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流连忘返的地方 |
正文 | 红河哈尼梯田——雕刻在大山上的艺术杰作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有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题记 梯田,是人类为了生存、生活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农耕的一种种植模式,或者说为是适应自然、因地制宜的一种创造。不论在国内还是境外,不论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尽管梯田的样式有所不同,尽管梯田上种植的作物有所不同,说起梯田,谁都不会陌生,也许会司空见惯或熟视无睹。但能够成为既是耕种模式又是文化景观、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样的梯田是什么样子?“身”在何处?恐怕有不少人也许并非清楚。它就是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北回归线在这里横贯东西,这里空气比较湿润,水源比较丰富,雨量比较充沛,植被比较茂盛,这些客观条件为农耕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里多为山地,为大面积种植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里的先民们从迁徙来后,以其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世世代代挖山造田,从山脚到山顶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坡缓的地方造大块田,坡陡的地方造小块田,大者有数亩,小者如簸箕,一山坡往往就有成千上万亩。历经上千年的坚持不懈的开掘,终于在红河流域的千山万壑中开垦挖掘出今日这如诗如画般的层层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人世世代代共同创造的杰作。2013年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县因地处红河上游即元江之南,故得此名。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南部,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山地连绵,沟壑纵横,无一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元阳的梯田之所以成为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代表和标志,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大片的面积有上千亩;二是坡度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都有开垦的梯田;三是级数多,从谷底到山顶,一面坡上最多有3000多级梯田;四是海拔高,梯田从河谷一直延伸到大山之巅,最高到海拔2000多米,已经到达水稻生长的极限。这样的梯田在中外梯田景观中都是罕见的。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三大景区,一是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多亩的梯田;二是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三是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元阳的梯田分布很广,除了三大景区,村村寨寨都是几千近万亩的梯田。哈尼梯田已经存在上千年,只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游客很少涉足,因此名气还不够响亮,宛如遗落在哀牢山中的一颗明珠、埋在泥土中的璞玉、藏在深闺的佳人,长久以来不为外人知晓,直至近些年一些摄影爱好者的探访、披露,才逐渐被世人窥见其神秘的面容。至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元阳县四面环山,山山都是梯田,或谷底或陡坡,或塘边或寨旁,都是梯田。只要举目环顾,进入眼帘的尽是如镜的水面、幽美的曲线。如果你是一个爱美之人,你一定会为之震撼、叫绝;如果你是一个多情之人,你一定会为之倾倒、迷恋。 多依树景区是观赏元阳梯田日出的绝佳位置,人们如约而至。黑暗中,站在观景台上,如同守候在产房门外的亲人,静候那祈盼的一瞬。 晨曦微露,睡眼朦胧的朝日还没有爬上山头,就将缠绵在山顶的云朵渲染得橘红一样的颜色,而山峦好像还在睡梦中,只是一个朦胧的轮廓。山谷里的梯田的黑褐色的田埂伴着淡淡的水面,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木刻画,沉浸在静静地晨风之中。当太阳走出云层露出一抹额头,云层也变得橙红色,满谷满坡梯田的水面也像少妇酒后微醺的脸庞,白亮中涂染着薄薄的一层胭脂。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四周山峦和梯田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幻,那样多彩、浪漫,不由令人陶醉。太阳冲出云层的时候,天空明亮了,大地也清晰了,山峦也露出了俊美的模样。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山谷,犹如大海避风的港湾。梯田的上部到山顶比较平缓,下部则比较陡峭。从上部俯瞰,如巨瀑倾泻,尤为壮观。那满坡的梯田随着山势或凹下或隆起,绿色的田埂蜿蜒舒展,梯田的水面或大或小、或宽或窄,被阳光映得红彤彤、金灿灿的;梯田中时有或兀立或成排的绿树参差在田埂上,有的水面上还附着一层或红色或黄色的藻类,更增添了梯田的色彩和生机活力。坡下的梯田,每块面积比较大,一条条蜿蜒修长的田埂绕着山脚,都变成了一圈一圈的优美的曲线。坡上的梯田一层小于一层,一层一层向上堆叠,像银蛇一样缠绕山体,直到山腰。远远望去,连绵的山峦好像一座一座紧密相连、大小不同的“金字塔”一样,既俊秀,又壮美。沟谷中和山坡上都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竹林,密林中还隐映着村寨,错落有致的农舍(当地称为“蘑菇房”)上空,正飘浮着袅袅炊烟。偶尔有村妇、农夫背着背篓从村寨中走出,沿着田埂和着水中的倒影一起走向梯田深处…… 此时从谷底涌来了浓浓的雾气,气势越来越大,像潮水又像疾风,好像很厚重,不断向前翻滚;又好像很轻盈,顷刻之间笼罩了整个山谷。乳白色的雾气像轻纱曼舞飘荡,慢慢地向山坡上滚动,时厚时薄,忽上忽下,东窜西突,梯田和村寨都悄悄地隐没在了雾气之中。随着晨风的吹拂,村寨、梯田、山峦、树木在雾气中时隐时现,扑朔迷离,若有若无,整个景区像梦中的瑶台仙境抑或海市蜃楼一般,让人惊叹,让人流连。 太阳升到了中天,早晨那铺天盖地、势如潮水般的雾气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天空淡蓝,几缕白云似动非动,静静地横亘在天际。阳光投射在水汪汪的梯田上,闪动着熠熠的光芒;那些背光的田里的水面,在蓝天的折射下映染成一块一块蓝色的玻璃一样,分外诱人。 老虎嘴景区是元阳梯田景区中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弘的梯田。站在观景台居高临下,颇有航拍的感觉。俯瞰谷底此起彼伏的梯田,眼前美景更会使你浮想联翩。那坡下梯田,千姿百态,仔细端详似有两匹骏马奔腾的图案,诱人遐思。因为距离较远,谷底的梯田都变成了弧形的线条状,绿色的窄线条是田埂,白色、绿色、红色、蓝色等稍宽一些的线条是梯田的水面。线条密集,好像是一张织锦大网,梯田内或田埂上偶有农夫在耕耘或行走,就像爬行在丝线上的昆虫。整个梯田的线条都是向一个方向舒展,弧线的曲度也很和谐、幽美,就如同一幅彩色的金线装饰画一样。如果从立体画的角度来欣赏,整个谷底的梯田,就像一幅新城规划的展示沙盘一样,不仅悦目,而且赏心,让人想往。 老虎嘴景区和坝达景区都是领略日落美景的好地方。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梯田变幻着绮丽的色彩。嫣红的晚霞染红了山顶,映红了竹林,原已暗淡下来的梯田,逐渐变成了粉红色,再加深呈深红色,然后又转为粉红色、淡青色、白色,回归本来面目。 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从东边山峦的丛林背后升了起来,发着淡黄色的幽光,天空幽蓝而深邃。此时的山峦、梯田都笼罩在月光下,四周异常静寂。山峦和树木都呈黑黝黝的暗色,那由南向北并排相连的高山,影影绰绰,而从坡底通向山顶的一层一层的梯田,在月光下黑白分明、层次错落、忽高忽低、忽大忽小,就好像一座座登天的长梯,又好像一条条巨龙在飞腾起舞。谷底被月光俯瞰到的梯田的水面,都闪着亮亮的白光,像平静的大海。整个沟谷梯田那闪亮的水面,就像一盏盏点亮了的街灯……眼前的情景是否会使你联想起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此时此景真是如诗般缥缈,如画般绝妙。 红河哈尼梯田是个美丽的地方。 一年四季都有让人惊叹、让人眷恋的景色,但最美的是冬春两季。春天、冬天,水波潋滟,阡陌蜿蜒,色彩清分,雾海云涛,村寨隐映,这是一幅绝好的淡彩水墨大写意;如果在冬季里有幸巧逢一场大雪,田舞龙蛇,翠妆素裹,银装璀璨,就是一幅名副其实的版画作品(我不知这里是否下雪,但在网友的博客中见到过雪后元阳梯田的照片)。夏天、秋天,稻浪随风涌动,似大海的潮水,夏季一片青,秋季满眼黄。由纵横蜿蜒的阡陌在平整的稻海中分割,一块一块的几何图形,那样清晰、那样壮观,就像大手笔画刀下的现代油画作品。还有,晴空下的艳丽,细雨天的朦胧…… 安徽黄山、四川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等景观是很美,也是绝无仅有,但那是大自然的美,是天然的,是上天的鬼斧神工。而红河哈尼梯田的美是独特的美,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美。它的出现和存在并非为建造人文景观以取悦别人的欣赏,而是哈尼人为了生存、生活,因地制宜挖山造田的现实需要,从客观上取得的人与自然双修的最高境界。红河哈尼梯田的美,是任何自然景观不可同日而语的美。 红河哈尼梯田是个伟大的地方。 红河流域耕地稀少,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挖山造田不止,在崇山峻岭中一点点、一块块、一亩亩,硬是开垦出十几万亩的土地,有山的地方就有梯田,有梯田的地方就有哈尼人的身影。他们不仅把荒山改造成了良田,养育着这里的十万农业人口,还将这里的山水雕琢成永载史册的秀丽的文化景观。宋代诗人赵蕃在《送叙浦吕主簿》诗中有这样两句:“良木更需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红河哈尼梯田的建成和存在证明了哈尼人的顽强拼搏和惊人的创造精神,也证明了红河哈尼梯田是人类梯田文化的杰作和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哈尼梯田是个伟大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哈尼人和其它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红河的哈尼人不愧为“高山的雕刻家”,大地的“艺术大师”,那满山满谷的梯田就是哈尼人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红河哈尼梯田不同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是一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和把握,还折射出哈尼人高超的生命智慧,堪称是人间奇迹。它不像长城、故宫、布达拉宫以及国外的一些名胜,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功能,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文物古迹而存在,供人们瞻仰、缅怀或联想。而哈尼梯田还依然活着,是一处仍在使用的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不仅彰显了悠久的传统、高超的技艺、壮美的景观,还是哈尼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哈尼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物质载体。它是一种活态的存在,并仍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 红河哈尼梯田是个倍该珍惜的地方。 有梯田的地方并不少,在我国还有广西龙胜梯田、贵州加榜和高要等梯田也很有名气;在国外的菲律宾、日本、印尼、印度等地也有可观的梯田景观,但这些梯田在很多方面都远不及红河哈尼梯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规划设计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将哈尼梯田誉为“震撼心灵的天籁”,他说:“哈尼梯田的美景让人心醉不已,这山间的一切无不体现着哈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哈尼梯田位于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这里既是哈尼人的粮仓,也是一幅绝美神奇的水墨画!绝壁陡坡上排列着层层梯田,山、水、人相融相生,体现出绝无仅有的美丽和主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哈尼梯田是中国梯田的杰出代表,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它呈现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是中外任何梯田都无可比拟的。它所蕴含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21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 红河哈尼梯田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哈尼人的荣誉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荣誉和骄傲。 有资料显示,红河哈尼梯田是继菲律宾的伊富高梯田(1995年入选)和瑞士的拉沃梯田(2007年入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第三个梯田。 瑞士的拉沃梯田是种植葡萄的梯田,开垦近千年来,人们精心呵护,并立法进行保护,至今仍青春常驻。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拉沃梯田景区的文字介绍中说:“如果没有宝贵的梯田和数不清的石墙,这里将会变成什么?一堆坍塌的岩石?荆棘丛生的荒地?中世纪,它依靠教士们的毅力和耐心才得以诞生。如今,它仍需要人类的智慧,来维护这片夏瑟拉的天堂。 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的伊富高梯田(也称巴纳韦梯田),是种植稻米为主的梯田。它从山脚向山顶层层延伸,最高的在海拔1900米以上,高低垂直距离420多米,有“通向天堂的天梯”之称。伊富高梯田199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因传统种植稻米产量低,耕种者难以维持生计,加之劳动强度大和现代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等因素,梯田的种植和维护出现了危机,致使有多处梯田坍塌、荒芜。曾一度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濒危遗产名单。现今,尽管梯田得到某种修复和保护,但仍然任重道远。 红河哈尼梯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大喜事。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哈尼梯田的维护同样存在与伊富高梯田曾经历的不可逾越的难题。特别是,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深度的商业开发的后果是令人担忧的。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付出的“学费”也太昂贵了。尽管我们的政府制定了很多措施,“拍着胸脯”的保证,但是否奏效,谁来监管?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虽然规划有了、措施有了,但当官的到届走人了,商家老板“兜满”跑路了,而哈尼梯田是否还能保持着昔日的“容颜”……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