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与青年 |
正文 | 诗 与 青 年 杨开显 多年前,有人问一位著名老诗人:“你以为写诗与年龄有关系吗?年纪大了还能不能写诗?”老诗人回答道:“问得怪。” 其实,这问得并不怪,而是有所指的。写诗当然与年龄有关系,可以说诗歌是更为青年所钟爱的艺术。自然,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在中老年人中没有作者和读者,而只是说诗歌拥有的作者和读者更多的是年轻人吧了,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也更多地为年轻诗人或诗人在青年时代所创作。 有人做过统计,文学创作的最佳年龄是三十几至四十几岁。这与从事科学活动的最佳年龄是一致的。至于文学中最富感情色彩的形式——诗歌,其创作的最佳年龄当是二十几至三十几岁。世界第一流诗人中短寿者很多;而长寿诗人的最优美或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也多是在他们较年轻的时期创作出来的。济慈、莱蒙托夫、裴多菲只活了二十六岁左右。雪莱、叶塞宁活了三十来岁。彭斯、拜伦、普希金、兰波、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活了三十六至三十八岁;而兰波虽活了三十七岁,但他的全部诗作却是在十五六岁至十九岁完成的。海涅、密茨凯维奇、惠特曼、波德莱尔和巴勃罗?聂鲁达等寿命长一些。但是德国抒情诗中的珠宝《诗歌集》,是海涅十九岁至二十九岁创作的,《新诗集》的大部分诗作是他三十—至四十几岁创作的。密茨凯维奇的全部长短诗篇是他在三十六岁以前写出的。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和波德莱尔唯一的诗集《恶之花》,初版时他俩也是三十六岁左右。聂鲁达创作的全盛时期虽比一般诗人延后一些,但他那些优美的抒情诗,大多作于二十几岁。 歌德似乎不同于各国著名诗人,他一生(83岁)都没有停止诗歌创作。但是延续五十八年之久的不朽诗剧《浮士德》却是歌德二十四岁动笔的。至于《野玫瑰》、《五月歌》、《欢迎与别离》、《对月吟》、《渔夫》和《迷娘曲》等德国抒情诗的瑰宝也是歌德二十——三十四岁的作品。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诗人,其诗歌艺术之花最绚丽多彩的时期也是二十几至三十几岁。朱湘二十九岁投江而死。徐志摩三十五岁因飞机触山而亡。闻一多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分别出版于二十四岁和二十九岁,二十九岁以后,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基本上停止了诗歌创作。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中的诗篇是他二十六至二十九岁创作的。戴望舒的诗作百分之八十六为他三十五岁以前所作,四十岁以后基本上没有诗作了。此外,五四运动前后新诗草创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沈尹默、刘半农、刘大白、朱自清等,三十年代新诗成熟期的著名诗人,如冯至、何其芳、卞之琳等,其诗歌艺术的顶峰也是在自己的青年时代,中老年以后较少写诗,而大多转入评论、研究、翻译等方面;有的虽偶有诗作,但也远逊于年轻时的优美诗篇了。 还有很多作家,早年靠诗歌起步而登上文坛,以后则转入到小说等领域。 以上所述,恐怕成了一种近乎规律的现象,当代中外诗坛也大多如此:老诗人似乎一般不如年轻诗人或不如自己的青中年时代。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说:“诗人与手工艺人不一样,手工艺人,如象牙雕艺人,越老功夫越深,越能精益求精;但诗人就不同,年轻时能写很好的诗,但到老年时,就往往写不出诗来。不仅写诗,就连译诗也是这样。”(《诗刊》1983年第6期第63页)孙犁也曾在《羊城晚报》发表文章说作家宜在青年写诗,中年写小说,老年写回忆录等的话。 文学是从诗歌起步和发展起来的。它较容易在一个人涉世不深的青年时代引起感应。诗歌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创作是大同小异的。这“小异”意味着诗歌对复杂的生活、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等的要求可以低于小说等文学形式,而对激情、幻想和灵感等的要求则要高于小说等文学形式。青年容易产生激情、幻想和灵感,因此容易和诗歌发生共鸣。中老年人的生活经历更复杂,思想更深刻,知识更渊博,而激情、幻想和灵感都逐渐淡薄,这时就容易与小说、评论和研究发生关系。这样,年轻人的诗较之中老年人的诗就有更多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有更多的美和新的大胆追求。因此,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青年时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中老年诗人就写不出诗,拿不出高质量的诗作来。本文的主题是就青年诗人和中老年诗人比较而言。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