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仇超读莫言《蛙》有感 |
正文 | 最近,在书店里徘徊,随手扳下一本莫言先生的《蛙》。 这本书是以一个妇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来表现建国后动荡年代与和平年代在山东高密乡的人与事。《蛙》的故事主要是讲中国农村的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项重大政策,尤其七八十年代执行得最为严厉。 该书题为“蛙”,是有很大玄妙的。一是概括小说内容,因为在一些地区,蛙,与“娃”谐音,象征平安多子,与本书所写的计划生育有关;再者,本书主人公“姑姑”(万心)害怕青蛙,却不害怕当地恶霸的阻挠;另外,本书的线索人物“我”(万小跑)笔名就是“蝌蚪”,经历一摞子事情之后,变得更加成熟。 我由题目就看出来莫言的用心,读完书更觉得他的作品具有 “大匠风范”。 文章主人公是“姑姑”,塑造人物最好的也是她。 “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国家没有开展计划生育之前,她被人们尊崇为“送子娘娘”、“观世音菩萨”。她斗败了土法接生的“老娘婆”田桂花,成功救治难产孕妇,积极推广新法接生,为高密东北乡的生命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计划生育政策来临之后,“姑姑”一如既往承担着“救赎者”的角色,她一方面救赎着人口日益膨胀的社会,一方面却被乡间传统的伦理亲情所指责;“姑姑”她是时代英雄,是以忘我的甚至无我的“螺丝钉”精神来服务、来救赎这个人口膨胀的社会,但同时她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的。她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无论是接生还是引产,似乎都没有区别。她却可以拉倒邻居的门楼来逼迫侄儿媳妇自首,可以对被迫跳入河水的孕妇穷追不舍,可以像日本人追捕游击队一样对逃跑的孕妇布下天罗地网。不论多少孕妇死在引产的手术台上,都无法动摇她的信念。神魔并存的性格是她作为救赎者的一个社会特质。正是“姑姑”的这种 “无情”,实现了时代对人口的“救赎”使命,其救赎的功绩正如蝌蚪对此的评价,“我不抱怨姑姑,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实事求是地说,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文中的秦河和郝大手也令我唏叹不已。两人都是高密的艺术大师,为了博得“姑姑”的首肯,他们夜以继日,甚至睡在马棚里,来找到灵感。大师都是如此用心,才能换来精美的工艺品。学习尚是如此。但却因此迷失了自我,只是一心想提升技艺,连“姑姑”最后上吊都不管不问,只专注于泥塑,这种专注能要吗?正如一句俗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人只可能被人利用,才华得不到爆发。 还有那个矮女人王胆,竟然为了偷生采用抗击日寇的地道战术,让人感叹母亲的伟大而对其生出恻隐之心。 总之,我们应从莫言的《蛙》汲取做人的启示,领略“诺奖”得主的文学造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