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状元”去哪里了 |
正文 | 高考落幕,“状元”亮相。然而,高考时如众星拱月一般的“状元”们,他们后来都干什么去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这是中央研究院的调查结论,当属权威。权威的结论,道出的却是“状元”们相对惨淡的人生:当年让人惊羡不已的“状元”,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却再也成不了“状元”,惊鸿一瞥之后,绝大部分零落成泥,混迹于里闾之间,成了邻家兄妹一样的普通人。 “状元”们的人生出不了彩,当然是大事。个中原委,很多专家甚至贵为院士的专家,都在研究。研究的结论,大都剑指目前的高考制度,是现行高考制度结出了应试教育的恶之果,学子进去时聪明伶俐,出来后傻不拉叽,高考选拔变成了呆子、傻子选拔,非欲除之而后快。 现行的高考制度当然有问题。然而,纵然问题成堆,却有一个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最基本的标杆:公平。“状元”们在公平的竞争状态之下,能够成为“状元”,勿庸置疑,他们的智商,至少比我等普通人要高。不然的话,面对高考试卷上那些弯弯绕绕如迷宫一般的试题,也保持不了清晰的思路和宁静的心态。 高考相对公平。然而,在公平环境下能够出彩的“状元”们,此后的人生旅途,他们面临的境遇,却再难得有一个和高考一样公平竞争的环境。现在流行一个时髦词,叫作“情商”。专家们通过研究一致认为,人生若要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状元”们日后不能脱颖而出,重要的原因,是“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我不否认人际关系中“情商”的重要性。可是,亲爱的,你告诉我,以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在与上下左右沟通时,需要太高的情商吗?那些个满大街横行霸道的房老板煤老板矿老板们,出口成“脏”,官员们表面上和他们称兄道弟背地里对他们嗤之以鼻,他们有很高的情商吗?那些科研成绩一箩筐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那些在福布斯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所谓“儒商”,他们的成功也是依赖于很高的“情商”吗?否也!他们的成功,我不敢说,完全是依赖钻营和钞票开路,但至少,钻营和砸钞票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如果仅仅依赖钞票做润滑剂来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那白痴傻瓜也做得到;如果依赖于钻营就大有可能获得成功,那流氓地痞们的成功率比文化人要高很多。可是,我的专家们,如果把钻营和钞票开路归结到“情商”的范畴,是不是有点亵渎了“情商”这个高雅的词? 在这方面,“状元”毕竟是“状元”,他们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胜出,而在日后面对种种只有利益却毫无原则的社会泥淖时,除了无奈,却不愿意屈服,让自己斯文扫地。这个时候,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在他们身上又显现出来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愿意蝇营狗苟,那就躲进小楼成一统,过与世无争的生活吧,粗茶淡饭,其乐也融融。至于外界对“状元”的垢评,也就罢了。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当年的“状元”。他以低微的出身,凭裸分而成为全省理科状元。北大毕业后,在京城自创一家高新企业,然而正当企业红火之时,却因受不了衙役们的脸色,抽资退出,回到家乡筑一间乡间别墅,每日里读书下棋,煮茶品茗,却再不进当地衙门一步。 状元们并不是如专家们说的那样,只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低能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情商并不比智商低。如果给他们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我敢肯定,他们建立的人际关系,肯定比一般人要阳光很多。只是,他们从小通过知识和学养培育起来的高贵的内心,让他们不肯屈就于现实的泥沼。 状元们日后成不了“状元”,并不是状元们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而更悲哀的是,我们不以此反省自身,却用现有的社会标准来衡量状元们的成才,得出状元不过尔尔的结论,最终把结论完全弄反。 这是最大的悲哀所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