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近水楼台(第一篇) |
正文 | 七十年代末改革伊始,国家明文要求各大中型国企全力扶植乡镇企业,甚至许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都要有具体对口帮扶对象。许多大中型国企不但无偿出让机械设备、技术与管理人员,甚至还出资金或直接出原材料及半成品,而获得利润却归乡镇。有的国企甚至把某一个加工车间原班人马、原有设备全部拆运到对口扶助乡镇。这些还拿着原来国企工资的干部工人为乡镇企业创造财富,自然也就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眼中的财神爷 ,每天好烟好酒好吃喝,甚至有专职的保姆,厨师及服务人员,每周或每月回城自然鸡蛋、香油、好米好面大包小提的都满载而归。 几年后,乡镇企业有了家底,自己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也可独自顶岗作业,大部份国企职工回原厂上班,只留下一些与国企及上级部门上传下达的“钦差大臣”。为获得更多的原料、市场和技术资料,对这些人乡镇企业方更敬若神仙,吃、喝、住、玩都更上一个层次不说,成箱的烟酒开始往家送,甚至于每天都有人陪住在高档宾馆娱乐中心,那怕是日日留连淫秽场所也都有专人买单。一些国企败类应时而生,这些人将所有企业家底、核心技术甚至资源渠道和销售网络全部无偿泄密送给乡镇企业,让这些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又有着随意予取予留资金模式的乡镇企业一步步的将“母厂”推向绝境。 乡镇企业送礼模式开始还仅限于驻村工人和干部,继而扩大到母厂技术部门到直管领导 ,在后来延展至公司、局、区、甚至市各级领导,从上至下一点点的剥离、蚕食了国企生存的领域,渐渐断了国企的各条生路。我认识一个人曾是某知名乡镇企业的付厂长,他十几年的工作就是每年年底把几大仓库价值数百万的礼品送到市区所有“关系户”家里,十几辆车从腊月初一要送到大年三十。礼品的数量和价值更是连年递增,直到2000年后开始兴起送房送车送现金卡。 乡镇企业送礼甚至包括领导部门的全体科室人员和家人,有幸在那些领导部门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甚至清洁工那些年每到年节的礼品也都得用车才能拉走。那些年常听说一些单位领导人家由于分的东西太多,根本吃不完,家里冰箱也放不下,放坏了只能扔。许多垃圾道里有被扔掉的整鸡、整鸭、整盒鱼、整盒虾,至于有人在拣到的鱼肚子里鸡肚子里发现金手镯金项链,在烟盒中发现都滚成烟卷状的百元大钞也早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八十年代实行的 双轨制是大中型国企在过去产品国家全部统购统销的基础上,有了将计划外多生产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的权力,这也是国家鼓励生产、扩大内需、繁荣市场的重大举措。但随着市场的放开,大批国外商品涌进国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购物潮,先是日、美家用电器,再又波及各种商品,许多商品价格飞涨,一天一个价。老百姓都荒了,恨不能把家中所有的存款都变成商品才能睡得踏实,甚至连不制冷的冰箱,不转的洗衣机,没图像的电视全都被抢购一空。 由于放开了市场,给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佳的发展空间,南北商品大交流更促进了私有经济迅速发展 到极致。一时南方的衣服、鞋帽和日用品云集北方各大城市,宜催生了相当一部分完全靠倒腾服装、日用商品的商贩,人称“倒爷”。特别是从日韩以造纸原料或废物进口的洋垃圾(旧西装)在各大城市都销售火爆 ,有的甚至能摆满大半条街道,蔚为壮观,许多青年人也已拥有这样一套西装为时尚。 与这股抢购潮一起兴盛一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商热,各类皮包公司更是遍地开花;加之各地方政府也开始了一轮办公场所扩建热,事业单位创办热;种种过热情境下各种计划内原材料自然就远远达不到多方需求,等米下锅或停工待料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当时最紧俏的钢铁、水泥、棉纱,计划内与计划外相差三、四倍,谁能获得计划内指标谁就是财神爷,企业的大救星。因此也就催生了一大批有社会关系,有操控物品权力的人通过手中掌控的平价商品调拨权,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批条子、调指标、整车皮后坐地收钱。 我曾参加过一个招聘会,招聘方明说只要父母是各市区或大型国企的一把手的孩子,年龄不限,其它的一律免谈。 2017年 11月2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