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窗边风景:西宁城隍庙
正文

窗边风景:西宁城隍庙

文/王祥奎

进入城市,经努力奋斗,终于有了一处一百多平米的属于自己的居所,虽说家属院不大,院内也没有气派的亭台轩榭,但毗邻西宁文化旧址——城隍庙,那画栋飞云,珠帘卷雨的隍庙给宁静的小院抹上了一层文化的色彩。

说起“城隍”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的“城复于隍”。 城隍庙,最早历史记载的是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芜湖城隍庙,说起祭祀城隍的风俗,《礼记》中早有记载:自周朝起,就有祭祀城隍之风俗。六朝后,已有专祀和城隍神,宋代以后奉祀城隍的风俗更为普遍。到了明代,各地祭祀城隍的风俗更为隆重。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小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他对土地公公及其上司城隍爷极为推崇爱戴,下旨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爷的神职为王,职位为正一品,各府、州、县城隍爷的神职分别为公、侯、伯,从而与当地官署衙门同等级别,使城隍庙兴旺起来,并定诞辰为四月二十一。所以民间就有“府有府城隍,县有县城隍”的说法。

西宁城隍庙,始建于元代,是河湟谷地古老文明的见证之一。顺治《西宁志》记载:“城隍庙,城西北隅、洪武十九年(1386年)指挥李实重建”。 乾隆《西宁府新志》称:“城隍庙在城西隍庙街北,康熙三年(1664年)总镇柏永馥加菁,六十年(1721年)西宁道副使赵世锡重建,至雍正元年(1723年)工竣。”西宁城隍庙,历尽岁月的洗礼,虽多次遭破坏,所幸的是,它的整体建筑基本保持了完整。

初入住,从小害怕庙宇的我心中始终不大舒服,也许是迷信心理在作祟。但几个月的与隍庙为邻,闻听那古城西宁城隍爷的神奇传说,竟使我城隍油然而生敬意。

据老人们回忆,旧社会的西宁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城隍庙一带了。昔时的城隍庙殿宇建筑壮丽,雕梁画栋,几百年来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更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农历八月十八,举行城隍会,载神像出巡,意为惩恶劝善的民俗,在西北颇有名气。

西宁城隍庙之所以出名,还源自一则民间传闻。话说抗战时期,曾有日寇战机飞临西宁上空袭击城池,此消息被城隍爷得知,在敌机呼啸而来之时,城隍爷大显神通,只见他用力一跺地面,将自己的黄袍展开,霎时间,西宁上空一片昏黄,地面不见人影,倭寇认为是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仓皇间投下几枚炸弹,旋即离去。由于城隍用力过猛,居然将黄袍撕裂一道口子。事后,庙祝发现了这一细节,一时间传遍古城,成为西宁新的美谈(《西宁志》中有记载:1941年6月23日,27架日机侵袭西宁,在北玉井巷口等几处投掷数枚炸弹,伤亡近二百余人)。虽说城隍爷现移居北山寺。这个传闻,也让我对城隍庙颇感兴趣。

全国各地的城隍庙实质上是为了旌表地方贤达,庙里供奉的城隍神,多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西宁城隍爷就是汉代南阳新野人邓训。由于前任护羌校尉张纡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在临羌(今湟中多巴镇)设计毒杀迷吾部众,因滥杀无辜,引起“众羌大动,谋欲报怨”之骚乱。邓训临危受命前来西宁西川,真心保护湟中月氏胡而赢得民心,且对羌胡部落加以劝慰,是的羌族烧当部首率领八百余户部众归顺汉王朝中央政府。

邓训到任护羌校尉不到一年,招降了诸羌,恢复了河湟地区的安定。他不仅注重战争的平息与经济的发展,还注重改革落后的陋习旧俗,功绩卓著,深得朝野群臣的钦服。永元四年(公元92年),病逝于任上。为了纪念他,河湟汉羌人民家家供奉他的神龛。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追封其“平寿敬侯”。

每当天高云淡、艳阳高照之时,城隍庙的风景竟是那么的清新。高挑的飞檐,红色的围墙,雄伟的殿堂,在高楼绿树掩映下,显得那么致远幽静而富有诗意,每每窥窗外角色,脑海中浮现出文人骚客笔下的说书、卜卦、游人如织、香烟袅袅之影像。且不说殿宇的雄伟、昔时的热闹、市井的传闻,单看宇内关不住的新绿,就会让人心旷神怡。 透过窗户,庙宇内那参差不齐的花木,宣泄出无尽的漾漾美意,松柏满树苍翠,那羽状的枝叶在晨光中泛着点点银光,似塔似玉立亭亭的碧游仙子,仿佛在宣讲阐教的真谛。与之伴随的是几树丁香和云杉,虽高低不同,风格迥异,但俨如家人,给人一种和谐之美。

在绿树繁花中,最富有情趣的要数那棵不知名的枯树,只见它或虬枝奓起,或旁逸斜出,干枯中透出沧桑,虬奓间赋予诗意,与周围的伴侣组成了一幅诗情飘逸的道教圣地画面。

城隍庙虽没有了往昔的规模,也逝去了历史的繁华,但它们在晨风暮雨、丽日漫夜中诉说着历史的云烟,站在窗前,总给我一种“逝者如斯也”的感怀……

每逢周末,迎着旭日,我在阳台上,看着风色,睹着隍庙的雄伟,思想泛舟在历史与文化的流里,一切是那么的欣然,心神也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间或挥毫肆意,一周来的劳累也在旖旎的画面中消失殆尽。

窗外景色如画。我送走了春华秋实,迎来了冬白飞絮。在这寒暑交替中,最最难忘的要数四五月红瘦绿肥之时雨燕嬉戏的画面,它给我的窗子增添了无尽的欢悦。

大概源于城隍庙之因吧,每年春季来此做巢安居的雨燕颇多。这种雨燕,在青海民间又称沙燕,至于这个名字源于何典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雨燕飞翔的高低预示着天气情况。记忆深处,在河湟谷地小河边,在清晨艳阳的光谱里,沙燕斜飞的阵势总给人一种“金蛇狂舞”般的铮铮铁音,那浩浩侠义,怎能一个“狂、乱”了得?

在晨曦里,当破云而出的柔美阳光从城市的天幕降临大地时,那沙燕,一只、二只、三只、四只……擦着阳台、庙宇、楼群无声地滑去。清脆的燕鸣声与城隍庙飞檐悬挂的铃铛浑然交响,一阵一阵如歌如叹,一曲一曲如缕不断,冥冥之中耳际仿佛还传来古代人民祭祀的钟鼓之音,倾听着这天做之合的华章,我突然有了一种感然有了一种感动,或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或是古与今的贯通,亦或是城隍庙与时空的讲述……。

思绪回归,只见那些古怪精灵在阳台前,在我的眼前,在寂静的隍庙上空疾翔、翻飞,时而舒展羽翼低低掠过,时而抿住双翅,一粒粒射向古城的高空,有时在阳台上给人一种伸手可得的感觉,窗外,无论高低远近,沙燕流线的身躯,尖角的翼尾清晰可辨。在楼宇间,它们左右穿插,上下冲刺,一只只飞得那么自如,那么凌厉 那么不可一世。

每每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怡旷,心湖无比澄澈。欣然中,一粒一粒箭镞或从云际俯射而归,或斜掠楼侧、庙脊、树尖,一粒,二粒,三粒……来来往往,那寂静的庙宇楼群幽静小巷,由于这些黑色使者,顿时有了鲜活的气象,幽静的城隍庙也就有了许声响倩影。

窗外,妩媚的阳光、苍翠的树丛、空旷深邃的庙宇,近邻少年宫的乐声、紫丁香沁馨的气息,召唤着这些游侠般小小生灵,丰富着我的窗景心景。这声与光,景与诗的居处,紧缠裹着我的凡俗的尘埃得以涤荡,感念生活,坚定人生穿透着我成年与童年遥邈的时空。在感念中,看到了故乡沙燕翱翔花儿嘹亮的清明……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