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徽州记忆(四题) |
正文 | 徽州记忆(四题) 阿能 鱼梁坝上行 渔梁坝横卧在歙县城南1公里处渔梁镇的练江中,一百三十多米长的大坝全部用清一色重达吨余坚硬的花岗岩垒砌而成,坝是水上之梁,有梁蓄水便有鱼可渔了,于是,便称为“渔梁”。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的古代拦河坝,被称为“江南第一人工堰”。据介绍,早在隋朝,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垒石为坝,现今的古坝子为明代万历三十三年重建,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渔梁古镇是当年歙县的徽商要把木材、茶叶等货物运往各地的始发点和集散地,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作为唯一的水运之道,徽州人就是顺练江之水,行舟过帆,出渔梁坝,沿新安江到达苏杭,成就了天下一代徽商的美誉。 站在“高仰亭”看风光,举首四望,山清水碧,流水潺潺,气象万千,江、镇、山、坝、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风景。怪不得当年与歙人许宣平失之交臂的李白赞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雨后初霁,空气新鲜得沌浄极了,屹立坝南端的龙井山上林木葱郁,被包裹在湿润之中,连山间朦朦的云雾也是湿漉漉的,感觉到稍一用力就能挤出水来。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的渔梁坝上,水势平坦如镜,江边静泊着一艘画舫。坝下滩边有几处嶙峋乱石,激浪而立,只有一位撑着红伞的绿衣少女伫立在礁丛之上,静黙地看着山水,做着她清纯的梦想。清澈的练江从她的脚旁穿越而过,头也不回地一泻而去。 走进坝北依水而设的渔梁古镇又细又长的蜿蜒老街,沿江而建、东西走向的渔梁古街大约有两里长,确实讲只能算一条长长的小巷,窄窄的用鹅卵石铺就的路鱼鳞似的,又称“渔鳞街”。老街串起的绵长岁月,被雨水洗得泛着青涩涩的亮湿,一踩一脚水迹。 临街而建的二层楼房亦店亦宅,古店旧庄的高大排门上油漆象纸屑一样卷起岁月斑驳,炫耀着旧时依稀能辨的繁荣热闹。商家宅第陈旧的大门或洞开,或紧闭。古老的徽派雕花门罩里安安静静,散发着阵阵静谧的潮凉和幽邃,灰暗的厅堂里挂着陈旧的字画对联,隐约可见几个老人蹒跚的身影,在普通人生活的气息中,守候着原生态生活的舒坦和休闲。有些老宅已破败不堪,墙角的青苔就象古镇的上了岁数的胡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岁月依然不老...... 往河边一侧有许多叉口条石台级,可拾级而下直到渔梁坝下的江滩。那天,鹅卵石滩上没几个游人,只有我们寥寥几个人在滩头寻找着什么?也许,只有江水知道。当年,李白寻找的仙人许宣平和他那从桨声水影里走来的渡船早已不知去向。几条小木舟无言无语地横在滩头,不见一个稍公的影子,“门前一杆竹” 成了摆设…… 我的目光穿过云雾,仿佛看见李白沿新安古道来到渔梁古镇在“太白问津处” 流连,在“碎月滩”上行吟;“……枿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在江对面的紫阳山上,我看到紫阳书院的烟树迷茫里,飘来朱熹和他的父亲朱松在对答: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 一会儿我又仿佛看见江边码头上,在徽州女子的泪光中,徽商又开始启程扬帆行舟,不知道他们又去何方?反正上千年来,路一直是在脚下…… 历史延伸到当今,“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一个花甲老人,独自在鱼梁坝上吟诵斑澜:告别那道鱼粱/告別那片山水/带着歙砚徽墨/走下那水湿的台阶/梦想便一泻而去/从新安江拐了不知几个湾/一直漂向大海...... 也许,许多年后会回家/在这两千年的热土上/雕琢一座用汗血凝结的宅第/粉墙黛瓦马头墙下/留下一个用记忆的痛苦码出来的音符 也许,也象一块灰黑的瓦片/沉没在鱼粱渡下/空对着,那么多的徽州女人/在凄风苦雨中的守望/孤单的贞节牌坊只好在雨中发呆…… 一个徽州女人跚跚而来:时间总是在积累\一个筑碑的记忆\也许会等三年三十年\就象一个天真的处子\不知道蜜甜已捎去多少\阳光都在树桠上冻结\连鸟语也变得嘶哑\孩子们走过那么高的空隙\用橡皮擦去那么多的青苔\红红的丝线已经褪色\穿透心头的记挂\风雨依然如故\一年又一年的洗涤\远去了你的路\走近了我的心…… 宏村看风水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宏村,是黄山余脉黟县雷岗山下、为汪氏聚居的牛形古村落,以皖南古村落的名义,和西递一起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宏村的建造与风水大有相关。据说当年宏村的汪氏祖先择地,在后有幽谷茂林,前有流水潺潺的确雷岗之下,建了13间茅屋。但在300年间里,数次被火灾侵扰。汪氏家族在困惑中,请来了风水先生何可达。何先生整整琢磨了10年,反复看视山脉河流的走向与形势,最后确定宏村的地理为一卧牛形状,是“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整个村子仿佛一头斜卧的青牛。 古村落的理想模式傍水结村,依山造屋,就是枕山、环水、面屏的依山傍水之说。宏村建成占地30公顷的牛形村后,枕雷岗面南湖,汪氏家族在此繁衍了500年余年,果然没再遭受大的火灾侵扰。到了明清时期,宏村已是“栋宇鳞次,烟火千家”。 如背倚雷岗山、地处上水圳,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的大盐商汪定贵私宅承志堂,占地达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有7处层楼,9间天井,60余间厅堂,136根立柱。整幢建筑分为外院、内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渔厅、地仓,成为徽州民居经典的代表作。 只有走进水气氤氲的宏村后你才会体会到,那么多连片成群的砖木结构深宅大院古屋,能安全无患地在风雨中经历数百年,这里面既有建筑结构上的原因,但以水克火是硬道理。在南宋绍兴年间,既有利于生产灌田、生活用水,也有利于防火和调节气候,独运匠心建造了贯穿全村的人工水系,使灵动的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 宏村的人工水系主要由水圳和月塘两个部分所组成。水圳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由汪氏族人汪升平等人出资,凿主圳700余米,支圳500余米,引西汐河水南进东出,九曲十八弯,蜿蜒流转千家万户,最后由西注入村中的天然水窟“月塘”。三年(1405)在宏村正中的天然水窟动工修整筑堰建造月形池塘,1408年完成后名为“月沼”,村民称月塘。成为宏村仿牛形风水建筑的第一个牛胃。还在月塘北畔正中位置建筑汪氏总祠“乐叙堂”。 宏村仿牛形风水建筑的牛胃,还有位于村口绿柳绕堤的南湖。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宏村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于是又在村南深凿水田百亩,周围四旁砌石立堤,仿杭州西湖建成大弓形南湖。成为宏村仿牛形风水建筑的第二个牛胃。并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在湖畔建筑南湖书院“以文家塾”,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馆、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所组成,至今保存完好。 山环水绕看宏村,是蜿蜒流转之水养活了美仑美涣的宏村。 桃花源里西递村 那一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游黄山看好黟县风光,写下了赞美的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又过了许多年后,唐昭宗(867~904)被宦官韩全诲劫持到凤翔(今陕西宝鸡),天佑元年(904),藩镇军阀朱温(后梁太祖朱全忠)弒杀唐昭宗于东都之椒殿。昭宗死后,他的第九子曾被拥立为唐哀帝,但很快就灭亡。大唐的江山以及唐昭宗十七个儿子的身家性命也全都不保了。唐昭宗李晔之子只得从长安分头逃匿,其中一子逃到黄山南麓、徽州府之西的西递后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聚居村落,成为西递始祖。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和曾设“铺递所”之意。 西递村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整个村落呈船形。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到明清年间,文风虽然依旧昌盛,但有一部分读书人不甘心于农耕读一生,于是弃儒从贾,在经商成功后,大兴土木,建筑了大量的毫宅、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桥梁,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在徽派建筑中独秀一枝。一时,近十三公顷的西递成了非常舒适、气派、堂皇的村落,有“三千烟灶九千丁”的说法,因而也有了“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我们老同学一行慕名利用“双休日”探美西递。走进西递的第一眼,是看见高高耸立在村口月湖边的胡文光刺史牌楼,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西递人、四品朝列大夫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后,历江西万载县知县、胶州刺史、荆王府长史,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通体采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的石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整个牌坊上下用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上镌“荆藩首相”,庄重的造型配以出众的石刻技艺,堪称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124幢,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凌云阁、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中,点缀其间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不可能一目了然,参观只能是由导游引导依次参观,走马观花,不过有些景点是非去不去不可的。走进西递“耕读人家”的古民居,屋内的明清老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凌云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两层走马楼建式,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经重新修复后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楼下西溪潺潺流水上有“梧赓”单孔石拱桥。 建于清朝雍正年间(l724) 的东园原为胡文照祖居,占地507平方米,有前后三进,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正厅厚光堂为接见贵客之用,凉厅为书厅,是主人的书屋和办私塾的场所。凉厅左边是厢房,六边形门上雕刻“五蝠捧寿”图案,右边厢房房门为圆形,是一幅寓意“十年寒窗”的冰裂纹冰梅图。天井墙上嵌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行草“结自得趣”碑刻,表达主人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漏窗,寓为主人叶落归根。 西递大多是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为“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宅院。前楼厅堂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由当代书法家刘炳森手书,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对联其中一副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把“孝悌”写为“孝弟”,“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古徽州人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旷古斋门罩的造型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有“富”、“贵”两字,表达了主人的追求和愿望。 由商人胡时虎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瑞玉庭位于横路街口,为前后背向三间二楼建筑,正厅前庭院,置有石几、石凳、石鱼盆及假山、花木盆景等,庭院门洞额为“履道含和”。前厅正堂雀替描金透雕有“丹凤朝阳”、“凤打牡丹”、“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彩绘藻井,两厢镂空隔扇嵌有书画及家训格言等。从上而下整体看来似“商”字形状,当人从下穿过时就与其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着“人人皆经商”之意。厅堂楹为“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一幅为“林籁结响,泉石潋韵,云霞雕色,草木贲华。”。宅子里还有一副很有意思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联中的“辛”字多写一横,“亏”字多加了一点,意在告诉子孙吃亏是福的意思。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的“桃李园”,由正屋和庭院组成,这个宅院系商人胡元熙一贾一儒的两兄弟共建同住的旧居兼私塾。三间院落一间是经商的,一间是读书的,还有一间大家共用。正屋二进楼上设有釆光通气的独特“楼上井”,楼上有个木雕扶栏板,小姐可偷窥挑选来家中的后生作为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门额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通往街面的小门上为小篆“桃李园”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出桃李园,就步入胡文照在清道光年间所建西园,西园庭院建筑风格特别,以漏窗借景传情。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中后三园,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移步换景,借景园外。西园前院陈放有一块原来放在村口的“西递”石刻村碑,据说,“文革”中被丢置后,被房屋主人发现抬回家中保存至今。边上有石矶、石桌、石凳、石井、石鱼缸等石摆设,。中院门额上嵌有篆书石刻“西园”。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左边嵌石雕“松石”漏窗,右边是“竹梅图”。中院住宅大门门罩上的石雕刻“周文王访贤”的故事。后园的门额石雕 “井花香处”,有厨房及古井一口。再往里走,门洞题额“种春圃”,门洞里面是一块菜园。 “三畏堂”与西园相邻,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是西递唯一一栋仿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院中是一个书厅,便厅居中,二楼结构,两侧平房,环绕一小庭院,院门临巷设有门亭,院中有一丛百年牡丹,厅内菱花隔扇,彩绘天花,格调优雅。有一硕大的亿年半扇贝壳,据说另半个贝壳,因主人的爷爷赠给他人以解救其破产之危机,后来被卖到东洋。厅堂上对联为“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高。”奇特的是正中地面上有一个与地下洞道相通的盖着石盖的小井,据说掀开后冬暖夏凉,既可当天然空调,又可起到排水作用。 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占地面积为174平方米,原为胡积堂居住,有一幅“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的对联,很有些哲理。 清代民居“大夫第”是朝列大夫胡文照故居,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正厅为四合院二楼,绣楼是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亭阁式建筑,飞檐翘角,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是胡文照给夫人、小姐歇凉观景用的,俗称“小姐绣楼”。楼额悬有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黝县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楼下的小门户有胡文照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绣楼现在用作姑娘向游客“抛绣球择婿”,给一个中彩“喜兆”古风。 位于“大夫第”后弄的惇仁堂滨临前边溪,是徽商泰斗、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之父胡应海私宅。房屋呈五开间两厢二楼结构。房大屋亮、厅堂宽敞是惇仁堂建筑的显著特点。天井光线可直照到厅堂的太师壁。太师壁上方高悬“惇仁堂”匾额,是清嘉庆年间休宁人氏、自称“菊叟”的吏部尚书汪由敦之子汪承霈手书。两侧各两间为相通的“联珠”卧房。两梢间的隔扇门上桃花木雕十分精细。堂内陈列摆设古朴典雅。厅堂上悬挂木刻楹联两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太师壁左右两侧,各有一具报喜捷板。 胡氏祠堂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后改建作祠堂。入中门为祭祀大厅,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庑,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肥大的梁架。梁檩音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以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上庭悬挂祖宗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族长之位太师椅。两边纵列罗汉椅、案,为族中议事或祭祀时所坐席。厅前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 建于清朝甲寅年间(1794)的追慕堂,为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而建,寓含后人追思慕恋先祖业绩之情意。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大理石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堂内有李世明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明塑像。堂前有“德泽百世”金字匾额。 建于清代康熙三年(1664)的膺福堂,为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诰封从二品的户部尚书胡如川(尚憎)私邸。小小西递出了个二品官,着实了不起,《膺福堂》官第型制高大贴墙八字门楼可以显示它的非同一般,飞檐翘角上有龙凤尾,一个高高的门槛使人难进,文官从右侧进,武将从左侧进,七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开大门、跨门槛而进。方柱月梁,砖雕精美,气势真真宏伟。屋内莲门木雕,古家具玲珑剔透,屋主人气派豪华。 胡宗宪和龙川尚书府联匾 到了龙川,号称“徽州第一家”的官宦豪宅——胡宗宪的尚书府是必须得去的。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在龙川村中央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尚书府粉墙黛瓦,“门阙多、马头墙多、古巷多”,这个建筑群就象一个浓缩徽派传统的小社会,内有从善堂、官厅、轿厅、蒙童馆、医馆、松公家祠、土地庙、文昌阁、逍遥斋、小姐楼、徽州厨房及后花园中的徽戏园、寒香园、惜月亭、佛园、梅林亭,皆能令人耳目一新。内门八十多道,外门二十四道,故当地人称“二十四门阙”。可以说龙川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 还有一个是与浙江和舟山有关联的原因。明嘉靖二年(1523)“争贡之役”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他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汤克宽等名将,与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后又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使用计谋招抚、擒拿王直,并调结俞大猷、戚继光等兵力,围剿王直在舟山岑港的余部。直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岑港残寇终于被肃清。一年后,王直于杭州被斩。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胡宗宪主持下,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弹丸之地坑口村藏龙卧虎,作为抗倭名臣,龙川胡氏的第三十四代孙胡宗宪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据《明史》记载,胡宗宪勤于任事,极为干练,老谋深算。凶残狡诈的倭寇头目王直、徐海、陈东等,无一不败在他的手下。他知人善任,聚集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一大批有韬略勇力的文臣武将。还有文学家徐渭、文征明等。将为害东南沿海20多年的“倭寇”一扫而清。胡宗宪虽引当朝奸相严嵩及贪官赵文华为保护伞,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所以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倒台后,他被当作“严党”,五次受到弹劾,两次被捕入狱,嘉清四十四年(1565)十月,在狱中引刃自杀。胡家也被封门查抄。胡宗宪54年的人生,最终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悲壮嘎然而止。 明隆庆六年,隆庆帝恢复了胡宗宪生前的职务,并赐国祭。万历十六年(1588),万历皇帝赐“祭文”、“谥文”,追赠胡宗宪谥号“襄懋”。万历二十四年(1596),万历皇帝阅下旨荫封宗宪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冤案至此终于获得最彻底平反。 但笔者认为,他用了十年时间指挥军民荡平倭寇之患,平定了万里海疆,是功大于过的。他主编的《筹海图编》13卷,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沿海防卫经验。在《筹海图编》中他第一次将钓鱼岛屿纳入国家海防战略,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岛、黄尾屿、赤屿等岛屿,说明钓鱼岛在明代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为防区。主编的《万里海防图论》2卷,也极具历史军事价值。作为总制七省军队,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的一品大员,一生“祸也圣旨,福也圣旨,平反昭雪也圣旨”,其故居有着极其珍贵的人文价值。 由于,尚书府正门临“西向门前七星潭、世代子孙居高官”的七星塘,笔者站在塘对面拍摄大门全景,大门前悬挂对联:“襄懋故居添异彩,龙川胜地出名流。”仪门上高悬“徽州第一家”匾额。据传,兴建此居时,皇帝曾御书“龙川”金匾。尚书府的第一景惜月亭对联为“草亭闲座看花笑,竹院敲诗带月归。” 在小榭中凭窗赏月,月华尽纳。“徽戏园”中堂匾“敦厚堂”,是希望代代子孙通过戏文教化,存敦厚、尚忠义、远奸佞。 后进从善堂是一处内宅,太师壁高挂匾额“从善堂”,原为胡宗宪幕僚、江南才子文征明所书,典出刘备遗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堂中对联为:“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甘雨与人同”,借此抒发胡宗宪虽出身高贵,但愿与平民百姓“和风甘雨”,同甘共苦。抱柱对联为“道德传家富贵依然久,诗画济世子孙更永贤。”意在教导子孙读书做官,克守儒家道德。《霜筠娩洁》是赞誉女主人贞节匾。《孝子》赞的是胡家多孝子,二匾相合,喻“父德子孝”,是封建伦理的高境界。晚清名臣左宗棠题“劝课农桑诚有道,寄怀鱼鸟欲忘形”,以示胡家后代勤俭淡泊的境界;“罗浮括苍神仙所宅,图书金石作述之林”为晚清邑人程宗鲁所题,喻尚书府乃神仙洞府也。 尚书府接待官员的徽州会官厅由34根梁柱支撑,12位钟馗护卫,堂中间悬挂的“天奉诰命”圣旨龛,是胡宗宪专门用来存放圣旨的宝箱。中堂挂胡宗宪像,两边有对联 “浩气存今古,英风留故庐”。上端挂有“光禄第”匾额,两块牌匾一块是胡父遗训《竭忠尽节》、一块是皇帝赐封的金匾《抗倭名臣》。还有明嘉靖34年、36年世宗皇帝赐给胡宗宪的“忠勇可嘉”、“竭忠督讨”、“矢心为国”、“尽忠为国”等功匾,以及江南名士文徵明送的“竭忠尽节”匾。 用银杏木制作的功德坊 “位协三公木牌坊”,表示胡宗宪功勋位列于三公。正殿匾“荣树崇闻”,是荣立功勋,传闻千古的意思。两旁联语:“一心忠节山河见证,千古精神日月延辉”,是对胡宗宪抗倭立功却被诬陷打入狱中,后终得平反,历史自有公论的写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