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审美》 |
正文 | 《审美》 * 人类的初始,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劳动、温饱是满足初级社会需求的唯一条件。之初,使用工具及用品不是为了美,而是为实用。经长期生活,改革、创造,才开始制作适合人体工学及顺眼的工具,顺眼是和谐,也是审美文明的开始,审美产生于人类活动的实践中。 审美意识是艺术中最初的一种理念。人不只是在镜中审美自己,还用自己的观念、审美别人。在审美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修饰方法,为自己可用。于是审美思维就不断进步,以致把审美理念向社会建筑,街道绿化,居住环境,使用工具等扩展。 审美在生活中不经意出现。人在参加社会活动时都会用心打扮一番。如女人化妆,修饰脸型、发型,选择比较适合外事活动的服装及装饰品。男人修理胡须、理发,擦亮皮鞋,或者干净的轻便鞋,找一件得体的外套等。这些过程都是审美意识的表现。 审美常被社会现象所左右,跟风与时髦是审美怪状产生的根。 怪状较明显的年代如下: 一、民国初年,男人、女人从清代满族服饰急转变为民国的长衫旗袍过程,再后,留洋的人带回西式服装搭配,使残留清朝服饰的人们在民国时期慌了手脚。受外来影响,新奇、羡慕、无我的人们不知所措。一段时间穿出四不像的服装搭配,上西下古,戴博士帽、留着小辫,旗袍配西装,再披上满族的毛外袍,自认为很美。 二、文革时期的盲目追风。服装以草绿色为主,无论男女、青年,带绿帽子是那个阶段的时髦!年轻女孩子跳舞时还扎“武装带”军队用的皮带,不爱红装爱武装。后期学港风,穿紧身衣,喇叭裤。留长发、小胡子,穿大翻领。觉得洋洋得意,人的审美意识错乱! 三、改革开放、眼光崇洋。西洋潮流侵蚀大众思想,民众忙于改装。于是西装革履,洋裙高跟,满街游。以致少数民族都不好意思穿自己民族风情的服装了。以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西化。而今的汉人也没有自己的代表性服装嘛。我到民族村寨摄影,很难找到民族自己的服饰,除了重大的节日穿一次,平时都着现代服装。因为不适合自己民族特色,所以服装搭配别扭。 四、照相馆,准备了许多搭配奇怪的衣服、让赶时髦的人过瘾。照像馆只知道照相这个词,因为照相是固定模式。外面拍摄才称摄影,更不明白摄影为什么还加艺术两字。照相的固定动作是一本正经的造型。集体照相是统一服饰,站整齐,不许动,注意,开始!这叫庄重! 审美艺术是个体风格与社会和谐的综合体。审美不应照葫芦画瓢,一成不变!花儿为什么不统一色?植物为什么各具形态,人呢?人不是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真的不能用更好的词汇形容人的,万姿千态,肤色各异,神情变化了。人自己的审美是什么?难道、除了西欧,亚洲就没有自己的风格?除了跟风,赶时髦,就没有自己的审美观念?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及形成一种自己的审美观念呢?当然有,那就是民族风格!当人都广范学习、观察、认知世界中所见的美,应该是大多数国人所赞同的,并自己也觉得是美的东西,储藏在大脑中,经过筛选留下适合自己的,然后尽情发挥。关键是适合自己的审美意识、才是我们自己的。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应鼓励、发扬各民族特色,爱自己的特色美!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理念。 审美观念是不断修养出来的个体及共同体认可的普片性及和谐的统一性。审美观念由个体成型,并不断进取。审美共同体应该允许审美多样化、并善变,才有万花异放的光彩、美我中华,让美在祖国大地尽情的展现! * (首发散文网)文:于正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