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威海散记 |
正文 | 一个从山东莱州来的朋友,发出邀请,要我去山东威海看看,散散心。我说山东我可是转了好几圈,到蓬莱,烟台、威海也去了三趟,要说威海,那可是不陌生,只要去,就去看刘公岛。也许是小时候看李默然主演的《甲午风云》看多了,对甲午战争关注的就多点。刘公岛上有“甲午海战”纪念馆,所以对刘公岛有着特殊的感情。 威海去了三趟,到刘公岛去了三趟。第一次是1994年,第二次是1997年,第三次是去年的6月份。 刘公岛上风光旖旎,使人乐而忘返。从刘公岛上看,市区高楼鳞次栉比,湛蓝的大海一望无垠,山上郁郁葱葱的绿树,沁人心脾的花儿,纤尘不染。在岛上看那青山、大海、美景,好叫人感慨,多么壮丽的山河啊。在岛上,走近北洋海军提督署,更是使人感慨万千啊。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又称“水师衙门”。在那里我仿佛听到了惊天动地的隆隆炮声,仿佛看到了那使人血沸腾的甲午风云。 走近“济远舰”那沉重的铁锚,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硝烟中厮杀的悲壮场景。之后我们又登上了山顶,山顶上的那一尊尊大炮,沉默着,似乎在诉说着一件件伤心、壮烈的往事。看着那炮台、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叫人浮想联翩,在炮火中牺牲的战士的灵魂一定化成了山石,依旧在看守者那用血浸染的土地。在甲午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后,光绪皇帝送给他一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甲午风云给民族烙上了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100年过去了,那甲午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那雕刻在民族心理上的那个痛,却永远的挥之不去。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于清政府和北洋大臣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的消极防御,甲午战争以大清失败而告终。在最后的威海保卫战中,丁汝昌和刘步蟾下令炸毁受伤的“定远”和“靖远”两艘巨舰。炸舰之夜,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即使封建时代,一个堂堂的中国人在异族强敌的铁蹄面前依旧是铁骨铮铮。 痛定思痛,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的耻辱。腐朽的清王朝——没有一点蓬勃朝气的帝国,其实注定是要失败的。过去的教训太深刻、太沉痛了,我们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想起来,从此时起,日本帝国就开始觊觎我中华的狼子野心。签订此条约,是在麻痹我昏睡的国人与当权者。因为明治天皇“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签订条约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在看看咱中国的那个最高领导人————与日本一水之隔的泱泱大国——-清王朝的西贡妃子慈禧老娘们,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而不顾,而是为自己的享乐处处着想,1889年“归政”光绪后说;"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就这样慈禧拿一亿两白银去修了园子。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俄国曾有个从德国嫁过去的皇后——-叶卡特琳娜二世,15岁嫁到俄国,在她当权后,四处扩张,为俄国攫取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她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国船队有了出海口,并能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实现了连彼得大帝都没能实现的梦想。她临死时还在叫嚣:“: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国脚下。“慈禧与叶氏比,更显现出她对国家对民族灾难性的领导。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可是,还是败了,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就。占琉球、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 在日本早就磨刀霍霍的时候,准备对朝鲜动手,因为唇亡齿寒,可我们的那些处庙堂之高的人却还在昏睡。即使到了日本鬼子就要动手的时候,还在麻木。袁世凯当时还认为日本不会出兵朝鲜。其根据是日本在明治23年实现了宪政,成立了国会,政府与国会议员之间整天吵闹,互相倾轧,于是认为日本政府不可能作出向其他国家派兵的决策。他那里知道,那时进步的象征,是他们在寻求更好的策略与办法而进行的辩论。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1893年,中国海军居世界第9位,排在英、德、法、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之后,美、日之前。为什么失败了,因为我们的当权者是一头温驯的懒惰的无能的绵羊,面对着一群充满野性的狼虫虎豹,那里能抵挡得了。1895年的甲午海战打完,中国实际赔款四万万两白银。本来条约上的赔款额是二万万两白银,但是分期付款,结果就成了四万万两。这四万万两白银输入到日本,是日本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而我们则更穷,更落后。 在甲午海战之前,袁世凯还算见过世面,可对日本政府与国会的争吵的看法是那么的浅薄。国会与政府之间公开争吵,是宪政国家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讨论过程,其结果不但可以决策,而且最后只会导致决策过程更为周密而少失误。其实他们的争吵还包含了民主的成分在,是集体的智慧,是大智慧。 争吵未必是坏事,鸦雀无声未必是好事。我国春秋战国时的思想家,人才辈出,其思想光辉夺目。那是中国思想界的黄金时代,有哪个时代出国那么多的大思想家。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理出是非曲直。 我们一直以天国自居,“求他国亲爱有余,而令人敬畏不足”。刘公岛上的故事触目惊心,我们在惋惜、伤痛、悲愤之余,不能再让我们的后辈为我们的无所作为、对不起祖宗再悲愤、再伤痛了。 在威海的日子里,那是心灵的静化与洗礼。1997年9月从刘公岛回到宾馆后,住在海边,听着海浪声声,惊涛拍岸,真是心胸激荡,难以入眠,于是写下了一首小诗; 游威海刘公岛有感 黄海水域尽喋血,刘公岛上残旗飘。 倭奴狼心舞干戈,壮士虎气吞波涛。 风雷骇没日月星,云烟惊煞人鬼妖。 甲午忠魂撼云天,国仇家恨满弓刀。 去年六月,又到了威海,看到那岛上的一草一木都觉得那么亲切,又那么陌生。 看过刘公岛,又去看了看新修建的“定远”舰景区,主体景观为按原貌复制再现的清末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看着那威武的定远舰,能感受到她在倾情诉说中国海洋上一段辉煌的往事。她曾经撼动那惊天动地的甲午风云,她曾为民族的尊严而战,她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尊民族心灵的图腾。有人说的好:“登上这艘战舰,恍若跨越时空,百年往事历历在目,甲午英雄的故事、铁甲巨舰的雄风、黄海大战的惨烈、亚洲第一的强国梦都将在这里与我们相会。” 几次上刘公岛,几次感慨,那是充满血泪的岛,充满悲壮的岛,充满国仇家恨的岛,是激励华夏子孙不能再昏睡的岛。 我还会与您相约,再去看您——刘公岛!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