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云台山三日 |
正文 | 云台山三日 宝塔山人 二〇一四年八月 近午时分,我与妻告别红旗渠,便乘车直奔林州市内。午饭后,我们从林州搭车径直向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而去。当我们到达云台山岸上服务区的时候,时间已是傍晚。我们就在岸上找了一家农家招待所住下,待第二天一早进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云台山,景区辽阔,跨两省,面积达二百八十平方公里。景区内景点密布,主要有:红石峡、子房湖、猕猴谷、潭瀑峡、泉瀑峡、叠彩洞、茱萸峰、青龙峡、峰林峡、百家岩及山西一侧的一些著名景点等。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 首日晨,我们起了个大早,匆匆地吃了早饭,就去服务区买票。云台山游览最令人称道的是乘车方便。买票后,我们就来到路边的乘车点。每隔三五分钟,就有车来到站点,等待游客上车。司机师傅态度很好,不时地吆喝着请大伙上车。我们一上车,车就开动了。我们便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我们的目的地是猕猴谷、潭瀑峡和泉瀑峡。 一路上,每到一个乘车点,车就会停下来,让游客们上下车。未久,车就来到小寨沟停车场。一下车,环视周围,此处山谷较宽阔,两侧群峰林立,峰峦陡峭。山体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停车场前有河水缓缓流过。河中每隔一段筑有一座拦河石坝,潋滟的河水流过坝顶,飞流直下,自成三道银色的帘幕。第三座拦河坝的上游有一座青色石拱桥,桥洞宽阔,倒映水中,其状如月。河之两岸,两行翠柳沿岸而生,枝叶低垂,随风飘曳,叶静如洗。柳树那婆娑的倒影浸泡于水中,随波缓缓地荡漾开去。清波之中,一群白色的鹅鸭正在嬉戏觅食,好不逍遥自在! 过青石桥,向右折回,沿河岸而行,我们来到猕猴谷口。猕猴谷口,河面宽阔,第一道拦河坝前是一条过河涵洞,游人可以由涵洞之上过河,直抵谷口。 谷口两侧是两座不高的山丘,一座小石桥连通两山。桥下乱石横陈,由山谷奔流而出的清澈河水因石受阻,变得温顺了许多,温柔地融入外面的大河里。过石桥,迎面的小山丘的半山腰处有一股清流欢快地跳下山岗,落入下面的河里,随波而去,流出大山,流向外面的世界。 沿游道向谷内行进,踏上二十多级台阶,是一段平坦的小道。小道两旁有些铁笼,内有一些猕猴,这里是猕猴收容站。收容站主要收集一些受伤的、失散的、年老的、体弱的、有病的猕猴。受伤的猴子躲在笼子里的角落里,眼巴巴地望着那些被收容的健康猴子在笼子里兴奋地上蹿下跳,快乐地玩耍,好生羡慕;那些年老体弱的猴子失去了活跃劲儿,只是静静地待在僻静的角落打盹。所有这些猴子都由专职工作人员照顾、饲养。 循道缘溪而行,曲径通幽,两岸连山,重岩叠嶂,略无阙处,悬崖峭壁,高耸入云;陡坡峭壁之上,林木繁茂,遮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继续前行,沟深谷幽,流水潺潺,猕猴啼鸣,鸟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跨过一小桥,绕过一石咀,迎面有一石坝。坝高数米,清水越坝体而过,宛若舞台上的白纱幕布一般,从坝体顶端飞下,落入坝下潭中,白浪滔天,响声如雷,回荡在山谷间。潭水泛起如雪白沫,涌出水潭,然后一路唱着歌,顺谷底缓流而去。 至坝上,水面油绿,烟波浩渺,既若绿色翡翠,又若碧纱随风轻浮。水面上,一群野鸭正在击水觅食,见有人来,也毫无惧色,它们早已习惯了与人共存的环境。由近及远,水面由宽变窄,两岸峭壁倒映水中,形成一幅朦胧、美妙的山水风景画。 沿坝前行,一道峭壁挡住前路。峭壁高约数十丈,上有一壑,一条白练由壑底直飞而下,水花四溅,落入壁下的乱石丛中,然后缓缓地分流入下面狭窄的河槽之中,顺势流入前面的坝里。 飞瀑前侧有一石咀,其上平坦,几只猕猴正在玩耍游戏。一只老猴坐在石咀边上,俯视着下面的游客,在看热闹;一只猴妈妈敞开胸怀,抱着一只猴宝宝正在给其一边喂奶,一边为其梳理毛发;两只大猴正在争抢游客投去的食物,不时地 发出咆哮声;几只小猴正在顽皮地打闹,偶尔还发出娇作之声。一群游客围在边上近距离观赏,并有人不时地给他们投去食物。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现于眼前,令人心情舒畅,倍感美妙和谐。 出猕猴谷,我们便直往潭瀑峡。潭瀑峡距猕猴谷口约数百米,与猕猴谷同在一侧。潭瀑峡,简直是大自然的一幅杰作,谷内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具有险、奇、秀、雅的特征。 ??? 潭瀑峡,全长约一公里多,南北走向。沟东,峭壁耸翠,直插云端,基岩裸体;沟西,山峰直立,峰形奇异,峰峦竞秀,参差俏丽。在峰回路转,错落有致的沟槽内,潆洄着一股清水。这股清流在平坦处或缓坡处淙淙缓流,宛如少女们柔柔的歌声,遇到有落差的石台,便如轻舒广袖的仙女,舞蹈着从高处飞落而下,落入下面的水潭之中。这条能歌善舞的清流叫小龙溪。其溪床,由层层高低不一、色彩迥异、宽窄不同、弯曲波折、形态各异的自然石阶组成。清流循河槽而出,或碧波荡漾,或为帘布,或分道涓涓而流,或汇为湍湍激流,或倾泻,或跌落,形成银光闪闪的瀑布,瀑下积水为潭,色泽悦目,清音悦耳。 入山门,逆水缘道而行,坡道平缓。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潭瀑峡之第一潭,“渡仙潭”。这里水道宽阔,河道中央自然形成鳞次栉比的四级台阶,下面三级石阶落差较小,最上面一级石阶落差较大。清水满岸而流,形成四层高度不一的水帘,然后落入下面的水潭。 “渡仙潭”,水深流静,晶莹剔透,碧如翡翠,以幽感人,以静悦宾。传说此潭有普渡众生之功效,饮此潭水者可成仙。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此潭之所以被称为“渡仙潭”,是因人们一旦进入如此美丽、静雅、清幽的环境里走一圈,从中出来,人们自然会感觉到怡情悦性、悦目娱心,令人神清气爽、怡然自得而已。 从渡仙潭之上的瀑布旁拾阶而上,然后继续前行,又遇一段石台阶。石阶下的河槽中间的一块巨石上有三个红色大字:“情人瀑”。情人瀑,瀑分三层,每层瀑布因受岩石阻挡分叉,形成两条瀑布,自高一层石阶上跌落而下。每层的两条瀑布相吸相融流入一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情人耳鬓丝磨,窃窃私语。流水常年不断,象征着永结同心。河槽左侧的陡坡上有一股清流择道曲折而下,亦注入情人瀑下水潭中。 由情人瀑前行,河槽内乱石纷纷,其中有一巨石立于河道中央,形似一颗巨大的寿桃,正面书有一红色“寿”字。传说,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一不小心将一颗寿桃掉落,最后就落到此处。凡来此游览者,都愿亲手摸摸此石,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过了情人瀑,游道平坦,沿道前行,只见河槽内自成一石坡。槽内之水顺坡而下,形成一帘水瀑,注入坡下潭中。潭口两块巨石相对而立,堵住潭水,不能畅流,迫使潭水沿坡底缓缓流出。俯视潭水,碧如翡翠,深不见底,无人知其深浅,故名“翡翠潭”。 过翡翠潭,继续前行,前方石壁下又现一瀑。此处名曰:“金龙卧波”。此处河槽上部是一斜坡,下部是一断壁,断壁下是一水潭。一股清流顺河槽而下,由断壁高处跌落入潭。这股清流水面狭窄,宛如银龙,遇到晴天,银光闪闪,故,此瀑被称为"银龙瀑"。瀑下深渊被称之为"金龙潭"。传说潭内生有一条金龙,平日里藏身潭底不轻易路面,但如遇阳光明媚的日子,金龙便会惊现于碧波间,基于此因,人们将银龙瀑和金龙潭合称:“金龙卧波”。 由“金龙卧波”前行,河槽内又现一石台。石台前为一道斜坡,高约10余米,石台前沿中部凸起,两侧凹陷,石台内的潭水从两侧凹陷处分流而下,在接近斜坡中部汇聚一处,顺石壁而下,形成一个“丫”字瀑,最后注入其下潭中。一潭碧水,水面宽阔,深五六米,清澈潋滟。两侧峭壁直立,草青树绿,一块巨石似从天而降,落于谭边,供游人休憩、嬉戏、拍照留念。 过丫字瀑,行进当中,又遇一潭,名曰:“清漪池”。 “清漪池”,水面宽阔,池水清洌如鉴。池水之下有条深沟,将池水一分为三,各部水深不一,水色艳美无比。从岸上的路边经过,俯视潭中,可见小鱼群游其中,逍遥自在。 从丫字瀑上方过桥越溪,沿河西测游道前行约百米,河面渐宽,河水清澈见底。河东岸约有百米长,高约七八米的一段石壁。石壁如刀劈下似的,上部与上方的石檐中间是一夹层。夹层中是一些疏松湿透的岩层,其间有细水流出,并顺着下面的石壁流下,涓涓地流入其下水潭之中。续前行,整齐直立的石壁向里凹陷进去,形成了一个天然洞穴。洞顶为厚厚的青苔水草覆盖的石檐。石檐上方横行的一条石缝里有一股清泉涌出,顺着石檐上覆盖着的青苔和水草散开,从水草丛中缓缓流下,或如一条条银线,或如散落的珠子,一颗颗地从石檐上落下,跌入下面的水潭。这些银线和水珠形成了一条十多米长,高七八米的水帘。这条条银线和串串水珠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远望帘瀑,似淡淡的雾,如笼着轻纱的梦,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水帘洞口的帘子外面横卧一巨石,其状如虎。传说这石虎是药王孙思邈的坐骑。药王来此采药行医期间,坐骑走失,陷入此潭,后来就变成了这只石虎,常守于水帘洞口。 由水帘洞向前行几十米,有一潭。潭水碧绿,水清色美,宛如一块碧玉嵌在峡谷之中,这便是碧玉潭。此潭背面的石阶上有一漏斗,内有暗流涌出,常年流水不止,其中有眼泉水从离地一米高处的一个石窝里喷礴而出,水质润滑,冰清凉爽,这便是著名的不老泉。经专家考证,不老泉集太行山夏雨冬雪,渗漏流动50余公里复出,实为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修武县志》记载魏晋时期有个叫王烈的人,渴饮此泉,饿食黄精,活到338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凡来此游览者,都会争抢着品尝一口这神奇的泉水,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当然,也有人调侃说,不老泉水是“喝三口活到九十九,超过三口就往厕所走”,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此泉水是由雨雪之水转变而来,水温太低,喝多了,易引起肠胃不适,所以会导致肠胃不好者跑肚拉稀,故而,不宜多喝。 饮过不老泉,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仰望前方,即将到达此行终点。踏上游道,拾级而上,台阶左侧有一巨石,形若巨鼓,鼓的周围齐整直立,高约两三米,鼓面之上草青树茂。石上有一横一竖两条剑缝,这便是唐王试剑石。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曾屯兵潭瀑峡。就在此处,“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人向李世民献宝剑,名曰:“嵇康剑”。李世民执此剑向此石连劈两下,剑起石开。于是李世明连声叹道:“天赐宝剑,隋朝当灭,刘武周当败也!?”数日后的一天,李世民腰佩此剑,立于试剑石右上方的一巨石平台之上,调兵点将,一声令下,讨伐大军冲出太行,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灭了刘武周。此后,李世民无论去何处讨伐征战,总将此剑佩挂于身,视为珍宝。因此,这块巨石平台被称为“点将台”。 登上点将台,面对潭瀑峡尽头,三面均被悬崖绝壁包围,自然形成一眼天井。井壁直立,高约千仞,峭壁之上有许多小洞、石窝,那是各种鸟儿的巢穴。斜右行,峭壁底部有很大的一个石窝,其内石壁上布满了碧绿的青苔,似有细水附岩而下。其下一浅水潭内有两块巨石,对称而置,宛如一块巨型三角石被从中劈开似的,其状极似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落在水面上似的,这便是“蝴蝶石”。 蝴蝶石上,有许多情侣们在那里游戏、拍照,好不快活! 由点将台左向行,峭壁下的陡坡底形成了一道断壁。断壁两侧凸出,中间是平整的石面,顶部和两侧凸出的部分布满了厚厚的青苔。两眼泉水从断壁两侧凸出的位置的上面汹涌而出,从两侧的青苔上流下,飞落到下面的水潭之中。左边的清流飞下断壁后,形成了六条白练,宛如青龙依附在石壁的青苔之上。右边的那股清流从凸出处流撒下去落入其下潭中,宛如一只华丽的凤凰落在断壁的上沿,头在断壁上面觅食,尾部则贴着青苔落下,栩栩如生,这便是龙凤碧。龙凤壁,以山为卷,以水为墨,自然天成地构成了一幅龙凤呈祥图。 龙凤壁下,有一潭清水,名曰:“龙凤潭”。潭水清明,碧绿如玉,鲜艳无比。水底全由大小不同的鹅卵石铺就而成,仿佛凤凰卵落入潭中似的,轻风吹过,泛起圈圈涟漪,倒影漂曳,妙不可言,恍若仙境。 仰望苍穹,三面峭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人在谷底,仿佛“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头顶上一片“U”字形的蓝天。 从龙凤潭上行至一山坡之上,有一院落。院落里有草房若干,这里便是“隋唐山寨”。据说,当年李渊在太原宣告为帝,推翻隋朝后,随命李世明帅十万大军去征讨刘武周,途径潭瀑峡时,就曾屯兵于此。看着空空的山寨,我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仿佛又看到了血腥屠杀,仿佛听见了兵戎相见时刀枪撞击的声响,仿佛又听到了厮杀时士兵们的惨叫声和人喊马嘶的声音。览毕山寨,我深有感慨:人活着为什么要争来斗去,而不能和谐相处呢?真可谓:“争名夺利一世雄,一命归西万事空。” 离开山寨,我们踏上去泉瀑峡的山道。 过泉瀑峡山门,入峡口,循路斜上行,路上侧有一石台,台上立有一尊青石碑。碑文记载:泉瀑峡又名老潭沟,全长3公里,两侧高峰耸立,气势恢宏,山雄水秀,峰高瀑急。相传泉瀑峡是曾经的天河龙王为解救云台山一带民间干旱之苦,不惜违犯玉帝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的栖身之处。石碑之后有一断壁,腰部有一石缝,一股清泉由石缝源源不断地涌出,跌下石壁,形成一帘瀑布,落入壁下的石渠之内,然后顺着山势哗哗地流入路下的清河里。顺台下的石阶而下,河中一座拦河坝拦住河水的去路,河水越过坝体,形成一幕长长的水帘,宛如舞台上拉起的幕帘。坝内一潭清水微波轻荡,一片白云浮于水面,两岸山体的绿色染绿了潭水。静观此景,令人陶醉。 续前行,峡内群山如画屏,山中花木如锦绣,脚下清溪如流云,彰显了泉瀑峡的风格。两岸青山绵绵,山峰高耸入云,谷中深涧幽潭,泉源密布灵秀。山青青,水秀山青风光好。前面高处有一石峰,形似宝塔。宝塔峰,高耸入云,雄秀兼具。 沿着平坦的游道前行,过一“人”字桥,突现一道狭窄石峡,宽仅五六米,两侧石壁直立对峙,水流沟涧,碧水默默,水面如镜,深而狭长。由于常年不见日月,峡谷幽邃,潭水冰凉,可称幽中之幽,这便是幽潭了。幽潭两岸,奇石峭立,泉源密布,水帘千丝万缕,相互交织,形成幽瀑,与幽潭交相辉映,互相映衬。瀑布洁白如练,姿态娇美。 入峡口,靠石壁右侧前行,石壁上有一股清泉流下。抬头仰望,石壁之上的一小洞里流出一古清水,这便是长生泉。凡经此处过的人都会伸手拘水而饮之,以求长生不老。 如欲继续前行,须登上一陡峭的栈道。这里曾是一古栈道,俗称:“路功”。据说此栈道是由古代一寡妇所筑。关于此处筑道,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可惜我们是自由行,没有导游陪伴,故,最终也没听到故事的内容。攀上“之”字形栈道,上面山坡陡立,丛林密布,林荫蔽日,夏日里灿烂的阳光偶尔透过林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影子。行走在林间道上,空气湿润,清新舒爽。林间鸟语不绝,仿佛群鸟聚会,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动物世界。 出林间,入河槽,巨石横卧,乱石纷杂,清溪石间流。人穿石间,击水游玩。游玩之余,抬头远望,前方两侧峭壁之上,南有独秀,北有双秀。双峰对峙,隔河相望,遥相呼应,宛如牛郎携子与织女隔银河相望。 缘溪逆行数百步,遇一小桥。桥南有一断壁,一组悬泉高挂壁上,一帘银瀑落下。泉瀑之下青苔丛生,绿荫遍布,串串水珠自然垂落,在阳光下奕奕放光,恰似孔雀落于山涧。此泉,即是“孔雀泉”。 跨桥而过,继续前行,登石阶而上,半坡之上有一石台,旁有一巨石,这里便是观瀑台。立于台上,迎面便是云台天瀑。云台天瀑,落差314米,属亚洲第一高瀑。此瀑上吻青天,下蹈石坪,凌空飘落,携雨抚风,宛若银河飞落,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天瀑跳崖,呼啸作响,震耳欲聋。天瀑落地,被摔成碎片,水花四溅,宛如碎玉。天瀑周围群峰竞秀,瀑下有一水潭,水光潋滟,碧绿如翡翠。潭前小桥流水,其侧为波浪石坪。奇特的波浪状石坪地面,恰似凝固的水波之纹。 泉瀑峡,以其奇峰、险崖、山泉、飞瀑、花香组成一曲美妙的沟谷交响曲。我简直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翌日晨,我们从岸上乘车来到云台山极品景点——红石峡。下车后,走下路左侧的一条小道,可见一石桥。行至桥中,桥下便是红石峡。立于桥上,可见红石峡全貌:一道峡谷,如遭斧劈,在地上形成一道狭长的地缝。峡谷两岸齐平,草木葱茏,两侧峭壁,红润秀丽,点缀着点点绿色,红石峡,峡深谷幽,碧水清流,宛若游龙,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 入检票处,我们顺石阶而下,至地面下68米处,只见峭壁之上有一条平躺着的“U”字形通道,“U”字口向外,游人行进在“U”字型游道里。刚入谷口,突然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行走在通道里,我们却安然无恙。雨水将两侧峭壁冲刷得越发红润了。峭壁之下,一潭清水明亮无比,宛如一面镜子,两岸峭壁倒映镜面之上,豆大的雨滴落在镜面上,泛起圈圈涟漪。此潭水面宽阔,宛如龙头,这便是首龙潭了。 沿游道前行,在一“S”型拐湾处,是一段狭窄隧道。过岩石隧道,复前行,峡谷渐行渐窄,游道下峭壁迂回曲折,峡内深处有一潭,潭水受两岸石壁遮挡,不见天日,水面平静沉寂,故被称为“眠龙潭”。眠龙潭口因受巨石阻拦,形成十来米高的落差,潭水冲出潭口,激流而下,形成一帘瀑布,落入瀑下水潭,发出震耳的怒吼声,如龙啸,如虎鸣。瀑下水潭,因地势开阔,光线充足,仿佛睡龙初醒,摇头摆尾,滚滚外游,此潭便是醒龙潭了。醒龙正如中华巨龙昏睡百年后终于醒来,横空出世,开始腾飞了。 从左边石壁通道跨过栈桥,来到右边石檐下的通道,继续前行,两侧石壁极度亲密,仰望苍天,仅可见一线天幕,这里便是一线天。这里绝壁高耸,魏巍对峙,两侧石壁最窄处,夹有一巨石,摇摇欲坠,人若穿行其下,难免会感心惊肉跳,因此,此石被称为“试心石”。通道里石壁和石檐上随处可见泉水汨出,顶部到处可见钟乳石悬挂石檐之上,晶莹的水滴滴答滴答地从头顶落下。此处钟乳石形成在石英岩上,白色的钟乳石在棕红色岩石的映衬下,显得素雅美观。此处山体相合,仅留出一线天地,宛如一条幽暗的岩洞,这就是所谓的“黑龙洞”,洞长30米,洞内奇景通幽,微风送爽。通道下涧水分切山体,形成狭长水潭,至幽至奥,此潭便是黑龙潭。龙落峡谷,咆哮着,翻滚着,冲出峡谷。潭中墨绿色的潭水映衬着棕红色的山体,呈现出明丽、鲜艳的奇景。 出黑龙洞,顿觉眼前一亮,峡谷变宽,约二三十米,豁然开朗。眼前又现一潭,水面宽阔,深水区水色湛蓝,浅水区水清见底,水底棕黄色的岩石映衬得水色棕黄,故而,此处被称为“黄龙瀑”。水潭两侧奇石遍布,形状千奇百怪。银色的潭水冲出一座棕红色的小石桥下的两个排水洞,形成两帘瀑布。这瀑布宛如黄龙喷水,又如少女的长发从桥洞倾泻而下,潇洒飘逸,落入谷底,这正是黄龙瀑。瀑布之声如急雨,如裂帛。小石桥两端各有一小石槽,两股清水飞流而下,仿佛老龙王的两条银白色的龙须。黄龙潭的水面平静,可泛舟潭上,可嬉戏潭中,亦可散步潭边。此处,既可闻涧内涛涛水声,又可看飞檐峭壁,险情奇趣。 黄龙瀑前不远处的清流之中,落卧着一块巨石,高约2米余,长约3米,宽约1米,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纹理自然,古朴悠悠,洒脱飘逸,乃大自然之杰作。这正是人们所称的“逍遥石”。 过黄龙瀑之上的小石桥,循黄龙潭左侧的游道前行,又现一潭。此潭水面平静,水静不动,此处即是卧龙潭。卧龙潭正如一条卧龙,温顺地趴卧在峡谷底部。潭前有一小桥,桥下留有一孔,潭水缓缓地从桥孔流出,顺着桥下的一道斜坡而下,汇入黄龙潭。卧龙潭下的清溪之中,有两块红色巨石从水中探出头来,宛如一对情人相拥香吻,这便是被称为“相吻石”的了。相传这是黑、白二龙王的龙女和龙子的浪漫化身。 越卧龙潭小桥,沿右侧石壁之上通道而行,其下石壁直立,壁下有一双巨大的山脚,山脚每脚五趾,脚趾清晰可见。山脚下是一潭清水,其色湛蓝,谷狭水长,犹如青龙,故名曰:“青龙潭”。 过青龙潭,见一小桥跨溪,越小桥,再沿青龙潭左侧游道前行。右前方现一峭壁,壁上青苔丛生,一道银瀑腾空而下,跌入壁下石谷,呼呼作响。飞瀑两侧各有一帘细瀑,飘飘洒洒,飞花碎玉,若线若珠,若隐若现,若天女散花。两条瀑布上下错落,一明一暗,交相辉映。此处便是白龙瀑,峪内第一挂瀑布,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且露,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 白龙瀑下便是白龙潭。白龙瀑冲下峭壁,注入潭中,泛起一槽白沫,宛如一条白色巨龙,乘势汹涌而出。白龙潭西侧是一顺谷而生的棕红岩台,由北向南倾斜,宛如一道冰川,又像一条大船。白瀑潭水由石阶飞落而下,形成一个狭长小潭——子龙潭。 循石台西侧峭壁的栈道而上,望着魅力无穷的白龙瀑,听着白龙瀑入潭冲击发出的呼呼的响声,我们终于走出了地面,登上了子房湖。从子房湖坝顶回头俯视红石峡,仅可见峡谷两侧草木繁茂,碧翠如玉,一道棕红色的沟壑掩隐其中。 红石峡,因其盛夏凉爽宜人,隆冬青苔卉莳草翠,故又称温盘峪。峡内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红石峡的九龙溪。红石峡集潭多,瀑美、峡险、石奇、崖秀、谷幽于一身,是一曲最美妙的山水交响乐。 离开红石峡,我们从路边乘车直去茱萸峰。车子转向,缓缓地行驶在山道上。山道渐行渐陡,愈行愈险。坐在车里,向车窗外看,车下是悬崖断壁,高约万仞,如若掉落下去,必定车毁人亡,粉身碎骨;透过车窗抬头仰望,山峰耸立,只见白云游动,缠绕山腰,望不见峰顶。很快,我们来到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道,叠彩洞。叠彩洞,是修武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前后历时八年开筑而成。大小二十三条隧洞,首尾相连,总长4.8公里,在山体内迂回曲折,在峭壁间重叠直上。洞之间隙,可远观平川,近观悬崖,上观奇石,下观沟谷,听鸟语泉声如琴鸣,闻花香岚气沁肺腑。 出"叠彩洞" 便到 "三秀峰"。峰上有一奇石,高四五十米,亭亭而立于百花翠林之中。从不同角度观之,则变幻为大灵芝、秀丽的村姑、着长裙攀山的摩登女郎。其峰含山秀、石秀、花木秀之意,故曰“三秀峰”。过"三秀峰",便到"西瀛观"。向西俯视,高峡平湖,尽收眼底,有"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之诗意;向南恰有"佛龛峰"迎面而立,又有佛祖升西天,"佛去龛空留"之意境。 ???????未久,车便到达茱萸峰下的停车场。仰望茱萸峰,高耸入云端,庙宇处峰巅,周围红墙环绕,庙堂之上琉璃瓦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山体之上,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 登上第一段台阶,台上立有一尊汉白玉雕像,那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维而立的。王维曾登临此峰,并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登云梯栈道,云梯陡峭,缓缓上行,回头俯视,人头攒动,人流如长龙。至峰下三分之一处,沿山道右行,渐行渐高,至环山半周处,山道又骤然变陡。有人看到陡峭的山道,仰望高处的峰顶,便望而却步,半路返回。我们原地休息片刻之后,继续上行。又行百十米,我们来到一个大石洞前。山洞背西面东,洞口敞阔,左有一棵高大的红豆杉树,右测石壁上刻有“药王洞”三个红色大字。入洞口,洞内宽敞,前有香案,洞内高处,敬奉着药王的黑色玉雕塑像。雕像并不高大,约有一米左右,黝黑铮亮。洞内香烟缭绕,烧香叩拜者络绎不绝,大伙都祈求消灾祛病,平安健康。 拜过药王,人们一路或攀登、或坦行,最后来到茱萸峰南侧一平台处。昂首仰望,峰顶就在上面不远处,但行路更难。由此至峰顶全是石阶,石阶陡峭,近乎直立。我们稍做休息之后,开始登这最后的,也是最艰难的一段石阶。 片刻之后,我们便开始由云梯而上,攀登茱萸巅峰顶。百十级台阶,我们尽然登攀了十多分钟,休息了三次。当我的最后一只脚踏上峰顶,我的两腿颤抖,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大汗淋漓了。茱萸峰,海拔1308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伫立茱萸峰顶,环顾四周,但见群峰连绵,峰涌云动,如临仙界。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一条金带飘落在中原大地上,使我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使我萌生“登山莫问高,山高我为天”的气概。 登茱萸峰,使我顿悟登山的乐趣不在于山之高度,亦不在于山有何物,而在于征服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也就在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征服自我。 第三日早饭后,我们打了辆出租车便直往峰林峡。峰林峡与青龙峡同在一线上,地处岸上服务区之西。峰林峡以其山水交融的翡翠湖为主体,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被誉为“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更有“云台天池”之美誉。 境内十里平湖宛若一条在峡谷中漂浮的玉带,岛屿星罗棋布,周围峰峦起伏,水面波光粼粼,碧如翡翠。 入山门,乘上景区服务大巴,我们来到峰林峡天王峰停车场。一下车,我们便随众游客沿游道而下,行走在景区内的林间道上,透过林间缝隙,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二王峰。二王峰是座石峰,峰不算高,但山体上长满了柏树,翠绿俊秀。二王峰与下山道间形成“V”字形状,我们很快下到“V”字底部,然后开始向二王峰上攀。登峰台阶甚是陡峭,上攀非常吃力。登上二王峰,峰顶观景台正中央立有一青石碑,上书“二王峰”三个红色大字。立于石碑后,凭栏俯视峡谷,谷内之水呈“丫”字形分布,其色湛蓝,仿佛天蓝色的绸缎随风飘落于峡谷似的。“丫”字的交叉处上部有两个连接山根,且一字排开的小岛,若连若断,活像一条爬着的、静静不动的,准备随时出击去抓捕猎物的鳄鱼,唯妙唯肖,这便是仙人岛。峡谷两岸,峰峦起伏,形态各异,翠绿俊秀,好美的一幅天然而成的山水风景画呈现于眼前。 由二王峰下行,来到缠山腰而过的平缓游道上,继续前行,一条石阶顺山势而下,一直通至悬崖绝壁处。悬崖边缘建有一观景台,由此俯视翡翠湖,水面宽阔,水天一色,蓝如宝石,晶莹剔透,被嵌于山谷之中。两岸山色青翠欲滴,悬崖峭立,群峰林立,峰林奇特,大小不一,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游僧道长,有的像怪兽,奇峰秀岭倒映水中,犹如仙境,美妙至极,令人陶醉。这山色、水韵胜于杭州西湖,不亚于天宫瑶池。 离开观景台,拾级而上,我们向峰林峡的制高点天王峰攀登。远望天王峰,其形状极似玉皇大帝坐于大殿之上的画像,给人威严庄重,君临天下的感觉。这令更多的人想去探究其神秘之感,故凡来此者,无人愿意放弃此景点。大凡美景必生于险要之处,天王峰亦然。通往天王峰的山道狭窄陡峭,攀爬之难可想而知。待最后登山天王峰顶,我的衣服几乎能柠出水来了,人也近乎虚脱了。 站在天王峰顶,顿觉心旷神怡,觉得自己离天很近。山下白云朵朵,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动。一片片白云从眼前飘过,我伸手想抓一片来搽搽汗,可惜抓不住。极目远眺,远处群山巍峨,被朦朦胧胧的薄雾笼罩着,看不清其本色。静观四周,奇峰秀岭尽收眼底,满眼都是碧翠的世界。,纵观整条峡谷之水,谷底悠长、湛蓝的翡翠湖望不到尽头,宛如一条巨大的青龙蜿蜒游动在峡谷间。我游览过大半个中国,没有哪个地方的景色能胜过此处。我简直惊叹于这里的山水了! 沿着天王“脑袋”下的石阶而下,两侧峭壁悬崖,俯视两侧,头晕目眩,我真正体会到“险处不须看”的含义了。顺着山道,我们来到天王峰码头。码头上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们买了船票,只好在一旁借等船之机休息。 过了一会儿,船来了。游客们纷纷登船,人满船动,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水上之行。船在水面上缓缓行进,船前的湖面渐行渐阔,两侧山体的绿色倒影在水中,使整个湖面变成一块硕大的绿色翡翠嵌入峡谷之中。船行过后,后面形成一垄垄的白浪。周围的景色令游客们兴奋之至,惊叹不已,唏嘘之声此起彼伏。 行进中,船的右前方惊现一峰,下面岩石裸露,石壁峭立,峰顶草木青翠。高处一巨石形若菩萨,菩萨对面不远的低处有一块小点的石块,形若孙猴,似在叩拜菩萨,构成一幅完美的“孙猴拜菩萨图”,形象逼真,生动感人,不由得让人想起电视剧《西游记》里的情景。 船行进不远,左前方又现一峰,其状极似雷峰塔,塔身长满了青草和灌木,郁郁葱葱的,又特别像是一座翡翠塔,高高地耸立在湖的左岸岩石之上,仿佛海岛上的灯塔,给过往船只导航。 再前行,又现一峰,形若唐僧打坐,唐僧面前低处一峰,其状若猪八戒。整幅画面恰似猪八戒拜师,惟妙惟肖,令人惊羡不已。 继续前行,迎面又现一峰,其腰部惊现一洞穴,其入口大若窑洞之口。入口周围长满草木,据传这里是天兵屯兵处。 复前行,水面更加宽阔,约百余米。迎面现一大坝,坝体中间向库内凸出,坝顶中部有七孔曲线形溢流堰,上有拱形椼架桥,坝下方正面有“焦作市群英水库”七个红色大字,光耀夺目。这座水库因库内水色之绿,被称为翡翠湖。群英水库,始建于1968年11月,耗时两年多,于1971年7月竣工。水库总库容两千万立方米,最深五十五米。这座水库又是在那红色年代农业学大寨的成果之一,它是20世纪中国大坝建设史上的一朵奇葩,已跻身于世界名坝的行列。汛期洪水暴满时,洪水从坝顶飞流而下,落入坝外一百多米深的谷底,形成气势磅礴的瀑布景观。每逢此时,飞瀑如银龙疾下,颇有“殷雷鸣空谷,天河落九霄”之势,在万道阳光直射下,飘落的水瀑折射出色彩斑斓的彩虹,似长龙卧波,神奇壮观。 船由此处掉头,我们笑语不绝地乘船回到码头。然后步行,顺峡谷而出,来到缆车登山处,乘缆车上山,回到天王峰停车场。站在停车场边缘,再回首,览峰林峡全貌,峰林峡,青峰如林、峡深谷幽、溶洞神秘、湖波浩渺,水碧柔美。这里有名峰三十六座,著名溶洞二十余处;峰林峡,湖面迂回曲折,宽窄相间,融山之隽秀,水之神韵为一体。它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太行山深处,把祖国大地装饰得宛如仙境,使山外的人为之而倾倒,为之而销魂。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