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疫情之后,中国将会怎么样 |
正文 | 疫情之后,中国将会怎么样 傅伯勇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现实的中国,既有铜墙铁壁的一面,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面。铜墙铁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亿万党员和干部职工铁的工作作风,万众一心的群众基础,千千万万慷慨以赴的无名英雄,等等。脆弱不堪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身健康安全的淡漠意识,对大自然缺少敬畏的轻慢态度,法治支撑能力不足,医疗卫生事业、城市治理能力、急难险重应急能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短板,城乡居民高额负债的生活压力,人居环境的功能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这次疫情,对于中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因感染医治无效死去了那么多人,还有那么多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暂时也会因疫情影响出现短暂疲软。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短板,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克服和纠正,中国以后的发展必将更顺畅、更持续、更健康、更优质,中国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通过疫情,在未来的发展里,中国将会在以下这些方面有重大改变。 一、健康生活,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旋律 “什么都不重要,健康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生命才重要”,这是这次疫情中人们形成的一致共识。在这一共识下,人们将会追求健康、学习健康、管理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人们将会树立健康新形象,改变过去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不吃不干不净的“野味”,过上健康、优质的阳光生活;人们将会合理搭配自己的膳食结构,规律用餐,保持营养平衡,维持身体健康;人们将会注重运动,坚持锻炼,动静相宜,保持精气神;人们将会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人们将会积极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整洁卫生、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将会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人们将会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抱幸福生活。 二、尊重自然,将成为国民行事的基本遵循 达尔文说:“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征服大自然。”甘地也说:“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按照钟南山院士及其他权威专家的分析,很大可能就是最初的患者吃了受感染的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导致的疫情,而根源来自蝙蝠,结果是“蝙蝠没有病,人类却病了”,如果果真如此,那么这个代价则是不值得的。现在,国家明文规定,要“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和职责分工,突出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对竹鼠、獾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在其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对其他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一律严禁进入市场。”痛定思痛,通过这个惨痛的教训,以后人们必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三、医疗卫生,将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们谈国家实力主要谈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几乎是以GDP论英雄。但在疫情面前,没有强大的医疗卫生实力支撑,一切都显得不堪一击。医疗卫生实力强大,不但能够让广大民众预防病、少生病,还能让广大民众在陷入困厄时获得更多救治的可能。在这次疫情面前,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城市显得那么无助,就是武汉那样的医疗强市,无论是床位数、医生数还是三甲医院数,也在疫情扩散面前捉襟见肘,不得不迅速修建雷神山、火神山和若干方舱医院。之前,“养老教育医疗”是国家推向社会、推向市场的“三驾马车”,这场疫情,让人们明白,医疗卫生是基础责任中的基础,政府应该兜底,不能简单让渡于社会和市场。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要求,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具体包括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的内容。可以看到,针对在抗击疫情中最受关注、影响较大的疫情预警、防控治疗、物资保障以及医保、救助制度等事项都提出了要求。以后,无论加强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还是补足地方层面的医疗资源建设短板,抑或继续扩大医疗领域的财政支出,都将是国家建设的重大方向。 四、城市治理,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课题 这场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否则就会进入一种无序状态。在这次疫情之初,城市治理也暴露出一些统筹不力、反应不灵、应急迟缓、盲目一刀切等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就是好事。在下步城市治理工作中,将会坚持以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为导向,着力提升城市工作统筹领导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快速处置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快推动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现代化,动员鼓励作为城市主体的各个阶层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之中,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政府与社会多元共治格局,实现城市治理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全域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准确快速应对城市治理中的急难险重突出问题,进一步打造生态、开放、活力、灵敏、精致、安宁的现代化城市,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生活保障,将成为人们投资的基本底线 之前,很多人受美国等西方国家“超前消费”观念影响,习惯了疯狂加杠杆,疯狂负债,盲目大量购置固定资产(尤其是房产)、大量投资经营活动,以当前的“太平日子”为前提,去设计和准备自己的日常生活。殊不知,疫情面前人们才恍然大悟,流动资金才至关重要,很多家庭,特别是房贷、车贷等家庭,“家底”原来撑不过两三个月,有些家庭甚至被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以后人们在日常生活安排和理财投资方面,将会更加慎重和理性,将会遵循这些原则,即:综合考虑自己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安排,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合理考虑现实承受能力与未来预期目标;兼顾盈利目标和止损目标,做足功课,不盲目投资,避免贪婪和无知造成的恶果;坚持低风险创业或者投资,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设定相应的收益目标;注重家庭资产合理配置,将留足至少一年半载必要的家庭生活开支,余钱再去进行投资经营。 六、人居环境,将成为人们购房的关键前提 这场疫情,不仅让人们意识到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家”绝不仅仅等于简单的房子,还包括所在城市(农村)、所处地段、周边环境乃至小范围内的治理情况等。没有公共配套设施,尤其是医疗等服务机构,可能就没有一切。未来人们在建房或者购房时,将会更加注重人居环境,会首先选择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的人居环境;特别会重点选择,居住舒适,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体中国人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期影响我们的,还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还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这必将促进中国沿着良性发展道路不断迈进。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