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女人,永远美丽的风景 |
正文 | 女人似水,水柔绵绵,是女性的心韵;女人如花,花姿阿娜,是女性的貌美。 世间万物,女人最美,陈玉琪《沁园春》的“泪欲侵痕,粉犹输艳,红汗轻垂似有瑕…”、周邦彦《锁寒窗》的“小唇秀靥今在否”把对女性的美抒情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女性来说,促使审美者感受到她“美”的第一印象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审美感受,是指从对于美的事物的直接开始,首先对它的外在形式的美产生第一“印象”,引动审美主体在感官上的美好感觉,进而产生无限的联想,产生一种审美愉悦。 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中,女性的眼睛是审美的第一印象,把女性传神的双眼比作心灵的窗户,因为女性的眼睛最能体现女子神韵之美和内心情感。 古代诗人、文学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描述过女性的眼睛。白居易描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 《西厢记》描述莺莺的眼神非常传神:“饿眼将望穿,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相思病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表现出女性的眼睛有股独特的魅力。古人常称女子的眼睛为秋波,是说美人之目如秋水之澄清。《洛神赋》说的“明眸善睐”,《诗经》上说的“美目盼兮”对女性的眼睛都作了细腻的描写。其中“盼”的含义是眼珠与瞳孔黑白分明,才能显出美与秀。古人诗词中还谈到眼波之妙有:“眼波流媚”、“纱轻眼笑来”、“慢睇出横波”、“眼波微送春心”、“暗里回眸深属意”等佳句。李清照的“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情,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把一个旖旎(美丽)女子的眼神刻画得栩栩如生。 对于女性内在美,古代人认为必须具备纯洁(心理与行为上的真诚、无邪与清白)、幽闲(心态调和、豁达大度、安详宁静)、贞固(思想行为上的信仰与坚定,不被外在的因素所诱惑,操守贞固之德,使自己人格升华)和温惠(雍容大度、敦厚仁慈),提倡“含而不露、欲语还休”的意蕴。【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窈窕”寓指女性的外在美,“淑女”喻意女性的内在美。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文化沉淀和传统道德的长期熏陶约束下,中国女性的言行举止逐渐渗透进一种柔顺温婉、善良理性的气质,并作为女性审美心理的内涵延续至今。 当代中国女性,随着世界社会人生观、价值观意识的改变而影响她们的审美心理。但是,无论生存背景和文化背景如何截然不同,中国现代女性应具有并且崇尚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在掘斥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追求浪漫性感的情调过程中孜求人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现代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美丽不美丽,是先天的,医药界尚没有办法使每一个女人都如花似玉。但吸引力却属于后天培养,世界上最颠倒众生的,不是美丽的女人,而是最有吸引力的女人。”这种吸引力就是女性内在美中最具诱惑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之美。 女性的风度美和神韵美,人们普遍认为必需通过后天的培养,必需借助学识、文化、情操、修养之清泉来滋润心灵的土壤,然后通过外在的形式流泻出来。中国女性的温柔敦厚、贤惠、善良,是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神韵。神韵的女性,更持有人格的尊严、高尚的心灵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她们有坚定的信念,从始而终无悔。事业上她们全身心地投入为之执着追求,爱情上她们一片纯情温柔如水,家庭里她们操劳辛苦心甘情愿,教子育女上她们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她们懂得什么是幸福和自己一生应该追求怎样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她们在温柔含蓄、情理合一的内外俱修中融溶了真善美的全部,因此,她们看开人生,看透社会,看懂男人。 女性的神韵美,可以是温文尔雅,仪态万方,也可以是风情万种、矜持有礼,可以是聪慧潇洒,也可以是端庄典雅。神韵的女性,总是体贴、耐心、善解人意。她们迷人风情万种,她们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的升华、知识的高品位、文化的再陶冶。有时候,她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就唤起异性对美的强烈感受、激起异性为她们心旌摇曳、欲望亲近而又崇敬的心。神韵美的女性,愈加魅力无穷,哪怕是一次眼神的撞击,回眸一笑的神态、轻轻的挠首,不知不觉间缭让异性怦然心动,倍感柔情蜜意。她们的风姿绰约和光彩照人,不会因为年龄时间的消逝而褪色、淡化,因为她们彰显神韵魅力的同时尽现东方女性温柔敦厚、贤惠、善良的独特气质,令人迷醉、久久回味。 外在美和内在美俱佳的女性,雅淑娴静,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的厚积薄发,是最光彩照人的女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