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毛是一只从“撒哈拉沙漠”起飞的极乐鸟 |
正文 | “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我要自己很平凡,同时,我也连带表明我的口袋只有三毛钱。…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三毛 一、 是“撒哈拉沙漠” 让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三毛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 、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三毛 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我读到了那本在1976年5月出版的《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独一无二、令人耳目一新的风土人情一下子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被以爱与温暖的人情世故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便认识了那远隔千山万水的“独行客”三毛和她那位“大胡子”荷西,和他们一起在那粗犷的、浩翰的大沙漠中穿行。当台湾校园歌曲在大陆流行时,一曲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的《橄榄树》,也从台湾飘回了大陆,一时广为流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可是来自三毛内心的倾诉,乡愁、乡愁、还是乡愁……,她在一生中“流浪”过54个国家,谁有那么深的感受加体会?!我开始更进一步地了解她了,于是又读了她的《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等,深深地聆听到她的心灵深处的一声声呼唤。作为一个阅历丰富、感情丰富的女作家,她的生平著作和译作也十分丰富,有二十四种之多,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万水千山走遍》、《倾城》、《我的宝贝》、《闹学记》等。其中一本是《送你一匹马》,读了后对三毛又有了爱悦而乐观向上的新认识。三毛是这样自我评说的:“又要有一本新书了,在书名上,是自己非常爱悦的——叫它《送你一匹马》。书怎么当作动物来送人呢?也不大说得出来。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马的形体,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他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另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记得有一篇纪念三毛的文章是这样评价的:“喜欢三毛更多缘于她的真实,让我们看到关于灵魂的真实境界。而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真实的活着并不容易,也无法做到如她一般潇洒。但我们至少也应为心灵深处留下一方静土,不受污染。以一句话纪念三毛——做个善良而快乐的人。”正如三毛自己所说: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二、 三毛是为情而来,为情而去 “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三毛 1991年1月4日清晨,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的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自杀身亡,现场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三毛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的文字的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一个永远的遗憾,一个永远的迷。人们对她扼腕痛惜, 又深深怀念她那些浪漫、传奇、抒情的作品。一只从“撒哈拉沙漠”起飞的极乐鸟,至今还有多少人听得见她在冥冥之中的歌唱、鸣叫…… 三毛是为情而来,为情而去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红楼梦》是三毛一生的灵物,5岁半时就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加深了对美的认识和对爱的认识。三毛一生中经历过好几次爱,但最刻骨铭心的是1973年在那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和荷西发生的这段爱情。她说:“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那个人,就是我现在的丈夫荷西。…我喜欢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在沙漠上,乘着爱的绿舟,她和荷西两人幸福过了三年零八个月童话般的生活。也就是这段沙漠时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她潜藏的文学细胞和创作才华,灵感顿生,文思如沙漠上的清泉,喷涌而出,在1976年5月总于汇成了她的爱的结晶――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而1979年9月30日对三毛来说,是爱的雷电把她心击碎了,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这一声晴空霹雳,使三毛失去了最痛的爱。哭得死去活来的三毛,从此长时期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这一年三毛34岁,荷西才30岁。在哀痛之余,伤透心的三毛被父母接回到台湾。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台湾内定居。经一段时间的调养,三毛的心情有所好转。同年11月,《联合报》友人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她写成了《万水千山走遍 》,并经常出门作环岛演讲,三毛又开始振奋起来了。1990年她尝试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最终,这部影片入围“金马奖”, 并一举夺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大奖,而最佳编剧奖却没有落在三毛头上。有人认为这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不甘于、不屑于红尘,却无意地撞入了红尘,《滚滚红尘》的编剧结果,可能是她自杀的最大诱因。三毛之于爱情,之于事业都曾全力付出过,可是终于为情而来,为情而去…… 三、三毛的梦和三毛的根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三毛 三毛是一个爱好做梦的人,她又是一个热衷于寻根的人,她的根应该从他的祖辈说起。四百年前三毛的祖先从中原大地的河南,向东迁涉到浙江,又渡海来到了海中之洲――定海,落户在小沙陈家村。三毛的祖父陈宗绪从小聪颖过人,他十四岁就到上海滩闯荡,孤单年少年的他,只带了最简单的行李铺盖,给人做小学徒学做生意。而后他又自已经商,在泰隆公司经销美孚石油,祥泰行做木材生意,顺和号销售启新水泥,还曾一度在南京做江南5省洋灰(水泥)总代理。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企业发展顺当,终于发迹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晚年,发了财的陈宗绪回到老家,在民国十一年(1921)建造了陈家宅院。他还建医院、办小学、修桥铺路。他建的振民小学,让村里的孩子都免费读书,校舍旧址是现在的陈家宗祠。他在用尽一生积蓄做善事后,了却了自已的心愿,于是到庙院瑞安度余生。三毛自幼从父亲处得知自己的故乡是舟山后,“寻根与回乡”便成为她一生难割难舍的情结。三毛热爱华夏之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她曾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 据说她在1985年的一个千人演讲会上公开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对台湾来说是第一人,使人敬佩,但也遭到台湾当局的非议等,这使许多爱国思乡的人替她十分担心。1989年,三毛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大陆,在堂兄的陪同下,三毛到定海祭祖。4月20日那天,她由宁波白峰渡口乘坐鸭-白线轮渡驶向定海鸭蛋山码头。在船靠近码头时,作为家乡的贵宾,在船长的破例安排下,她接受了海员最高的欢迎仪式。身穿红色运动服、白色长裙,头戴红色线帽,黝黑长发披肩的三毛激动地亲手拉响了三声悠长的汽笛,淋漓尽致地释放了游子归乡的思念和喜悦。下午5时56分,她终于踏上了故乡定海的土地,“故土,故土,这是故乡的土地!”她连声地自语着。看到家乡故里的亲人,三毛悲喜交集,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犹如在梦中一般。她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到过故乡,故乡的概念只有地理上的名字和地图上的小点。人能梦见故乡,可我连梦中的故乡都没有。我在梦中也想回故乡啊。” 应该说,三毛在家乡的这几天,是特别开心畅怀的,她尽情地笑尽情地哭。她在祖居祭祖上坟,在崇敬的祖父坟前,恭恭敬敬敬地磕了九个头。她紧紧地抱着墓碑泣不成声,她悲怆地呼喊:“阿爷,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平平看你来了。”她在祖父坟旁亲手取了一些泥土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又亲手从祖父五十年前挖的井里,吊上了一桶水,喝了一口,轻轻地说:“故乡水好甜呀!”还灌了一瓶带回台湾。她回台后先把这两样故乡的“魂”存放在父母处,后来又取回自己珍藏。她在1989年6月25日写给堂兄陈懋文的信中中说:“此次回乡之后,乡愁更浓,最相信的是故乡,更加魂牵梦绕……这种民族情感,是没有办法从我心中拿去的。不晓得哪位好心的记者,给我一张故乡小沙的油菜花田的照片,我拿回来翻拍了,放得好大,几乎每天拿出来看。祖父坟头的土,老家水井的水,对于中国,我的爱,比任何人都深!”三毛还说:“生病的时候,泡一点冲水吃就会好,故乡的泥土,这是我在中国最想要的东西,好像做梦一样,最贵重的东西被我拿好了。”她回忆在定海与故乡亲人相见时的情景尤为动人:“ 可以想见,四十年后,当竹青叔叔和我再度在故乡舟山群岛的码头上相见时,我狂喊着‘竹青叔叔…’同时扑进他怀里去时,…在他和我的泪眼中,数十年光阴重叠镜头般、哗护流转成时空倒置的浮生幻影。”她又说,“此次回乡之后,乡愁更深,最想念的是故乡,更加魂牵梦萦。我在台湾生活了3年,在国 外22年,从来没有如此爱恋一片土地像中国。这种民族情感,是没有办法从我心中拿去 的。”她在故里还见到了收藏在樟木箱里的那本她日思夜想一睹的《陈氏永春堂宗谱》,她托人重修陈氏永春堂的家谱,她对家族的血脉始终是耿耿于怀的。 在三毛去世后,为了让三毛这个“小沙女”魂归故里舟山,当地政府将她的祖居的五间正房辟为三毛纪念室,以“充满传体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各个版本的作品、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缅怀三毛的文章。她的数百件遗物,除15篇手稿、几幅画作外,还包括她浪迹天涯的旅行袋和旅游鞋,钟爱的手镯、彩石、鼓铃、陶罐等,以及其丈夫荷西赠送的非洲骆驼头骨(荷西婚后六年过世,三毛把荷西给她的结婚礼物骆驼头骨带回台湾;三毛去世后,她的胞弟陈杰先生又把骆驼头骨从台湾带回了她的祖居)。三毛生前说过:“这副头骨,就是死,也不给人的,就请它陪着我,在奔向彼岸的时候,一同去赴一个久等了的约会吧。”于是,每件遗物带着她的灵魂与夙意,深蕴着三毛浓浓的恋情,永远“植根安居”在自己的祖居。斯人已逝,落叶归根,芳馨永留。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哭三毛》中写道:“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书,是她的魅力。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创造着一个强刺激的三毛,强刺激的三毛的自杀更丰富着一个使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作家。”她是去赴一个久等了的约会……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