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哪吒亦成殇
正文

这个暑假火了一部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而且享有“国漫崛起,灵魂燃烧”的美誉。导演的大胆创新确实很成功,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如果不是影片中出现“哪吒”这个名字的话,根本看不出来那是曾经的“哪吒”。

但既然是创新,何不彻底的创新,重新设计一个全新动画形象,重新起个名,为何还要粉碎古人塑造的经典形象?

【一】“哪吒”形象的来历

经典的“哪吒”形象主要集中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部作品里。《封神演义》系统地记述了哪吒的生平,《西游记》中哪吒并非主要人物,作者只是对他进行了概写。两部作品的成书时间相近,两位作者独立成书。虽然两部著作因所宣扬的宗教立场不同,在“哪吒闹海的年龄”,“哪吒莲花化身再生”和”给李靖玲珑宝塔,让哪吒认塔为父”几个细节描写上有所不同,但两位作者所写的故事梗概相同,且他们所刻画的哪吒形象在精神上是一致的,由此看来,“哪吒”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两位作者都汲取了民间创作的精华,进行了加工整理。

【二】“创新的形象”是否发扬了经典?

《封神演义》中所刻画的哪吒形象很生活化,哪吒是天上的“灵珠子”,“奉玉虚符命,应运下世”,做姜子牙伐纣的先行官,非私自下凡,又托生在陈塘关总兵李靖家中,而且还有一位地位尊贵的师傅——太乙真人,一出生就赠其法宝乾坤圈、混天陵,是个官二代兼富二代。正因为他尊贵的出身和显赫的家势,所以身上满是富家公子的骄纵任性甚至有些狂妄自大。但书中所刻画的哪吒,其言行举止却是很有教养的。例如,暑热时节,哪吒想出门洗澡,必是先“禀过母亲,方敢前去”。但是电影“魔童”中的哪吒一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形象。通过到处搞破坏,搞恶作剧整人来刷存在感。这两种形象在一起对比,哪一个对孩子的影响好,不言而喻。孩子的特点是看什么学什么,眼里看到什么,心里就种下什么。孩童时期是孩子的言行举止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孩童期形成并且定式后,就很难纠正。就好比一棵小树,必需从小把它给扶正,合理地删其枝叶,小树才能成材。虽然这种过程是很束缚人的,也是痛苦的,但这又是必需的过程。人,都喜欢随心所欲的自由,但过分的自由结果就是不自由。如果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出好习惯,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等长大后再想培养,既痛苦还没有结果。小朋友们在看过电影后,先不说能不能学到魔童哪吒“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志气和决心——就算是学到了,又是往哪个方向去掌握,但魔童哪吒身上的玩世不恭和搞恶作剧的作派肯定能模仿的很好。电影越火,孩子们越是模仿得理直气壮。

《封神演义》中,哪吒到东海嬉水,不屑一顾的打死了御笔钦点的巡海夜叉李艮,后又打死了身为正神的东海三太子敖丙,并抽去其龙筋。连伤两命,闯下灭门之祸,哪吒不以为然。东海龙王敖光找到李靖算帐,李靖问清情况属实后,选择让哪吒去面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是选择包庇。人,有了责任意识,做事的时候才会有所顾忌,不再肆意妄为。李靖并非不爱自己的儿子哪吒,当李靖一剑劈开夫人生下的肉球,见跳出个粉妆玉琢的小孩时,喜欢的不得了。《封神演义》中写到李靖夫妻对哪吒是“恩爱不舍”,而且三个儿子中,李靖只把哪吒一直留在身边。但面对如此大错,李靖明白:就是再爱儿子,也不能包庇纵容。

哪吒找到他的师傅来帮他解决问题,也许是太乙真人别有远虑,此事,太乙真人帮哪吒兜了,因此哪吒不但没有反思和收敛自己的行为,又把前去天庭告状的敖光痛打了一顿并揭了敖光的龙鳞还侮辱敖光。

东海的事还没完之时,哪吒又误射了石矶娘娘的碧云童子致死。石矶娘娘找其算帐时,他又故意打死了另一名童子——彩云。太乙真人又一次帮哪吒把事兜了,而哪吒也自恃有师傅的帮助,并不把石矶娘娘放在眼里。

哪吒可谓是一“作”再“作”。后来敖光召集四海龙王奏准玉帝,兵逼陈塘关,捉拿了哪吒父母。到最后他的师傅太乙真人教给他化解危机的办法就是——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才救回父母。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封神演义》中的李靖这个父亲形象太自私,太功利,其实不然,只是因为哪吒不是犯了小错而是闯了大祸,人命关天。李靖替他兜的话,全了父子之情就伤了天理人情。

按书中所写,哪吒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犯了一千七百杀戒”,才屡闯大祸,但无论是什么原因,祸闯下后,就要承担责任。所以后来哪吒再生后追杀父亲李靖,太乙真人借机几次把哪吒送到道友那里,借道友之手惩戒哪吒,让哪吒在一次次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中磨去杀性。

《封神演义》中所塑造的哪吒告诉人们:一个人,你“作”可以,“作”的时候不听人劝也可以,但“作”完以后要承担责任,不能只“作”不承担责任。“责任感”会让人成长起来,变得成熟。哪吒正是在承担责任中磨灭了自己的杀性,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正神,在后来的伐纣征战中屡立战功,造福百姓,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正义之神。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哪吒,他再“作”,自始至终没伤害过普通百姓,相反的哪吒始终牢记自己“助武伐纣”、造福百姓的使命。

而电影所塑造的魔童哪吒,每次出去伤害的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每次做完坏事后,又都有父母帮他兜着,所以他才可以肆无忌惮的一犯再犯,无所畏惧,因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很多时候,孩子没有责任感,做事不顾后果,就是因为家长兜的太多,而且兜的不正确,该兜的兜了,不该兜的也兜了。

人一旦没有责任意识,不需要承担责任,只行使权利的话,后果是很可怕,他可以无限制地“作”,无限制地作恶,只是因为不需要承担责任,就没有什么可忌惮的。

这一部励志的鸡汤电影,结局很美,在李靖夫妻无限兜底的“爱”中,哪吒最终战胜了自己的魔性,选择成神,但通过电影中的画面,很容易发现,哪吒成神也是以伤害了很多普通百姓的性命为代价,他每一个华丽的出场都是多少房倒屋塌,他的成功是由多少普通百姓的牺牲为代价。以李靖夫妻的身份,他们兜的起,如若哪吒托生在普通百姓家庭,如果他的父母没有这样显赫的身份、地位,结果会如何不言而喻。如果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大约像这样“作”一次,就万劫不复了。

电影故事很理想、唯美,魔童哪吒在父母的“兜爱”中良心发现,选择成神。而现实很苍白,“魔童”们不会想着怎么“成神”,更多是在面对恶果时,怪一直替他们兜着的人兜的还不够。现实中有多少“魔童”们正是因为有父母、家人兜着,有的甚至是织成了一张网替他们兜着,结果把他们兜成了“魔王”,更加肆无忌惮。

经典的哪吒在责任中成长,创新的哪吒在美好的愿望中成长,创新的形象并不比经典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更好。

【三】守护经典就是守护文化

作者借助哪吒由魔成神的故事,所表达的“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的思想很好,但如果重新创造一个形象效果会更好。葫芦娃、黑猫警长、蓝精灵……这些形象都创造的很成功,作者也通过他们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塑造一个形象很难,但毁坏一个形象很容易。对于那些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很好地发扬他,那就好好地传承,而不能去毁坏。“哪吒”已经成了一个符号,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一个载体。岳飞、叶挻、雷锋……是真实存在的英雄,哪吒、孙悟空……是艺术加工而来的英雄,一实一虚,但他们身上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

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把一个经典的正义之神变成了一个魔,从此哪吒亦成殇!当这一代的孩子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再提到哪吒,他们还能从哪吒那学到什么?当有人再给他们介绍、讲解哪吒时,他们还能接受和理解经典的哪吒形象吗?要知道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的影响力之大是无法想象的。电视剧《少年派》中有个小片断:三个小朋友在玩一款手机游戏,游戏中,诸葛亮成了厉害的法师,貂蝉有着无限放风筝的绝技,最惊人的就是唐朝诗人李白竟也穿越到三国成了能三步一杀的刺客,当然也有可能穿越的是另外两位。林大为在旁边说了一句:“李白是诗人,怎么成刺客了!语文老师是怎么教你们的?”结果三孩子立刻回怼道:“你懂什么呀?”林大为只好弱弱地回一句:“这点常识我还是有的。”

到底是谁不懂呀!明明都是常识,可孩子们都不再知道,这多可怕!因为孩子们脑子里收集到的都是一些错乱的信息。没有哪个语文老师会这样教学生。但老师教的正儿八经的“常识”,学生们反到记不住,而影视剧及网络游戏中那些错乱的信息,他们却记得很牢,并以为是正确的。网上经常会传出一些学生们的“逆天答卷”,看了让人捧腹,然而捧腹之后,却是一阵寒战。会有这些逆天的试卷,那些错乱的信息“功不可没”。

也许有人要说,正是这些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才使得那些经典形象“活”起来,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些形象。看似很有道理,仿佛劳苦功高,但是用这样的方式让那些形象“活”起来的时候,正是那些形象死去的时候。与其记住一个错乱的形象,不如不要了解,留待以后了解正确的信息。

守护经典就是在守护文化!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