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碾转儿 |
正文 | 碾转儿是北方麦区一种直接用麦粒加工的食品,它的做法鲁南和鲁中有了很大不同,鲁南的做法我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也许,他们拍摄的是现在改进的作为商品的碾转儿,些许掺了浮躁气,以前的才是原汁原味的。 纪录片是这样描述鲁南碾转儿的做法的:人们到麦田割到一片成熟并带秸秆的麦子,装上车,运到麦场,然后,用脱粒机脱下麦粒,用石磨推出碾转儿,就摆到大街上卖给游人了,这种东西在过去只是农家的一种零食。 我记忆中鲁中碾转儿的做法很像是一种农家仪式:小麦即将成熟的前几天,一般是由家庭的女主人带着末成年的子女,到自家麦田里,挑一片还泛青有七八成熟的地方,因为这时大片的小麦已经成熟,要找一片还泛青的麦穗也是不很容易,可在一大片麦田里总有那地势低的地方,也许是春雨或者浇灌的原因,得到了充分的水源,长得有又茁壮、又饱满,这样的地方成熟往往比别的地方成熟晚上几天,找到这样的地方,女主人和孩子开始了掐麦穗,掐好的麦穗带秸秆约有二十厘米长,掐好后,用麦秸捆好麦穗,一把一把放到筺里。 掐够了,女主人带着蹦蹦跳跳孩子回到家里,生上火,坐上大铁锅,把捆好的麦穗在锅里摆好,然后,盖上锅盖,大火在锅下开始烧起来,农家是不缺柴的,铁锅经过大火一个多小时烧烤,锅四周窜出撩人的热气,孩子随即进入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可以揭锅了,泛青的麦穗已经变成金黄了,女主人把麦穗一把把放在早已备好的凉席上,麦穗在风的吹拂下,很快凉下来,这时,麦穗上的水也已经控干了,女主人拿过簸箕,把麦穗对着簸箕揉搓,麦皮轻松的和麦粒脱离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簸箕揉搓,女主人身旁的瓦盆里满了麦粒,孩子在一旁“偷”吃着麦粒,鸡鸭围着孩子欢叫着。 女主人做完这一切,然后涮洗石磨,石磨一般是白色的砂石岩或者是黄色的砂石岩做成的,比一般的石头要硬许多,它一般有上下两个磨盘组成,上面的磨盘是动的,下面的磨盘是固定的。如今,乡下这样的东西已是越来越少。刷洗完磨盘,女主人把瓦盆端上磨顶,用勺子挖上麦粒,填满磨眼,孩子便推起磨来,随着磨的转动,白里透着金黄的碾转儿从上磨和下磨的缝隙里钻出来,长得有二百毫米,短的也有四五十毫米。吃起来,透着小麦的原香,并且一点也不粘牙,吃饱了,非常抗饿。 女主人这时是毫不吝啬的,家里的猪、狗、鸡、鸭,甚至院里的鸟雀都能吃上一顿碾转儿。这便是我儿时记忆中的鲁中六月。 现在想来,碾转儿实在应该叫磨转儿,它确实是有磨推出来的,可却叫了碾转儿的名,我有些不理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