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我总有一个目标
正文

我总有一个目标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该有自己的目标。

据父母说,我生于1971年正月21日早晨6一7点左右,属猪。后来俺娘也许是想知道孩子今后的命运如何,瞒着爹,偷着用五个鸡蛋找算命的先生给我算了一卦,算卦先生问好我的八字,神算了一番,说是金命,钗环金。“金木水火土”五行,我的命排笫一,很好,至于是乱七八遭的什么金,咱不在乎它了。为啥?因为这是父母赐予你的,不是你可选的目标,只有感恩待德。

"学点东西,别以后在家耪大地。"这是爹娘给我规划的第一个学习目标。1978带着爹娘的期望,带着自己的奋斗,带着半学习半干活。经过5年小学的无知和努力,终于考上了初中。当时考上初中,已经是很幸运的。记得三个村孩子组成的中心小学五年级班,共九十多个孩子,考上才十多个。

“考上中专,就吃公家饭了!”这是1983年上初中时,带着这一改变农业户口的目标,一开始激情勃勃,信心满怀。正赶上改革开放,农村推行包产到户,由于家中地多劳动力少。放学后就马上到地里帮助父母干农活,一年中麦假、暑假,基本上都是干农活,学习的时间很少。又赶上上初二时长了一场大病,将近半年都没有上学,学业基本荒废了。那是的升学率很低,记得当时的乡中心中学,我们那届初三毕业班一共四个班,将近二百五六十学生,也就是考上五六个中专,十多个高中。不退追究原因,但目标是破裂了……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1987年上高中时的口号和目标。三年的阳信县第四中学,1989年改称为阳信县弟一职业高级中学,及見在的阳信县职业中专的前身。职业高中取消了升学指标,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美其名曰为当地农业服务。虽然没有改变自己务农的命运,但是脱离农村的想法一直没有消散。

“闯社会!”1990年毕业后,爹娘又找四叔说上滨州卫校农村班,感觉没出息,决定出去闯荡一翻。于是背上行囊,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与老家相隔400多里地的东营市,到胜利油田胜釆基地油管厂。进入车间,抬油管、擦油泥。记得当时油管厂的厂长张太祥,山东成武县人,对我还是不错的,在得知我是高中生后,把我调到办公室干了5个半月的办公室文秘。

“跟着政府混!”1991年春节过后,正月,正准备回胜利油田,流坡坞镇政府招第一批合同民警,7选1考试录取。在干合同民警期间,跟着政府干的事现在想起来是后怕和自责的。那是正赶上计划生育的高潮。每天跟着乡政府的人员对超生户进行抄家,抓人,甚至扒房屋。再就是收缴公粮,挑河挖沟干监工,做的确实有点不地道。提留1991年9月份,裁剪临时工,下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1991年10月份,阳信县招收“百千万”工程,以当年全县高中生6选1的比例,考取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一年专业课,共18门课程全优,在100名学员中荣获第三名优秀学生。(共5名)

“英雄有用武之地了!”1992年毕业后,分到阳信县银高乡政府,(及现在的金阳办事处)由于是临时工,不在编,处处掣肘。1994年,乡镇实行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改革,由于不在编制,被下岗了。

“听天由命!”1995年阳信县人民医院混日子至今,一事无成,上愧对父母,下耽误孩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就是我现在的目标……

人在目标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