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乡的南山 |
正文 | 那条清清的河流从中间把家乡四面的环山分成了南北两半。南山总是不依不饶地缠绕在我的思绪里,这并不是因为有“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诗句,也许是我从小就生长在河南岸的这爿山脚下吧。 屋后那座高峰是南山之颠,两旁慢慢低倾,又成半弧将山脚下的村庄怀抱。它就象一位老道长久地盘腿打坐。头上的发髻上冲云霄,一缕灰须瀑布似的下泻。无论是白云在身上飘绕,还是寒雪纷飞,也无论是红日高照天,还是明月清风夜,依然静坐如故。 从山脚到顶峰一条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廿四弯”。远远看去,就象斜挎在老道身上的衣襟绣边。这条我小时候不知道上上下下多少次的二十四弯的山路,至今令我只会笑对困难和曲折,让我有了“走过一道弯,离山脚更高,离山顶更近”的自信。 顶峰的正前有两个小山包。 西边的叫“木鱼山”。它就象是摆放在老道身边的一个“木鱼”。早时候开荒造田,把一整个“木鱼山”硬是做成了井井有条层层叠起的“埃及金字塔”,只是山顶更为空阔了些,阶层的线条也更柔和了些。 东边那个我不知道叫什么,山包下的那条山坞叫“金鸡源”,因而我们姑且叫它“金鸡山”。那山倒真有点象只雄鸡的样子。“金鸡源”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水塘,三亩多宽的水面,它叫“陷塘”。传说,“陷塘”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一天迎娶新娘,为了摆阔,在庭院里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金烂烂的稻谷。新娘看见后,心里很不舒服,第二天早早起床,亲自动手扫收稻谷。一不小心将玉簪掉到地上,这时一只大公鸡突然叼着玉簪往门外跑,新娘随后追赶,一直到了后山的山坞里,公鸡才放下玉簪,当新娘捡起玉簪回家去时,那个大宅院整个没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大水塘。这个大水塘就是现在的“陷塘”,那个山坞就是“金鸡源”。 后来“木鱼”和“金鸡”两个山包牵起了手,之间筑起了一道大土坝,一个不小的水库在老道的脚下储起了一片汪洋,站在大坝上看过去,老道已是端坐在水面之上了。 西边,还有一个独立的山包,矗立在一片平坦的黄土坡上,山包上兀立着三个小山峰,中间的高,两旁的稍矮,看上去它永远都是青青翠翠。显然这就是一个古老的翡翠笔架,也不知是天上的哪一位文曲星遗留在这里的。——它就是“笔架山”。 如果说这是个摆在老道面前书台上的一个笔架,那么“陷塘”便该是一砚墨水了,不过这水并不黑。然而,新修的从“笔架山”底经“陷塘”而东的水泥马路应该就是一支巨笔了。 最东头的那座山叫“猪母山嘴”,山脚下有一潭深水湾。把整个南山看作一头俯卧着的母猪,倒也有几分形象。你看到它无时无刻地低头于深水湾里狂饮,就不难理解这头“母猪”的肚皮之所以如此之大,也不难理解南山如此郁郁葱葱,以及家乡那片沃土如此生机盎然了。 家乡的山不仅仅是美,更具有灵性。而且一直是默默地护佑着山脚下世世代代生生息息的人们,正好灵验了《老子》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 (作者:饶小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