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广英前山圆梦记 |
正文 | 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1996年春,46岁的孙广英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从河南来到新疆第七师128团(前山)15连,初来新疆,除了几件换洗干净的旧衣服,只有妻子的陪伴和孩子的跟随,一家四口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 圆了大田致富梦 在连队领导的安排和帮助下,他们两口子管理了50亩棉花,实行的是产量工资制。初来乍到,对棉花管理一窍不通,由于管理不当,当年便亏损了,不但自己不拿钱,还给连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就这样,他们靠给老职工打工又过了三、四年。慢慢的也积累了一些种地的经验,他觉得是时候了,自己应该承包一份地,不能再这样靠打工下去了,2000年,他用打工和向朋友借的钱,承包了60亩棉花地,由于有了一些种植经验,再加上积极参加团里举办的农业科技班培训,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一年,他种植的60亩棉花仅有3000余元,虽然还没有打工时挣得多,在他看来,正是小小的成功,为他以后甩开膀子大干增添了无尽的动力。 2003年,他承包的还是这60亩棉花,当时正赶上推广加压滴灌的新技术,他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上加压灌势必增加成本,成本低都不拿钱,年底会不会亏本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还是领先上了加压滴灌的新技术,从那以后他起早贪黑的干,到了秋天一收获下来,棉花单产提高了很多,当年他的60余亩地就挣了将近两万元。他高兴的说:“加压施灌真是好啊,当年就有这样的好收入,明年我还继续用。” 圆了农机致富梦 从那时起,他就琢磨,能不能学会“两条腿走路”,由于当时连队机力实力薄弱,他就打算购买一台小四轮和一套农机具,把这一想法告诉当时任连长的吕新建,便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自己的逐渐摸索和实践,他挣了一点钱,为进一步扩大规模,2005年春播前,他又找到连长商量,帮助他购买了播种机和搂膜机。由于他播种、楼膜作业质量好,干活又认真,得到了职工的青睐,经过他辛苦工作,他购买的小四轮、播种机以及其他的农用机的成本两年就挣回了。 为了多挣钱,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在棉花管理上由于科学管理,效益也好,再加农机具作业的收入,一年除了基本生活外,还能挣五、六万元左右。他富了,但是从没忘记十五连的父老乡亲,他看见谁家经济比较困难,就主动帮忙,用小四轮帮助贫困户搂膜、中耕他都不收钱,他总是说:“谁还没有个难处,帮人如帮己啊!”一天,他看见邻居老张低头不语,心里感到很奇怪,老张平时一向快人快语,今天一定有事,于是便问:“老张你今天有心事了?快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老张叹了口气说:“我的钱都交了种地的自理金了,眼下孩子上学东拼西凑 ,还差三千元,我这个父亲真没用。”孙广英听了老张的话,二话没说,从家里拿出三千元钱交给老张说:“把这钱拿去,孩子上学是大事。”老张激动的接过钱说:“谢谢你,我会尽快还你的。”孙广英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以后有困难你尽管说”。 圆了城市人梦 孙广英来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买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到第二年底楼房交工,楼房交工以后,他花了六万元,买了47英寸3D液晶电视、电脑,全自动洗衣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楼房也全部装修一新,看看像宫殿一样的房子。想起了他在老家河南时的点点滴滴,那时的他由于生活窘迫,经常到南疆打工,那时工价特低,每年只挣千而八百元,一年到头省吃简用的,艰难度日。再看看今天的他,不但住进了楼房,手上还有了几十万的存款。过着城里人的生活。他感到特别知足。他深情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相信,我的理想都会在这里得到实现的”。 (马星红) 第七师一二八团社区:马星红 邮编: 电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