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胡中华的朴素 |
正文 | 胡中华的朴素 朱金华 陕西文学队伍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胡中华。先生没有叫得响的大部头长篇巨著,没有靠文学大红大紫浪得虚名,更没有因写作文章张狂得不可一世,唯有默默耕耘。在名作家眼里,先生是用心灵写作;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先生是激励后学的慈祥长者。正如陕西作协副主席方英文评价“中华的作品除了真切不伪,最大的特色是率真朴素”。著名作家京夫说“胡中华先生的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富有诗意,文中少有雕琢和娇柔做作”。陕西作协原文学院院长常智奇也说“中华的散文,充盈着一股山涧清泉的气息,清新、明快、流畅……不偏不斜,像他的人一样方方正正,朴朴实实。”…… 胡中华先生由教育系统改行,从事行政工作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始写作小戏,经十几年知识积累,到九十年代步入文学创作队伍,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在《散文选刊》《作家报》《陕西日报》《当代陕西》《延河》《各界导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退居二线,文学创作时间更充裕,创作进入高峰期。现已出版散文集《山居情思》《古渡情结》《川乡情语》《生命的颤音》《秋韵赋》,诗集《馨雨集》,小说集《枫桥夜拍》。 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胡中华并不一帆风顺。先生自幼酷爱文学,文革中,几乎读完中国古典名著和当代小说,学养的积累,渴望做一名作家。可这个梦太过漫长,起初,是宣传的需要,从事小戏和故事创作,推介作品有时自编自导自演。因为数十次在县、区、社文艺活动中获奖,得到公社和辅导区领导的重视,虽然家庭出身不好,他依然加入共青团,成为中共党员,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是文学伴随着他成长,伴随他从乡村走进县城。参加成人高考,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1990年改行到商南县委办公室工作,全新的环境,开阔了视野,偶有所思便用文学手段抒发情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每看到自己作品印成铅字广泛传播,内心喜滋滋深感欣慰自豪。可家里人望见辛苦换回的一张张微薄稿费,担心长期熬夜伤身,不支持他写作;更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他郁闷,彷徨。为了钟爱的文学艺术,不曾停歇追求的脚步。凭借创作实力,1999年加入陕西作协,2004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09年成为商洛第三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50余次获得中、省、市文学征文大奖。 胡中华先生身兼多职,现为商洛写作学会会长、商洛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职期间,极力推介写作爱好者加入文学组织,毫不夸张地说,陕西省作家协会里,商南籍会员90%以上是由先生推荐加入。担任《陕西文学界》《山泉》《大西部》副主编,《秦岭文化》主编,为商洛,特别是商南文学爱好者搭建发表作品平台,引领文学青年步入文学艺术殿堂。 先生虽诗歌小说都写,在省市有影响的还是散文创作。代表作《秋韵赋》语言凝练,结构完美,体现一位作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和极强的责任担当意识。收录作品感人至深。一座《老屋》把作家的思绪拽回到从前,那里“有父母的呵护、大姐的叮咛、哥哥的支持、妹妹的辛劳、妻子的初吻、儿女绕膝老少团聚的欢乐,有我刻苦攻读的煤油时光……也许情未了,缘未断,我挚爱这块土地;也许是为了一种信念,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老屋是不抛不弃的根;也许想给故乡一个交代,异乡的游子永远怀念着固守在固原土地上的人。”淡淡乡愁,溢于言表,流淌着作家缕缕真情。 胡中华先生年逾花甲,笔耕不辍,做人作文质朴无华,用善良浇灌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以情动人抒写时代赞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