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颈椎病治疗不妨从肚腹“中脘”穴独辟蹊径 |
正文 | 颈椎病治疗不妨从肚腹“中脘”穴独辟蹊径 颈椎病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与人们不当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的体育锻炼和平素饮食不注意以及受风寒侵袭等因素有关。 那么,颈椎病究竟和中脘有什么关联?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生于天地间,阳气足,百病不生。人得胃气则生。在《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其实,人们全身的疼痛都是由于阳气不到,都是由于浊阴之气在某个部位聚集所致。过去我的老师说“胃寒项僵眩晕生,疾病的形成总因胃阳不达。”我一直没当回事,处理颈椎病,总是从放松颈肩肌肉开始,然后分型辩证施治,千般手法用尽,当下立竿见影。只是有些颈椎病过一段时期又有复发现象。这让搞推拿多年的我十分痛苦,只能返回头来从理法上找答案。 胃脘之阳不足,胃中就会形成浊阴,浊阴上走颈部而聚集就会出现颈部僵硬。中脘,作为人体腹部一个常规保健要穴,通过按揉可以震荡激发胃阳而化胃中浊阴,胃中浊阴化,则气血生成有源,气血充足则全身浊阴自然消失。一位患者颈部疼痛急性发作,颈椎不能左顾右盼,不能低头,头部也不能后仰。我有意识先不处理患者颈部,而是让他仰卧躺在按摩床上,创新地先给他轻轻按揉中脘,发现中脘区有明显的筋结(浊阴之凝聚)。大约15分钟后,筋结消失,我让他起来慢慢活动颈椎,结果,患者颈椎不觉间便活动自如,人也喜笑颜开。由此明白,过去处理颈肩,只是当时把局部的浊阴之气推散了,缓解一下而已。而浊阴形成的根本源头胃,胃之浊阴还没化掉。 其实,治病跟摸脉一样,“千万不要死在脉象上,要活在脉理上”是一个道理。通过对颈椎病的治疗取得成效,我们应联想到肩周炎如何治疗。可以不直接处理肩部,先边按揉中脘,边叫患者活动肩部,随着中脘筋结的软化,患者肩部活动幅度也随之增大。中医比类取象很重要,理法方药,关键在思路。为医者,孜孜不倦。遇到疑难,经典找答案。(原创首发 原雪瑞)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