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西湾 |
正文 | 我出生在一个叫峒峪河的山村里,这里有一条绵延30多里的小河,在流经与县河交汇2公里出口的这个村时,把这个美丽的河名留做了村名。峒峪河村山川交融,土地肥沃,人口居住集中,“s”弯的河道自然分割出几个组,我的家在河西边一个簸箕形的半圆湾里,这里便叫河西湾。 河西湾居住着上百家人家,除了零星的几家外姓,这里人家都姓武。我家在这里不仅是外姓,而且是独姓。当兵复员的父亲上了母亲的家门,母亲姐妹3人,她排老小。外公祖上是从湖南迁来的,当过几年大队干部,五十多岁便过世了,留下母亲和外婆相依为命,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外婆也因病过世了。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在家种着三亩多的地,也没有少受村里人欺负;庆幸的是我奶奶也是这里武姓家族的长辈,河西湾里差不多武姓人都是亲戚,有的还是很近的亲戚,有这层关系的保护,我们一家才算在这里有些容身之地。 河西湾是我儿时最留恋的地方,那是有一群玩尿泥长大的伙伴,儿时的我们一起起早上学,下课了在操场上摔沙包、抓石子、滚铁环和扳包(一种用废书纸叠成的四方形卡)。放学了我们一起漫山遍野寻猪草,下河里抓鱼,在生产队的公场上斗鸡,在麦草堆上翻筋斗,一群年龄相仿的娃们一起摔跤、打仗。夏天,我们一起在河里打江水,冬天,我们在田地里点一堆包谷杆烤火,放假了,我们一起上山挖药材、砍柴。 我家住在河西湾最中间,房下边是生产队的库房,有一个大场,那算的上是政治、经济、娱乐中心了,生产队在这里开会,外地来人在这里耍猴、演马戏、放电影,孩子们在这里滚铁环、斗鸡、翻筋斗,大人们农闲的时候在这里闲聊,那时候单调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后来土地到户后,库房变成了学校,学校撤了,房子卖给了村里人,现在回到老家已经看不到过去的那个大场了,但它给我儿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河西湾有个浸水潭,在没有自来水的那个年代,这里是整个湾里人吃水的地方,说是潭,不过是一个不到一米方圆的水池而已,但从瓦沟里浸出来的泉水香甜可口,水温冬暖夏凉,在水潭出水口的地方,人们用石头砌了个小台,台子上架一个一米来长的木制水槽,一股清泉一泻而出,一年四季从不干枯,水槽下方有个简易水潭,夏天,劳作一天的男人在潭边洗脸、擦身,冬天,女人们在这冒着热气的潭边洗菜、洗衣,时而跟男人打情骂哨,时而聚三、五个女人边洗边聊,热闹非凡。 河西湾的水是最美的,甘甜清澈,没有任何污染,可以直接饮用,河里生长着半尺长的野生鱼儿,捉鱼、打鱼是孩子的乐趣,用铁丝做一个一米多长的铁鞭,沿河边看到鱼儿一鞭子下去,半尺长的小鱼就会漂上来,不到一会了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兴冲冲跑回家,母亲看到鱼儿就犯愁,炸鱼是最费油了,那时候一个月一家人吃一斤多油,那里来多余的油来炸小鱼儿。没有油炸鱼,孩子们一样有办法高兴,找来几片核桃树叶子,把小鱼撒上盐末包上,塞进灶堂里,几分钟后拿出来,热乎乎香喷喷的烤鱼熟了,直接用手撕下来送进嘴里,美味无穷。 河西湾土地肥沃,家家户户种植水稻,插秧时节,村里的男劳力去河里拦水修渠,河水从大渠分流到小渠,从小渠分流到各户田里。放水是大人们最容易争吵的事情,有时候为了先给自己田里放到水,男男女女互不相让,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吵架是常事,女人们为了放水也是毫不相让,从争吵到出手,你推我搡,拉掉了上衣,撕破了裤子,走了光的女人也要战斗到底,扭作一团,滚在水渠里,男人们不敢前去拉架,小孩们远远围观,那场景很是热闹。吵了架的人们不会记仇,几天过后好像就忘记了,一样在一起说说笑笑;一样在一起耕田劳作。河西湾的土地养人,水稻产量非常高,家家户户在土地到户不几年就很快富裕起来了,不缺吃不挨饿的河西湾人开始学会了做生意,种菜卖菜的,贩卖鸡蛋的,养牛羊的,家家都有了事情做。 如今的河西湾,人们不再种植水稻了,坡地栽了核桃树,稻田也种了中药材,年轻人都跑外地打工了,赚到钱回家把旧房拆了盖上了楼房,家家户户没有了昔日的土房,大路硬化成了水泥路,装了路灯。瓦沟里的泉水被修成了大蓄水池,自来水直接通道灶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河西湾的娃们一茬一茬的长大、娶妻、生子,姑娘成年后外嫁他乡,我不知道成人后的他们是否会和我一样有儿时的故事,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热爱这里。 在河西湾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渐渐长大的我后来随父亲到外地去上学,只有两个假期回家,再后来,我们全家搬到了县城居住,家里的房子也卖给了邻居,屈指一数离开河西湾二十多年了,但每年我都会去河西湾几次,每次回去看到那里的人,倍感亲切,每次回去看到那里的变化,心血澎湃,因为这里,有生我的根和养我的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