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当知青
正文

1975年高中快要毕业了,当时没有高考,也没有公务员可考,即不能升学也不能找工作,只能上山下乡当知青或做留城青年。何去何从,爸妈和我一直在反反复复的商量。留城得办病残才行,否则只能下乡。我坚决要下乡当知青,爸妈尊重我的选择。那麽到哪儿插队落户呢?爸妈再三考虑,到合江远了一点,女孩子家离家远了不方便(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泸县又太近,怕农村的亲戚朋友和插队处的村干部,老乡常来打扰麻烦。最后选定了爸爸的老家纳溪县(当时还没有区划)丰乐区通水乡会兰三队。

暑假一结束,我拿着爸爸画的线路图自个儿上路了。

一路上秋高气爽,我的心情也特别的好,身背当时最流行,最时髦的军用黄挎包,哼着那时最流行的歌儿,精神勃勃的走在乡间的大路上,感到特别的惬意和自豪。

我们生产队的土地名叫永嘴坡。那年爷爷去逝时我爬过这个坡,当时还小,只有十来岁,爷爷就土葬在这里.永嘴坡是一个陡峭的山坡,是由石级而上的,虽然坡陡了一点,路还算是比较好走的。这个永嘴坡,我一爬就是三年。

与我同时来插队的还有一个交机厂的子女,名叫玉华.生产队把我和玉华安排住一屋,分了一间土坯草房给我们,还分了两块自留地和一片柴山,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从此,我与玉华相依为命在这个茅草屋里一住就是三年.我们两都很单纯,没有功利心,也不知焦和愁,一天到晚只知道穷高兴,穷欢乐。

我下乡当知青,并非响应谁的号召和为了革命,也不是因为老人家为我们指引的这条路可以大有作为,我完全是为了那年月即不能升学又不能找工作而打发日子。因此我没有某些知青那麽功利,来不来就赌咒发誓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也不象大多数知青那麽悲观,认为这一辈子就只有这样了,不可能有什麽出路了。相反,我还满自信地跟人家说:怕什麽,最多三年,我就能回去.很好玩,从这个最多三年开始,我便成了自己命运的预言家,预言之准,在我以后的博文中大家可以领略得到。

老实说,我跟玉华还很会过日子的。每周赶一次场,串一天门,还三天两头往家跑,天晴天出工,下雨天睡懒觉,一周下来基本上没有多少劳动的时间,自留地也从来没有弄过,都是我老表和玉华的哥哥们帮我们弄。我们在茅草屋的房梁上套一根箩绳荡秋千,真的,我们过得很轻松,很快乐,很自在。

乡下的新米饭在城里从来就没有吃到过,别提有多香了,我们一顿吃一斤米的饭还吃得心欠欠的,那时的味口真的很好。几个月下来,我便从90多斤增到110斤。

头一年国家每个月供应我们一斤肉,时不时还有肉吃。以后没有肉供应了,我们就到田里捉泥鳅,黄鳝,逮青蛙,抠田螺改善生活.别看玉华平时胆儿小,划黄鳝,刮青蛙皮她可是行家里手。我们还做过鸡蛋包饺子吃,自己养小鸡吃(一斤多两斤的样子),好吃得不得了。

我的二十岁生日是在乡下茅草屋里过的.隔壁生产队的知青黄二逮了两只鸭子过来为我庆生,我们在自留地里摘了一些青椒,将鸭子宰了放在柴火锅里爆干,再将青椒放入锅里烧,完了起锅后那个香阿,真是难以言表.两只鸭子四五斤重,我们三个人一口气就把它吃得精光.哎,这恐怕是我这辈子最享受,最满意的一个生日了。

最难忘的还是在宣传队的那些日子。那年月时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公社有宣传队,大队也有宣传队。我们那时所谓的宣传队就是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聚在一起,编排编排节目,唱唱歌,跳跳舞什麽的。我和玉华能歌善舞,人样儿也不错,当然是他们中的中间力量和主力军。当时流行说三句半;唱歌唱洪湖水浪打浪.....,抬头望见北斗星.....;跳舞跳白毛女,忠字舞等等。宣传队的大多数人都没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很多人唱歌跑调,跳舞动作不到家,常常笑得我跟玉华双脚跳,肚子疼,眼泪流......

最不虚此行和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里遇到了我的另一半---我老公。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