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土灶的记忆
正文

土灶,是用泥土垒起来的灶台,后来,人们改用土砖、红砖建造,再用瓷砖嵌灶面,是庄户人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燃具。土灶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甜,尤其是喝上一碗用米汤煮成的锅巴粥,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灶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如今,乡下人<除山区、贫困地区外>做饭,大都和城里人一样使用电饭煲,煤气灶,有条件的地方还用上了天燃气灶具,很难看到乡村房顶上袅袅炊烟。

土灶一般建在厨房的一角,紧靠窗口下,有长方形和半楕园形两种,灶台中间并排放置两口大小不一的铁锅,大锅用来煮猪食,小锅用来炒菜做饭,另安一个小铁坛,供全家人热水,一根烟囱直通屋顶,每到做饭时分,整个村庄弥漫着阵阵佳肴的芳香

每天淸晨,母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系上围裙,来到灶台前,点上一把柴禾,用火钳塞进灶膛里,然后,转身从水缸里舀上几瓢水,将淘好的大米放在锅中,等到米开花时,再用水瓢和锅铲捞起来,放在筲箕上,接着洗锅、炒菜,菜炒好了,把半生半熟的米饭放在锅中,用锅铲堆个宝塔形,给一点凉水,用筷子打几个气眼,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蒸饭,不一会功夫,一顿香喷喷的饭菜端在歺桌上。

记得母亲做饭时,总忘不了用铜罐子在灶膛里煨开水,饭熟了,水也开了,有时,母亲还丟几个红薯、土豆、玉米在灶膛里,饿了,就用灰耙捞出来,狼吞虎咽吃起来,个个吃得津津有味,那种扑鼻的香味,至今难忘。如果家里来了贵客,或者那个三病二痛的,杀上一只鸡,在灶膛里撒上粗康,炖一瓦罐汤,那更垂涏欲滴。土灶是祖先留下的饮食文化遗产,母亲是土灶的传承人,也是土灶的主人,她一日三歺围着锅台转,把曾经苦难的日子烹饪得有滋有味。

一到冬天,土灶更是派上了大用场,家家户户摊豆丝、打糍粑、宰年猪,大灶小灶同时用上,烧开水,蒸糯米,打豆腐;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路不断人,灶不断火,蒸、炒、炸等“十八般”厨艺全用上,灶膛内火焰熊熊,缕缕炊烟升腾在屋顶上、天空中,像一条条飘带,时而左,时而右,时而上,时而下,跳起欢乐祥和的舞蹈。

在我的记忆里,土灶烧柴,每年秋天,各家各户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砍柴,大人们将砍回的柴禾堆起来,冬闲时,再“挽”成“把子”,一把把捆起来,放进柴禾房,或堆在屋檐下,烧火时,拿一捆把子放在灶台边。

我们家地处丘陵,杂草丛生,长满荆棘,遍地都是柴草,不愁没柴烧,过了山南,情况就糟糕了,家家户户缺柴烧,他们望“柴”兴叹,常常跑到十几里外的山北,砍我们剩下的柴禾,实在没柴砍了,就砍一些猫茸刺回家,用稻草包起来“绞”把子,留着过年烧,平时做饭是舍不得烧把子的,他们大都烧牛粪粑<就是牛的粪便,用手做成粑粑状贴在墙上,晒干后即可燃烧>,有沾亲带故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他们开着拖拉机,划着小木船,到我们自己的柴山上、田边地角砍柴,一车车,一船船载回家。有一年,湾间里有一个住在湖乡的亲戚,砍了一船柴禾,在运回的途中,突遇龙卷风,小划子连船带人翻沉在三门湖中,夫妻双双溺亡,为此还搭上了性命,令人惋惜。

平凡朴实的土灶,你是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二0一五十一月九日刊登在《江夏报》四版“梁子湖”副刊上

二0一七年《江夏文艺》冬季号“散文拾萃“栏目刊发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