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于学杰:《妇女节的古与今》(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三十九) |
正文 | 《妇女节的古与今》(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三十九) 作者:于学杰 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妇女的盛大节日。今年的妇女节更是不平凡的曰子。奋战在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用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拯救生命,造福人类的行动诠释着“妇女大于半边天”的伟大真理!我们向她们,也向所有妇女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妇女节,在中国古来有之,而且每年不止一次。所不同的是它不叫“妇女节”,而是叫“女儿节”罢了。当然它们的内涵也与今天“妇女节”大不相同。 第一个“女儿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们北京地区也叫“女儿节”。《宛署杂记》载:“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在《松风阁诗销》里更有一首女儿节的诗,极其形象地描绘了女孩们在这一天的活动场景:“女儿节,女儿归;要青云,送青归。毬场纷纷插杨柳,去看击鞠牵裙走。红杏单衫花满头,彩扇香囊不离手。谁采艾,装絮衣,女儿娇痴知不知。”由此可以看出,女孩儿尽情地打扮,尽情地玩耍,不过如此而已。 第二个“女儿节”是在农历七月初七日。这一天在我国普遍都流传着牛郎会织女的神话故事。所以在北京地区,这一天青年妇女都要学针织手工,乞求智慧的技巧,故又称“乞巧节”。《北平指南》记载:“七月七日,俗称牛郎会织女,闺阁女子邀请女眷作巧节,曰女儿节。”又叫“女孩儿节”。 第三个“女儿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曰。这一天在我国汉族中是传统节日“重阳节”。它在北京地区和河北省部分地区又叫“女儿节”。《帝京景物略》记载:“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 在这一天,家家吃花糕,除有“登高(糕)”含意之外,早在汉代就有尝新谷的意思。到了宋代,食花糕又增添了“吉祥如意,百事皆高(糕)”之意。 上述三个“女儿节”,在旧时颇有影响,但随着历史变迁,渐渐的被人遗忘了。 (2020年3月6日写于北京国防大学二号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