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多想再吃一回妈妈熬的肉稀饭
正文

文/文仕红

70年代的生活是极其艰难的,尤其是猪肉供应极为紧缺,须凭票供应。没有肉票你是无法割到猪肉的。我亲眼看到,父亲为了割上一斤猪肉,硬是寒风中排了一天的队,最后才割上三两猪肉。

那时农民要吃上一顿肉,更是难上加难。要等到快过年的时候,生产队的公猪圈才会开栏杀猪,然后根据你出工所得“工分”的多少来分配。除了分猪肉,还要分稻谷和小麦。母亲是个勤快人,出工积极,一年中也极少请假。但最终分得的猪肉只有5斤,稻谷300斤,小麦200斤。这便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好在父亲是村小教师,每年生产队会分配给父亲500斤稻谷抵作工资,除此之外,所在公社还会每月发给父亲1斤肉票。一年12斤猪肉,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算是“大户”了!

但这点粮食是无法满足一家人生活的。和其他农户一样,必须与红薯、洋芋、南瓜,包括野菜和着吃,且一天只能吃两顿。上午十点吃早饭,下午三点吃午饭,也可叫晚饭。俗话说“馋狗饿学生”。我和弟弟学业繁重,且正长身体,平时吃红薯还能忍受,因为我们还有盼头,那就是每月底的加餐——肉稀饭。

那是最令人盼望,也最令揪心的日子。父亲会一大早到县城的猪肉供应点去割肉,我和弟弟,会一直守在村口的大槐树旁,直到父亲回来。母亲也不催促我们做家庭作业,她心里一定和我们想的一样,那就是父亲快快把肉割回来……

在村口数次翘首,终于见到父亲的身影。我们老远就会喊“爸爸,爸爸……”。如果父亲老远就回答,说明今晚可以吃到肉稀饭了;如果父亲一直不答应,那一定是没有割到肉。全家都空欢喜一场。郁闷之情,父母亲不便在孩子面前表露,而我和弟弟却因极度失望而感觉揪心的痛,好多次我和弟弟还在被窝里流下来眼泪。

当然,失望的时候并不多,父亲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有时是一斤肉,有时只有半斤。肉少人多,如何让全家人吃得舒心,母亲没少绞尽脑汁。熬肉稀饭便是母亲的创造,把肉切成丝状,和着大米来熬,这样油水既不会流失,因为有米饭,还能吃得很饱。母亲心灵手巧,会在肉稀饭里点上几滴香油,待到要煮好时,再加上几颗葱花。盛在碗里,热气腾腾,满屋都是肉香和葱花的味道。这天下的美味,即使是拿皇帝来换,我也不会愿意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土地包产到户。国家允许家庭养猪了,母亲干劲十足,每年都养上一头300多斤的大肥猪,家里再也不为吃肉发愁了。肉稀饭也就没有再熬过。

星期天无事,便嚷着妻子熬肉稀饭吃。在我的教导下,妻子如法炮制,闻起依然喷香,但入口却腻得要命。女儿吃了两口,便“哇哇”直吐。我也是皱着眉头吃了一碗。为什么妻子熬的肉稀饭没有母亲熬的香呢?是现在的猪肉肉质不同以前了?还是“时运之移人也”?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