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
正文 | 自己也没想到,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竟然是在科目二的练车场。 刚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来,完全是为了打发练车的无聊时光,消除自己的紧张感。于是每天都把这本书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的放进包里随身携带。于是,我成了练车场中最“奇特”的景象:当别人纷纷抱怨天气热,在凉棚里发牢骚时,我却喜欢静静坐在角落里,心如止水,在文字的带领下,走进三毛的世界里,去感受撒哈拉大沙漠的风土人情,奇特景观。 三毛的文字从感觉上让人觉得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拂过,带来凉爽的同时不留痕迹。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许多引经据典的大道理,没有佶屈聱牙难懂的句子,她用最朴实最平常最清新的语句讲述着她的见闻,她的感受,不知不觉的被她感染跟随着她的一起快乐,一起气愤,一起悲伤。 走进这本书从《沙漠中的餐馆》开始,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一道道独具创造魅力的中国菜,诗意的名字让人想起故乡的雨,还有她和荷西之间特有的家庭幽默对话常常逗的我捧腹大笑。在《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用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解除病痛,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就好像她所说的:“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或许就是她那积极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一次次珍贵的友谊。在《荒山之夜》中,写的事山毛和荷西傍晚去捡化石惊险一幕。当时荷西抱住石头,半身陷在泥潭里,三毛想办法救他时却遇到歹徒,她一边开车拼命甩掉他们,之后还要独自一人在零下几度的寒冷夜里卸下车轮胎,用自己的长裙作为绳子把荷西拉上来。读着读着不禁被她细腻的描绘带动,心里变得很紧张,很害怕,害怕他们会葬身在那座无名的荒山中。当看到最后他们都得救了时,我合上书,从心底松了一口气。在《哑奴》当中就是写了一个在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那奴隶的善良和财主们的残忍,三毛看不惯那些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送钱给那哑奴。虽然说,哑奴的一家都已经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还是觉得内疚,因为她不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和改变他们的命运。或许就如她所说的:“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命运就是这般,不随你我而易。当哑奴被财主卖走的时候,三毛泪流满面,想说什么,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伤心。原来,这就是三毛,充满了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关怀,一朵沙漠了常开的花。 可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那是一个得不到独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贱,有的无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壮…… 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他眼睛里折射出的仇恨,是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翻过来都遮不住的。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小说结尾骆驼悲鸣,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 “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看完以后,我竟然和三毛一样哭哽不成声,为沙伊达的悲惨命运哭泣,为她的不幸遭遇流泪,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看完后,一天的心情都很沉重,总是很伤感,书中的凄凉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 读《撒哈拉的故事》,仿佛是在与三毛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好似在听朋友讲述动人的故事、深刻的感悟、时而无羁的快乐,令人如入其境。也许,有一天我会觉得,日子应该过像三毛那样洒脱。独立做自己,自己做独立的事,哪怕行走在沙漠里,也不会因为没有树而害怕。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