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渡沟(外一章) |
正文 | 重渡沟(随笔)(外一章) 默认分类 2010-06-:49:50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常进才 重渡沟(外一章) 春末夏初,气候宜人,不冷不热的时节,一路风尘,一路颠簸,只为来到重渡沟。应该说是有备而来,乘兴而来,慕名而来。 国投新登的文笔聚首重渡沟,当属开天辟地第一回。要不是公司安排我们这些所谓的舞文弄墨者来重渡沟一睹风采,让我们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介于经济原因的考虑,很可能就不会去,至少说可能性不大,不会这么快。在不远的地方,还真出乎意料,有重渡沟这样一个中原水乡,山水相依,山清水秀,其婆娑绰约的风姿竟是那么迷人。 我把此次出游当成了一次难得的洗尘、忘忧、休闲的机会,当然格外珍惜。提前一天,忍耐不住心情的激动和迫切,我就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关于重渡沟的图片和资料,想趁早更多地了解重渡沟,知道重渡沟,尽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其中。也许是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环境污染太大了,看惯了乌黑的云团,嗅惯了浑浊的污水,来到重渡沟,眼前突然一亮,顿觉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是啊,看到漫山遍野的植被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来到清清河畔,听到水声潺潺,说句不是矫揉造作的话,我真的惊诧了!真的陶醉于这片乐土净土,不知东西南北,真有点“此处乐,不思家”!难怪那天夜里月光皎洁,我和朋友凡欣只顾舒心地谈笑风生,一路漫步,面对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重渡沟,竟然找不到返程的路! 山虽说不是名山,但重渡沟是名沟,其中观水和赏竹是两大靓点。竹子漫山遍野,流水曲折回环,各有千秋,各有神韵。鉴于时间的紧迫,虽然我没有尽情领略竹海波涛,只是游山玩水,但也兴致颇高尽兴无憾了。 重渡沟的山,因地势的不同,或险峻或平缓,或突起或俯卧。流水绕着山势走,山势随着水流变。山因水而更加挺拔和高大,更显刚毅和坚强,水因山而凸显轻柔和灵性,更加奔腾或咆哮,从而形成泄愤潭、虬爪潭等等一个又一个形态各异的小潭,一个又一个落差巨大的瀑布。那瀑布,其落差或许不够大,但毕竟流水自山崖飞奔而来,毫无准备突袭一般跌落在坚硬的岩石上,或溅起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或如一道道水帘,或如雾似烟,那气势颇有几分壮观。那潭水,粗眼一看,或许那只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一汪并不算深的碧水,但人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给起了一个个富有大胆想象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或许有人说这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这无疑提升了景点的品味,留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无比深刻的印象,叫人惦记着,久久不肯忘怀。许多景点都有类似的创作,岂不正应了“触景生情”这句话的内涵! 置身重渡沟这个人间仙境,一路走来,看到路边有人演奏古筝,有人吹奏竹笛,耳旁忽然响起古代高人隐士节奏明快的古筝演奏声和悠扬悦耳的笛声,登山的疲劳顿消,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忍不住发出几多“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感慨。呼吸着清新舒爽的空气,体验着农家旅馆的清爽,品尝着农家饭菜的香甜,掬一捧清澈见底的尚能看到鱼虾优哉游哉的泉水含在嘴里,升迁沉浮,权势名利等等诸多烦恼和忧愁,统统都被驱赶得烟消云散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颗与世无争、清心寡欲平和愉悦的凡心了。 面对重渡沟的一步一景,一步一画,任何一个不能脱离人间繁华的俗人,都能感受到蓝天碧水的巨大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洗礼,感受到脱胎换骨般的上下通透和沁人心脾。这时,我想到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以此类推,针对重渡沟,莫不是“鸢飞戾天者,望水止飞,经纶世务者,赏水忘凡。”?这不也正好体现其精华么? 徜徉重渡沟,我脑海里一直在想,好一个天然氧吧!当今的时代,尘嚣喧哗,生活工作压力不堪重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的人只知道搞企业上项目可以发展经济利税翻番,殊不知清山绿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重渡沟,让做了一回神仙。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又在梦中重游重渡沟,又做了一回神仙。 鸡冠洞 鸡冠洞的规模,对我而言,我的感觉,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 据说鸡冠洞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八亿年,我看不止。这绝不是为了增加其知名度的凭空杜撰,而是地质专家进过一番精心化验、考证之后得出的结论。 著名诗人汪国真题写洞名“北国第一洞”,乃名副其实,名望所归。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洞内阴暗潮湿滴水不断的环境,加上独特的钟乳地质构造,石笋石瀑石幔石盾等酷似人和动物的各种造型就天然形成了,就惟妙惟肖了。“望夫崖”、“千古一吻”、“八仙过海”、“石僧迎宾”、“海豚戏水”等景观赋予了洞中冰冷的钟乳造型丰富的人情冷暖,看上去顿觉血肉丰满,栩栩如生,颇耐人玩味,令人浮想联翩。 可以说,洞中景观,没有彩灯的衬托,将漆黑一片,将黯然失色。尽管洞中设置不少灯光照明设施,但总显黑暗,总要爬高走低,摸索前行。也许,正是洞中忽明忽暗的环境,更增添了景观神奇神秘的氛围。 洞中传神的造型,如果让人类来雕刻制作,或许也能做到形似,但绝对不能保持其天然的神韵和风姿。在洞中造型各异的钟乳面前,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杰作,不能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10年6月24日草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