌和两个小凳。先到的一位秀才坐在末位的小凳上,宋涛走过去挨着他坐下。桌子上放着笔墨纸张。 不一会儿,试题下来。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二人做好答卷,恭恭敬敬地呈上去。宋涛的文章里有这样两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大厅里的众神争相传阅,赞叹不已。评完答卷,他们把宋涛招到大厅,告诉他说:“你被录取了。河南缺少一个城隍神,你很适合这个位置。”宋涛这才明白自己阳寿尽了,这是阴间的考试。便伏地磕头,泪流满面地说:“承蒙让我担此大任,本不当推辞,只是母亲已年逾古稀,无人供养,请让我回去侍奉老母,待他百年归世后,没有牵挂,再来听候录用。” 堂上有个帝王模样的人叫人查他母亲的寿岁。有个长胡子的老头找出生死簿翻阅了一遍说:“还有九年。”众神犹豫不决。关公说:“不妨让张生去代理九年,到时宋涛去接替。”那个帝王模样的人表示赞同,对宋涛说:“你本应马上上任,为表彰你的孝心,给你九年假,到时再召你。” 两个秀才磕了头,一起退出大厅。张秀才拉着宋涛的手,说自己是长山张某,一直把他送到郊外。临别时吟诗话别,诗句宋涛大多记不得了,只记住了“有酒有花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 宋涛上骑马,告别张生往回走。到了家中,好像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其实,他已经死了三天了,正要下葬。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呻吟,赶忙让人打开棺材,发现他还活着。把他扶出来,过了半天才能说话。他托人到长山去打听,果然有一位姓张的秀才和他同一天去世。 过了九年,宋涛的母亲去世。他安葬了母亲,洗了个澡,进屋躺在床上安然去世。他的岳父住在县城的西门,这天忽然看见宋涛骑着高头大马,马腹上系着雕花的金质勒带,马头上缀着鲜艳的红绸,后面簇拥着许多车马随从。宋涛下马走进堂屋向他拜了一拜就离开了。一家人都很惊奇,不知他已经成了神,忙到宋涛家打听,才知道他已去世了。 宋涛为自己写有一篇小传,可惜动乱后没有保存下来。我的记述只是一个大概而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