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被遗忘的开国名将
正文

被遗忘的开国名将

大明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在河北的枊河川境内,一位大将军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坚强的拖着病体在正在搭起军营之中四处巡视着。这位将军就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说起明朝开国时期的历史名将,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徐达,而不会想到除了徐达之外在朱元璋的手下还有另外一名得力干将那就是常遇春。他的事迹很少有人会知道,那是因为他早已被人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又或者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不求名利而又默默无闻地为朱元璋肝脑涂地的效忠,所以后来的史官们对于他的事迹记载的不是那么的详细。

此时的他,正一边巡视着军营搭建时候的进度和情况,一边正在憧憬着这次得胜凯旋而归皇帝会赐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奖励。然而正在这时,他忽然间感觉胃里一阵剧烈的疼痛紧接着一股血从他的肚子里不安分跳出了他的气管,吐在了地上,血已经染红了他那花白的山羊胡子。他用手抹了一把刚刚吐出来的鲜血,抬起头看着那没有星星的暗淡夜空,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他今年还不过四十岁,后面还有很长的日子要过,他不甘心就这样死掉,他还没有带着他的部下回到南京到太祖皇帝朱元璋那儿去领功,怎么能就这样死掉呢!想到这儿,他不禁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

这时,一名士兵正急匆匆地跑来向他汇报:“禀报大将军,军营已经搭建完毕。”听完那名士兵的汇报后,常遇春有气无力的回答说:“好了,下去吧!叫部下们好好休息,明天赶回金陵去论功行赏。”说罢,他向那名前来汇报的士兵无力的摆了摆手;当他向那名士兵摆手的那一瞬间,他感觉眼前的那名士兵一下子变成了两个人,紧接着他看到那名士兵的两个身影正在他的眼眶里打转,慢慢的他便失去了知觉,丢下他手中的长矛,晕倒在地上。那位士兵见到他晕倒在地后,急忙跑过去把他扶住,并不断的在他耳边呼喊:“大将军,快醒醒,大将军。”过了大约一个多时辰,在大帅的营帐里,常遇春正静静的躺在卧榻上,一个军医正在为他把脉;在大帅的营帐外,“常”字旗还在夜风之中毫无生气的轻轻飘舞着。当军医为他把完脉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夫,我父亲怎么了?”说话的这个人是他大儿子常茂,军医没有回答常茂的话,只是闭上双眼一言不发;这时候,常茂便生气了,他向那名军医喝斥道:“我父亲怎么了?你倒是说话呀!”而那名军医见到此情形后,无奈地说道:“常将军因为长年在外征战,积劳成疾,此病因拖太久,已无法医治,老夫已无能为力也。”“你胡说,我父亲现在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可能会医不好?”说罢他抽出他父亲常遇春送给他的佩剑架在军医的脖子上,威胁道:“你快点给我把他医好,不然休怪本少帅剑下无情!”这个时候,常遇春醒了,他发现自己并没有死,但是离死期已经不远了;他轻声的对他儿子常茂劝阻道:“茂儿,不得无礼,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让他走吧!”于是,常茂便收起他手中的宝剑,很不情愿的对那名军医说道:“你走吧!”军医于是对常遇春说:“谢将军不杀之恩,老夫先行告退。”说完,军医很快的便离开了营帐。军医离开后,常遇春便命令他的部下们全部离开,只留上了他的大儿子常茂还有二儿子常升和三儿子常森。“你们三个知道为父为何让你们三人留下吗?”听完父亲的问话后,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孩儿不知。”常遇春躺在卧榻上艰难的用尽肺里边儿呼出的那最后一点气力,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把他今天想说的话全都说给他的儿子们听,不然就来不及了。“茂儿、升儿、森儿,你们都是为父的好儿子,为父为你们感到骄傲。”当他把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忽然间咳嗽了几声,他的这声咳嗽顿时让他的三个儿子内心感觉一阵酸痛,他们都想劝父亲这个时候不要说话留着这口气好好休息,但是又怕这样做会让父亲不高兴,反而还会加重父亲的病情,所以便同时决定先暂时把劝父亲休息的话先咽下去然后硬着头皮听父亲把话说完。咳嗽一阵子之后,常遇春接着说:“你们知道为父为何要如此效忠于大明王朝吗?那是因为大明乃我汉家之朝廷;想当年,蒙古鞑子入侵我大宋王朝残杀我汉家百万子民,使我们汉人做了他们将近一百多年的奴隶,这笔血海深仇,我们汉人永远都不会忘记。而如今我与徐达将军挥师北伐,攻克元大都,使得顺帝小儿狼狈逃回蒙古大漠。这也是为父做过的最为骄傲的一件事,因为为父为全天下的汉家百姓灭了蒙古鞑子这帮狗贼,还原我大汉江山,为父就是死也冥目了。”常遇春的话刚一说完,他的大儿子常茂突然间一下子跪倒在榻边然后紧紧握住他父亲常遇春哭泣着说:“父亲,您不要说这样的话,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等到了京城,孩儿一定会求皇上请最好的御医把你治好。”常遇春则十分坦然地面带微笑说:“为父恐怕等不了那一天了,但是为父却有一个心愿,需要你们三个共同去完成。”“请问父亲,是什么心愿?”二儿子常升问道,常升和他哥哥常茂比起来要乐观许多,他不像常茂那样的悲观,脸上也没露出半点儿悲伤的表情,表现得尤为冷静。“我希望你们三个在我死之后继续效忠大明王朝,继续效忠洪武大帝,大明是为父辛辛苦苦为你们打下的江山,能为大明的江山社禝而死,为父此生足矣,只可惜为父不能继续再为大明效力了,但是你们要记住大明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誓死也要保卫大明。”“父亲,孩儿发誓一定要誓死效忠大明,绝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常茂依然哭丧着脸对父亲说道。“你看你,怎么老是像女儿家一样哭丧着脸,成何体统呀!身为男子汉就要顶天立地,学学你两个弟弟,快把眼泪擦干。”“是,父亲。”常茂说完,便很快的用手把脸上的泪水全部擦干并且压制住了他悲伤的情绪。“做的好,茂儿。”这时候,常遇春又想起了他和当今皇上朱元璋一块儿打江山时候的事,他很是乐观地笑着对他三个儿子说:“茂儿、升儿、森儿,为父现在给你们讲讲为父当年跟随当今皇上一块儿打江山时候的事吧!”紧接着,他便从刚刚开始投奔朱元璋的那一刻开始讲起。

元至正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常遇春跟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打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丈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径。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的人,而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和朱元璋相比;他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做好决定之后,他便独自一人来到朱元璋的大帅府门前,当他正要进去的时候却被大帅府门前的两名士兵给拦了下来。

“你干什么?这种地方闲杂人等不可以进。”

“我要见你们的朱大帅,麻烦你们代为通报一声。”常遇春拱起手非常礼貌的对那两名士兵说。那两名士兵见常遇春这一身农民打扮,便打心眼儿底对他产生了一种鄙视和轻蔑之意。

“你是什么东西?我们大帅是什么人难道你不知道吗?是你这种乞丐想见就能见的吗?”其中一名士兵带着十分傲慢的口气对常遇春说,常遇春并没有生气,他依然非常礼貌的拱起手继续说:“实不相瞒,在下是专门投奔你们朱大帅的,请让我见一见你们朱大帅。”

“你是来当兵的还是来要饭的呀!就你这身穷酸相还想见我们朱大帅,门儿都没有,你个臭乞丐,滚一边去!”

常遇春见这两名士兵依然是这般傲慢无礼,他渐渐意识到再跟这两个小喽啰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便决定硬闯。

“既然你们这样不识抬举,那我常某就只好闯进去了。”两名士兵听他这么一说便立马将手中的长枪对准了常遇春。

“好你个刁民,竟然敢如此的放肆,看枪。”于是两名士兵同时举起长矛向常遇春刺了过来,常遇春眼急手快的转身一躲然后用右手一把抓住两杆长枪的枪头,接着用右脚用力一踢把那两名士兵给踢倒在地;接着他便二话不说的径直朝朱元璋的大帅府里闯。这两名刚才被常遇春给踢在地上的士兵连忙捂着伤口站了起来,其中一名士兵对另外一名士兵说:“快去通知朱大帅。”很快,在朱元璋的大帅府里立刻响起了一阵轰隆隆的敲鼓声;府内的士兵不约而同的拿起兵器,试图想把常遇春从大帅府里赶出去。这一阵隆隆的鼓声也惊扰了正坐在大堂内和大将们商议军情的朱元璋。听见鼓声后,朱元璋说道:“何人在此撒野?”这时候,一名刚才被常遇春踢倒在地的士兵正匆忙地进来汇报说:“报告大帅,有一刁民来到府上说想投奔大帅,但是被小人拦住,谁知那人二话不说就往府里闯而且还打伤了小人。”

“真是岂有此理!”朱元璋很是生气的说道;对于一个大帅来说,偌大一个大帅府就这样被人给轻易闯入,而且还打伤了帅府里头的人这简直是莫大的耻辱;于是,朱元璋便决定会会这个胆大包天的刁民。

“徐达、蓝玉、汤和、刘伯温、李善长,你们随我一块儿去会会这个胆大包天的刁民。”

“遵命。”此时,在大帅府的前院内,常遇春拿着一杆枪和朱元璋手下的士兵们打了起来;虽然常遇春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所面对的是朱元璋手下的众多士兵,但是那些士兵们却没有占到分毫便宜,只要常遇春把他手上的长枪一挥使出他的常家枪法,朱元璋手下的士兵们就能被他推倒一大片;这个时候,朱元璋和他的手下的军师还有将军们全都赶了过来。

“何人在此撒野?”朱元璋站在大帅府前院的屋檐上怒吼着说。这时候,他手下的士兵们全都退在一旁并且单膝跪在了地上。

“你们全都起来吧!”听到朱元璋的命令后他手下的士兵们全都站了起来。朱元璋轻视地看了一眼站在前院内手里握紧枪的常遇春并对他说:“汝为何不跪?”常遇春把枪杆夹在腋窝下然后拱起手对朱元璋说:“小民现在还不是您的手下,如果大帅肯将小民留在身边,小民自会在大帅面前下跪。”

“你既然是来投靠我的,那为何还要打伤我那么多的手下。”

常遇春连忙解释说:“小民有意要来投奔大帅,因为小民得知大帅的威名所以特意前来投奔,谁知大帅的两名看门手的手下对小民百般的侮辱,小民实在忍无可忍,所以才打伤了大帅的手下,还请大帅见谅。”

“你为何要投奔我,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口饭吃?”

“小民曾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大帅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

“好,既然你想留在我身边,那我倒想看看你有什么能耐?”于是,他把徐达叫到身边说:“你去会会这小子,让他知道,我朱元璋的大帅府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闯进来的,让这小子知道你的厉害,千万不要手下留情。”

“是,大帅。”徐达乃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他的武功和力气在朱元璋军中几乎无人能及同时他也料定常遇春肯定也不是他的对手,不如就借徐达的手教训一下这个敢闯帅府的小子。

“让我徐达来教训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看拳!”说罢,徐达紧握拳头直接朝常遇春脸上打了过来,常遇春连忙丢掉手上握着的长枪,十分快速而又灵活的接住了徐达迎面而来的拳头;接着两人便开始比试拳脚上的功夫,朱元璋则在一旁观看着他俩的打斗;这场打斗一共持续了一百多个回合,一时之间双方棋鼓相当,难分伯仲;而在一旁观战的朱元璋也感觉甚是奇怪,以徐达的身手往往不到一个回合就能把对手击倒在地,可这小子居然和徐达战了这么多的回合还不倒下,从招试上看徐达并没有让着这小子,反倒是这小子有意在让着徐达,莫非他真的有些能耐;想到这儿朱元璋便决定让他们再试试比试一下兵器。

“住手!”听到朱元璋的命令后,徐达和常遇春两人便停止了打斗。

“大帅有何吩咐?”常遇春和徐达两人同时拱起手臂向朱元璋问道。

“你们俩在拳脚上难分高下,不如试一试比比兵器如何?”徐达一听这话便乐了,因为使兵器可是他的强项,他随朱元璋一块儿征战沙场这么多年,凭着一杆錾金枪杀得元兵鸡飞狗跳,用来对付这小子肯定也不在话下;看来朱大帅是有意要让他赢过这小子了。

“使兵器可是我的强项;来人啦!快把我的錾金枪拿来。”

“是,将军!”等到一名士兵把他的錾金枪抬来并递给了他之后,徐达拿起他的武器对常遇春说:“小子,敢不敢拿起武器与本将军斗上几个回合?”

常遇春十分淡定的说:“当然敢,实不相瞒,小民也是使枪的。”说完,他用脚把刚才扔在地上的长枪一勾便把枪直接握在了手上;接着两人便开始比试兵器。徐达的枪法变得快而凌厉并且招招致命,常遇春接完三十招后便开始有些招架不住了,他从心底儿暗正赞叹道:“不愧是征战沙场的老兵油子,枪使得竟如此之厉害。”他见枪法上占不到多少便宜,于是便决定使出他的常家枪法也许至少还能有几分至胜的把握。当他刚使出常家枪法第一招的时候,徐达便已经认出这是常家枪法;他刚接过常家枪法第一招的时候便问道:“你怎么会常家枪法?敢问常如海跟你是什么关系?”

“这你不需要知道,先赢过我的常家枪再说。”说罢,常遇春便开始主动攻击徐达;朱元璋则站在一旁嘴里重复念叨着徐达刚才所提到过的这个名字。“常如海?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站在朱元璋身旁的军师刘伯温说道:“常如海乃江湖上的一位武林高手,他自创的一套三十六路常家枪法独步武林;此人向来独来独往并不曾收过任何弟子。不过近几年来,在江湖上再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消息。”

“哦!是吗?看来这小子可是大有来头呀!”听完朱元璋的话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提议道:“大帅,我看此人具有将相之才;此人虽然行为鲁莽,但他的武功不在徐达之下,而且在下看得出他是真心诚意要投奔大帅,不如大帅将他收入麾下;假如大帅若能得此良将,我军定能百战百胜,所向无敌;他日也定能推翻暴元,成就霸业,早日还原我大汉江山。”听完刘伯温的话后,朱元璋笑道:“哈哈哈哈!军师所言甚是;不过,我想看看他能否赢过我手下的第一猛将?”此时的常遇春依然还在和徐达进行打斗,他已经使出了三十五路常家枪法把徐达给打的茫然不知所措;他的招式攻中带守,守中带攻,攻的时候像是在防守,防守的时候又像在进攻,徐达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破除他的这些怪招。当常遇春使出最后一招常家枪法的时候,徐达判断试着拿枪一挡却发现常遇春攻击的方向不对,当他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胸口突然之间挨了常遇春一脚,接着,他便被常遇春踢在了地上。

“好!”朱元璋顿时高兴地为常遇春喝彩道。“好身手,看来你确确实实有两下子连我的第一猛将徐达都不是你的对手。”听完这话后,刚刚从地上站起来的徐达一时之间羞愧的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家住何方?”

常遇春立即拱手向朱元璋回答说:“在下常遇春,乃安徽省怀远县人士。”

“原来你也是安徽人呀!看在你我乃安徽老乡的份上,我就正式把你收留在我身边。”常遇春听完这话后激动的跪在地上然后抱紧拳头对朱元璋说:“谢大帅收留,常遇春一定永远追随大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哈哈哈!请起,请起!”说完,朱元璋双手拉起了跪在地上的常遇春。这时候,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问了常遇春一个问题。“请问常公子,常如海到底是你什么人?”

“难道先生认识我义父?”

“我只是听说过常如海的名声,听说他武功了得,自创了一套常家枪法天下无敌。”

“哦!我明白了。”常遇春恍然大悟道。

“常如海乃我授业恩师,又因我跟他同姓所以便收我做他的义子;十三年前,我因曾经救过他一命他为了感恩便收我为徒,并且传授我常家枪法。”

“哦!原来这样!那令师现在身在何处?”

“义父在传授我常家枪法之后因看不惯蒙古鞑子欺压我汉人百姓,便独自一人夜闯元兵军营刺杀蒙古王爷特业穆结果因寡不敌众被元兵所杀。”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近几年来不曾听到令师的任何消息。”这时候,刚才一直感觉羞愧又沉默不语的徐达终于说话了;他走到常遇春跟前拍打着常遇春的肩膀说道:“哈哈哈,我可是第一次被人这样打败过,我今天输的是心服口服;改天你教我几招你的常家枪法,有机会咱俩再切磋,切磋。”

“好,我正有此意;徐将军征战沙场杀敌无数,在下是因为打不过将军才使出了常家枪法所以才侥幸取胜,将军也不必把今天的比式放在心上。”见到常遇春和徐达两人这般友好,朱元璋也感到很是高兴。“你们俩不必这么互相客气,大家都一样是我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今晚我要设宴,欢迎常遇春加入到我的队伍之中。”就这样,常遇春便弃盗从良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又一员猛将。

元至正十九年,也就是1359年。朱元璋率军攻占了浙江金华,不知不觉间常遇春追随朱元璋已经有四年之久。在这四年的追随生涯当中,常遇春和朱元璋手下的其他几员大将们相处的都很融洽,他还娶了朱元璋手下的另外一员大将蓝玉姐姐做老婆,并且还生下了前文中所提到过的常茂、常升、常森这三个儿子。在打仗期间,他作战勇猛,常常一个人披挂上阵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片甲不留,以至于让后来许多贪生怕死的敌人见了朱元璋的军队后或是不战而降或是弃城逃跑。从此,朱元璋便开始越来越器重和信任常遇春。拿下金华后,朱元璋命令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下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占领了龙游城之后他率领骑兵、步兵、水兵三军兵临衢州城下;把衢州城给死死困住,当他亲临衢州城下时,只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好像很难攻破的样子。于是他对他身边的一名部下说:“此城高耸入云,固若金汤,若将此城拿下必将吕公车、仙人轿、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器械全都用之,我要你造的这些攻城器械造好了吗?”

“回禀将军,器械在两天前就已经造好了。”

“很好,现在传我口令,把所有攻城器械都给我准备完毕,开始攻城。”

“末将遵命!”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常遇春便命令他的军队攻城;在进攻衢州城这场战役之中,双方将士损失都很惨重,尤其是正在城下攻城的军队,面对着从城墙之下投掷下来的巨石和飞箭令常遇春的军队死伤过半;而常遇春两天前下令建造的吕公车、仙人桥等攻城器械在这场城池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算太大。面对着常遇春军队的猛烈进坆,守城敌将伯颜不花的斤凭借坚固的城垣用束苇灌油烧,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常遇春见势不妙便下令鸣鸡收兵。停战之后,常遇春探望了因这场城池攻坚战而受伤的士兵,看到这些正在痛苦哀嚎的伤兵,想到衢州城尚未被攻克他的心顿时如同刀割一般的绞痛。他情不自禁的对伤兵们说:“没有拿下衢州城,却让这么多弟兄们受了伤,常某愧对你们呀!”一位伤兵听了常遇春的话后顿时被感动得痛哭流涕,而另外一名伤兵则对常遇春说:“将军礼贤下士,对部下体贴入微,我等愿意誓死追随将军。”接着其他所有伤兵也全都异口同声的喊道:“誓死追随将军!”这时候,有一小兵前来向常遇春汇报。“报告大将军,有一壮年前来求见。”听到汇报后,常遇春便二话不说接见了这名壮年;在大帅的营帐内,常遇春此刻正在帐内和那名壮年正在谈话。

“你是何人,为何要来见本将军?”

“小民住在衢州城,得知将军此乃正义之师所以特意前来投奔将军并献上攻城良策。”

“攻城良策?”说到这儿的时候,常遇春沉默了一阵子,因为他担心这个人可能是敌军派来的奸细。

“你为何要背叛衢州守军又为何前来投奔我,你马上给我从实招来,否则本将军就认定你是敌军的奸细。”那名壮年听完常遇春的话后没有再说什么,他十分坦然的脱去他身上的上衣一丝不挂的把自己的上半身裸露在了常遇春的面前对常遇春说:“小民乃衢州城的居民,在城内以卖菜为生,只因那守城将士伯颜不花的斤看上了我家夫人并把她强行带入府中任其凌辱,最后我夫人因不堪忍受回到家后便悬梁自尽而死;后来我因一时之气来到伯颜不花的斤府中找他进行理论,谁知理论不成反被他鞭打然后把我逐出府外。”说到这儿时,那名壮年的眼泪悄无声息的落在了他那张俊俏的脸颊上;接着他转过身对常遇春说:“将军请看。”常遇春定睛一看他的后背,只见后背上尽是一些被皮鞭抽打过的痕迹,看的他顿时触目惊心。当常遇春过目之后,壮年立即转过身捡起脱在地上的上衣一边穿衣一边对常遇春说:“现在将军该相信小民吧!”望着他脸上那张充满着无助的表情,常遇春似乎看到了壮年心中那盏复仇的怒火,他觉得眼前这个壮年肯定不是敌人派来的奸细,便打心眼儿底相信了他。

“好吧!本将军估且就相信你一次,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民姓于单名一个吉字。”

“好,那于兄弟,你就说说你的计策吧!”对于眼前这位如此亲民的将军于吉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将军竟然称呼小民为兄弟,小民愿意助将军攻破此城。”接着,他便把攻城的良策一字不漏的说给常遇春听。

到了夜晚子时,当衢州城上的元兵已经睡着的时候;于吉带着化妆成元军士兵的常遇春和他的那五十几名常家军将士偷偷来到了城墙脚下的一个密道入口,于吉就是从这儿偷偷的溜出城去投靠常遇春的。说起常遇春手下的常家军那可称得上是一支精锐部队,类似于今天的特种部队;常家军已经组建了两年之久,士兵们都是经过常遇春精心挑选出来的,单兵素质极高并且个个都会使常家枪法;虽然常家军的总数才只有五十人,但个个都具有以一挡十的作战能力;主要从事潜伏、暗杀、或获取敌人情报、伪装等一系列特务活动;他们善长于使用暗器,常常打的敌人措手不及,只听命于常遇春一人;有点类似于朱元璋后来创造的锦衣卫。当于吉带着常遇春和他的常家军成功的从密道穿过城墙时,于吉向常遇春指出了敌军在城墙上架起的抛石机、弓箭等一系列守城器械的所在地;之后,他便带领一批常家军去找伯颜不花的斤报仇。紧接着常遇春和他的常家军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偷偷的溜至城墙把睡梦中的守城士兵全部都杀死,毁掉了敌人用来守城的所有器械,做完这些之后他们便闯入守城士兵的兵营把那些夜晚值班的敌军士兵统统暗杀掉,接着把在兵营中睡觉的守城士兵也统统暗杀,做完这些之后常家军便打开了城门把正在城门外等候多时的常遇春的攻城部队给放了进来;就这样,常遇春在于吉的帮助下顺利攻入衢州城。而此时,在衢州城守军将领伯颜不花的斤帅府内,有个人带领着一批常家军杀入府中扬言要活捉伯颜不花的斤这个人就是于吉,在常家军的保护下他拿着一把大刀胡乱挥舞一边大声喊道:“伯颜不花的斤,你这狗贼,快出来受死!”这个时候,一个身影从府内破门而出,此人正是伯颜不花的斤;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剑脸上露出一丝仇恨的表情。

“你这狗贼,本帅当日真不该放过你,想不到今天居然会栽到你手里。”于吉听完伯颜不花的斤的话后,冷笑道:“哈哈哈,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吧!当年你霸占我夫人害的她悬梁自尽,这笔帐我现在终于跟你算清楚了;我要用我这把刀砍掉你的脑袋,为我死去的夫人报仇。”

“哈哈,就凭你?”说完他拿起剑就向于吉刺过去,但很快便被几名身怀高强武艺的常家军给制服了;紧接着,于吉拿着手上的刀刷的一声就砍掉了伯颜不花的斤的脑袋。然后,于吉用毛巾抹去了刀上伯颜不花的斤的血迹,自言自语地说:“夫人,你看到了吗?为夫为你报仇了。”这时,他突然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哭泣着说:“为夫现在过来陪你。”当他打算要自杀的时候,手上的刀突然间断成了两截,他抬头一看,原来他的刀被常遇春手里握着的枪劈成了两半,但是常遇春的挽救并没有动摇于吉自杀的念头。

“将军为何要救我?”

“你这又是何苦呢?”

“我夫人已死,现在我又报了仇,我对世间早已没有任何牵挂,情愿一死了之。”

“可是你的夫人愿意看到你这样吗?身为男子汉,应当报效国家,舍生取义,假如天下间的所有男人都像你这样,为一点小事,动不动就要寻死,那汉人的天下岂不是永远要被蒙古鞑子霸占,何以复兴我大汉之江山?”常遇春的话顿时让于吉感觉一阵醍壶灌顶,使于吉立刻放下了轻生的念头;他立马放下刀跪倒在常遇春的面前说道:“将军所言极是,于吉万万不该有此杂念。多谢将军当头棒喝。”

“请起,请起!”常遇春扶起跪在地上的于吉笑着说:“哈哈哈,这才像个男子汉,你能助我攻破此城,本将军看的出你还有一番作为;这样吧!从此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替我出谋划策吧。”

“于吉正有此意,实不相瞒,于吉自幼饱读兵书,对兵法略知一二,只因看透了蒙古鞑子侵占我大汉江山不愿意做他们蒙古人的官,所以便放弃名利以卖菜为生。”

“看来本将军没有看错人,你果然是个人才,他日我主公朱元璋若是能够推翻暴元还原我汉室江山,我一定保举你为文官,为我汉人王朝效力。”于吉听到这话后,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他再一次跪在地上礼貌的用双手报紧拳头说道:“于吉愿为将军鞍前马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到了第二天清晨,常遇春下令把伯颜不花的斤的头颅挂在城墙上任由衢州城内的老百姓对其辱骂,并命令他的部下不许骚扰老百姓,违令者当场斩首;又命令他的士兵们打开伯颜不花的斤帅府的粮仓把所有他以前搜刮过来的粮食全都分给饥民。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后,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州的统治势力从此荡然无存。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到了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0年。朱元璋遭到西面另外一支起义军陈友谅大军的威胁。此时的陈友谅已经自立为大汉皇帝,率领号称六十万大军的军队气势汹汹向着东面朱元璋所控制的区域袭来;而朱元璋东面的张士诚则十分安分的坐在一旁,等着坐收渔人之利。为了不让元兵趁火打劫,从北面偷袭,在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的提议下,朱元璋假意归顺朝廷,请求朝廷册封他为“平乱大将军”助朝廷清剿各路反贼。早在公元1357年,陈友谅就已经控制了他主公徐寿辉的军队;然而就在徐寿辉率军准备东征朱元璋的途中,这位野心勃勃贼子突然间中途叛变,杀害了他主公徐寿辉自己领导的军队向朱元璋袭来。

面对着陈友谅那号称六十万大军的军队,朱元璋心里似乎并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把握。他整日整夜把自己锁在房里闭门不出,恐惧几乎占据着他此刻的内心。而他的这一情况让常遇春也感到十分的焦急,身为武将的他并不惧怕陈友谅那六十万大军,只是因为这场战争还没有开打主公就已经怕成了这个样子,这不明摆的是在向陈友谅认输吗?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结局让常遇春多多少少都有些心有不甘。在朱元璋的其他部下们多次对他多次劝说无果后,常遇春终于开始忍受不了了。他十分生气地善自闯入朱元璋住房的大门口处破口大骂道:“朱元璋你个缩头乌龟给我滚出来!”他的这一骂让徐达、刘伯温、汤和、蓝玉、李善长他们吓的是心惊胆颤;他们担心朱元璋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杀了他,所以全都跑过来阻止常遇春。“常将军,你不要命了,连大帅都敢骂。”李善长说道。

“我常遇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他算什么大帅,连陈友谅那区区六十万大军就能把他吓成这样。”这时候,徐达连忙用手捂住常遇春的嘴说道:“兄弟,听大哥一句劝,大帅骂不得,小心你人头落地。”可是常遇春根本就听不进徐达说的任何话,他一把推开徐达继续骂道:“朱元璋,你这个孬种,懦夫,胆小鬼,算我常遇春当初瞎了眼,跟了你这么一个窝囊废;我常遇春跟了你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没败过,你让我常遇春向陈友谅这个卑鄙小人投降,你做梦!”

“常将军,快住口,不许你对大帅无礼!”刘伯温说道。

“他就一懦夫,不配做我常遇春的大帅,陈友谅那区区六十万大军算什么,我常遇春率领十万大军就能把他打的落花流水,横行于天下。”这时候,朱元璋突然之间从屋内推开房门从门外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愤怒的表情。此时此刻在场的其他所有人都为常遇春惊出一身冷汗。

“常遇春,你好大的胆!”朱元璋用手指着常遇春眼睛瞪得像两个小酒杯的杯底,额头上顿时冒出了几根青筋,看来他已被常遇春给激怒了。接着他便向他的手下命令道:“来人啦!把常遇春给我拖出去斩首!”当他的两名手下正要对常遇春动手的时候,军师刘伯温立即拦住了他们。“大帅,且慢;如今陈友谅的军队马上就要袭来,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趟若大帅因为一时之气杀了常将军,在下恐怕军中没人肯服大帅,到时候陈友谅势必会离间大帅和部下之间的关系。以在下之见不如让常将军戴罪立功征伐陈友谅,以化解他对大帅不敬之罪。”刘伯温刚说完,徐达也跟着他一块儿向朱元璋求情道:“军帅所言甚是,请大帅三思。”接着,其他所有人也跟着一块儿求情:“请大帅三思!”朱元璋到底是个做大事的人,他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杀了常遇春这样一员猛将,他就等着别人向他求情好给他自己一个台阶下。“罢了罢了,既然你们都为他求情,那本帅估且就饶过常遇春。”

“大帅英明。”刘伯温、徐达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接着朱元璋又说了一句:“你们现在全都随我到大厅去商议如何对抗陈友谅。”听完这话后,常遇春高兴地说:“大帅真的回心转意要同陈友谅决一死战了吗?”

朱元璋很是风趣地说:“是呀!如果不和他决一死战,那我岂不是真的如你所说的变成缩头乌龟了,就真的不配做你常遇春的大帅了,是吧!”常遇春听完这话后便面带微笑且又羞又愧地低着头,没有再说什么。于是,朱元璋接着说:“你刚才说如果给你十万大军你就能横行天下是吧!好,那本帅倒要看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想不到,常遇春刚才对朱元璋的那顿骂果然奏效;他让朱元璋成功克服了对陈友谅那六十万大军的恐惧,并且下定决心要同陈友谅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在陈友谅大军的军营内;陈友谅也在和部下们商讨着对付朱元璋的办法。“我陈友谅拥兵六十万,朱元璋区区那三十万大军怎么可能抵挡得了我,明日午时率领十万水军越过池州。攻占太平,夺取采石,并派人和张士诚联系,上下夹击,一举歼灭朱元璋。”说罢,陈友谅拿着一支短竹干指着挂在军营中的作战地图。他身边的一员大将张定边说:“汉王这次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不过,朱元璋手下也是猛将如云,尤其是那个常遇春,打起仗来几乎是所向无敌,此人文武双全,善用兵法,追随朱元璋身边多年来从未打过败仗。”

“常遇春?”听完张定边的话,陈友谅顿时对常遇春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若是能把这个人收到我的麾下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汉王若想把此人收到您的麾下可没那么容易。”

“为何?”

“因为此人乃是一名忠义之士,他一心一意只效忠于朱元璋一人并且从无二心,若想把他收到您的麾下那简直比登天还难。”陈友谅听完这话后,立刻便笑了。

“哈哈哈,只要我率军打败了朱元璋,那么他的部下就会向我陈友谅投降,区区一个常遇春也自然不在话下了。”到了次日午时,陈友谅的大军便开始进攻池州。然后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开始和朱元璋交手的时候就碰上了常遇春这颗大钉子。当陈友谅大军正在全力猛攻池州时,埋伏在六泉口的常遇春突然冲出来包抄陈友谅大军的后路,池州城的守城将领徐达突然间打开城门和常遇春率领的军队一起前后夹击把陈友谅攻打池州的军队杀的片甲不留,无奈之下陈友谅只好率军败走九江。池州攻城战役失败后,陈友谅大为震惊。“想不到这个常遇春居然这么厉害,看来我低估了朱元璋的实力。”说完后,他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心腹大将张定边。“张定边,你说说该怎么办?”张定边胸有成竹的回答说:“依微臣之见,汉王应当率领精兵于子时偷袭池州城。”

“偷袭,为什么?”

“汉王您想想,常遇春既然用计打败了您的攻城军队配合徐达守住了池州城,他肯定不会想到您敢再次攻打池州城,不如我们趁夜晚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池州城就又重新回到我手。”

“好。”陈友谅听完张定边的计策之后,兴奋的说:“此乃妙计也。”于是他便下令率领精兵于今夜子时偷袭池州城。池州城战役胜利之后,常遇春回到军营向他手下的谋士于吉炫耀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想不到这次战斗进行得那样的顺利,于吉你果然足智多谋,你让我在六泉口设伏配合徐达守城,想不到一下子就打败了陈友谅的攻城军队,常某佩服,佩服。”可谁知道于吉听完常遇春的一番表扬之后不仅没有感到高兴,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不安的表情。常遇春见状后连忙问道:“于兄弟,你怎么了?”

于吉回答道:“你太小看陈友谅了,事情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且我料定陈友谅子时肯定会来偷袭。”当常遇春听完这话后便笑了。“于兄弟也未免太杞人忧天了吧!陈友谅既然被我打败,他应该不会再来偷袭了。”常遇春虽说英勇善战,可他毕竟就是一员武将,岂能读懂谋士的心思。

“将军切莫轻敌,我建议将军快点率领精兵赶往九华山下设埋伏,陈友谅派来偷袭的军队肯定会经过那里。”听完于吉的建议后,常遇春不敢再怀疑于吉的判断,当晚便下令他的五千精兵和五十名常家军连夜敢至九华山下,设下埋伏。到了夜晚子时,埋伏在九华山下的常遇春和他的军队果然看见陈友谅派来偷袭池州的军队。于是他下令他的五千精兵还有常家军冲上前去伏击陈友谅的军队,两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充满血腥味的肉搏战,由于常遇春还有他的五千精兵和常家军作战勇猛而且武艺高强,不一会儿就把陈友谅派来偷袭的军队杀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一个去给陈友谅报信的活口。

在陈友谅的军营内,不一会儿便传来了常遇春放走的那名逃兵的急促呼吸声。只见那名逃兵正急匆匆的冲向陈友谅的帅营。

“报告汉王,报告汉王。”当那名逃兵早已跪倒在陈友谅面前之后,陈友谅便问道:“什么事?”

逃兵哭丧着脸回答说:“我军派去偷袭池州的军队已全军覆没。”

“你说什么?”陈友谅大吃一惊的问道,此时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那名逃兵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之后,陈友谅顿时气得咬牙切齿,他当场拔出身上的佩剑亲手杀死了那名逃兵,血已经溅到了他那张充满愤怒的脸上,他愤怒的在帅营内仰天咆哮道:“常遇春,我与你势不两立!”

就在陈友谅率军夜晚偷袭池州失败后的第二天,陈友谅率领水军数十万朝应天袭来,决定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展开一场恶战,企图直接攻取朱元璋的老巢以瓦解敌人的士气。经过好几天的奋战,陈友谅已经攻破朱元璋的采石、太平两座城池。面对着陈友谅那数十万来势汹汹的水军;此时的朱元璋并不感到丝毫的畏惧,他正静下心来和他的军师还有武将们商议对策。在取得池州战役的胜利之后,他更是坚定了战胜陈友谅的信念和决心。

“据探子回报,陈友谅的数十万舰队正朝我方区域袭来,我方已经连丢采石、太平两座城池,现在我们的大本营应天府现在已经暴露在敌军面前;今日我招你们前来是来商议退敌之策,以保我应天府的安危。”朱元璋的话刚一说完,蓝玉便自告奋勇的开始发言了;他拱起手臂对朱元璋说:“大帅,太平城乃我应天府之屏障,若失去太平城我应天府肯定成为陈友谅大军的鱼肉,末将认为,我军应当收复太平城以保我应天府的安危。”听完蓝玉的发言后,朱元璋什么话都没说,既不表示同意也没表示反对;只是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语,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当他思考了一阵子之后便向他的另外一员大将徐达问道:“徐达,你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徐达也照着蓝玉刚才发言时候的动作拱起手臂回答:“末将认为大帅应该离开应天府退守钟山,以保周全。”听完徐达的发言之后,朱元璋摇了摇头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终于开始发表他个人的意见。“你们两人的计策都行不通。敌人知道咱出兵,必以偏师击咱,以拖延,迟滞咱的行动!咱若主动向他挑战,他们必是不会轻易与咱交锋的,而半日之间他们的水师就可直趋应天城下。咱们的步骑兵若想回救,没一整天的工夫是回不来的。就算可以及时赶回,百里趋战,兵士疲惫,此为兵法所忌,非良策也,弃城而逃,则失去了虎踞龙盘的应天,失去了屏障,还会导致军心涣散。退守钟山,结局就和《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一样,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好几天,士卒没有水喝,没有饭吃,那必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这时坐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刘伯温这个时候开始说话了。“大帅,在下倒是有一良策。”

“哦!说来听听。”

“是,大帅。”刘伯温拱手道,接着他就把他的计策说给了朱元璋听。“陈友谅已经连克我两城,想必他必然会骄傲自大,再加上他急于求胜,我们不妨采取诱敌深入,设伏聚歼的办法大破陈友谅。”

听完刘伯温的话后,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他高兴地说道:“此计甚妙也,军师不妨直说。”

“是,大帅。”说完,他开始详细地向朱元璋道出他的计策。“我们可诱使陈军巨舰由大江进入较窄的新河,舍舟登岸,以扬之长,迫使陈军舍长用短,诱使陈军登岸,再派几万精兵埋伏在岸边一举把陈友谅的登岸兵卒一举歼灭。”

“好,军师乃奇人也。”朱元璋高兴的把刘伯温夸赞了一番。“此计正合我心意。”说罢,他立马命令常遇春、徐达等人按照刘伯温的计策领兵作埋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突然间叫住了朱元璋,“大帅且慢。”

朱元璋于是向刘伯温问道:“请问军师还有什么事?”

“在下认为,要想引诱陈友谅的大军速速进入埋伏,得需要一个人写信向陈友谅诈降。”

“是谁?”朱元璋问道,刘伯温轻轻用手捋了一把胡子面带微笑而又缓缓地说:“康茂才。”于是,朱元璋便立即命令常遇春去把关在牢房里的康茂才给带过来。康茂才乃元朝降将,他早年聚兵保乡里,被元朝封为准西宣慰使、都元帅,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朱元璋打败,后率部投降了朱元璋。等到常遇春把康茂才从牢房里带到朱元璋的面前之后;朱元璋对康茂才说:“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到这儿来吗?”

康茂才单膝跪地拱起手臂回答道:“禀报大帅,属下不知。”

“你先起来吧!”

“是,大帅。”等到康茂才起身站立后,朱元璋便命令他坐下然后对他说:“康茂才,我知道你是陈友谅的老友;如今陈友谅大军正朝我方袭来,你是帮他还是帮我;你若帮我,我必然会给你一支军队派你去攻打陈友谅,只因你是他的老友,所以本帅又觉得这样做未免会伤了你与陈友谅之间的感情。倘若你一心向着陈友谅我也不便阻拦你,我会率领我的士兵一路护送你到陈友谅身边,等到兵戎相见之日我也决不会对你手下留情。这两条路你自己选。”朱元璋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试探康茂才是否真心愿意归顺自己,因为诈降陈友谅这任务非同小可,假如康茂才不是真心归降,那么诈降陈友谅引他进入埋伏的计策就会功亏一匮,以陈友谅这样强大的实力,朱元璋很有可能会输掉整场战争。

康茂才听完朱元璋的话后,认真而又激动的说:“康茂才愿誓死效忠大帅,决无二心,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听康茂才这么一说,朱元璋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了。“好,本帅就等你这句话。”接着,他终于放心的将刘伯温的计策详细的说给康茂才听,并认命康茂才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就在康茂才镇守龙湾后的第二天,陈友谅便收到了一封康茂才写给他的信,当他读完康茂才的信后果然上了大当。“哈哈哈,连康茂才都背弃了朱元璋转而向我投降了,看来这场仗在没打之前就已经分出胜负了,朱元璋这次输定了。”说完,陈友谅便下令命他的大军快速向龙湾进发,等陈友谅率领他的军队到达康茂才在信中的约定地点江东桥后,却发现这江东桥并不是康茂才在信中写的独木桥而是坚固的铁石桥,陈友谅这才意识到他已经上了康茂才的大当;然而这个时候,天突然间下起了大雨;这时候,常遇春和冯国胜率领的伏兵分别从陈友谅大军的左右两翼杀出,陈友谅的军队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遭到了常遇春与冯国胜伏兵的一阵乱砍;不一会儿,他的军队便被杀的溃不成军,伤亡惨重,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无奈之下,陈友谅只好率领他的残兵败将拼命逃跑;不过,常遇春可不会错过这么好的一次俘虏陈友谅的机会,他和他率领参加伏击的常家军一起大声喊道:“活捉陈友谅,活捉陈友谅!”喊声顿时响成一片;后来,在陈友谅手下那几名心腹大将的拼死保护之下,陈友谅最后还是跑了;朱元璋取得了龙湾大捷,打退了陈友谅的进攻,保住了应天府,龙湾之战就此落幕。由于常遇春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这场战斗结束后他被朱元璋提拔为行省参知政事。

龙湾之战失败后,陈友谅还不死心;依然执著的坚持着要和朱元璋争夺天下。他认为龙湾之战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个人的错误指挥,而是因为相信了康茂才这个卑鄙小人。这次,他把战场选择在鄱阳湖,决定在鄱阳湖用他那自认为强大而又不可一世的水军,来和朱元璋作一场决定胜负的较量。这是一场生存之战,它决定着双方之间的成败也决定着双方之间的命运,谁要是赢得这场战争,谁必将成为主宰天下的霸主。

对于这场战争,陈友谅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把握;其一,他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水军,光他的巨型战船就有几十艘至几百艘,火力配备精良装备齐全。其二,因为这次是在水上作战,双方之间实力悬殊,陈友谅可以发挥他在水上作战的优势将朱元璋的水上部队一举歼灭,从而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时的陈友谅正站在那五层楼高的巨型战船上,披着披风和战甲瞭望前方率领他那号称天下第一的无敌舰队向着朱元璋所控制的鄱阳湖水域方向袭来。面对着陈友谅强大的水军,朱元璋仍然面不改色,经过了池州、龙湾这两场战斗的胜利之后,他坚信即使陈友谅的大军早已兵临城下,他也能够化险为夷并且反败为胜的。此时,在常遇春的将军府内,于吉也正在专心致至画一样东西,常遇春好奇地凑到一边观看并问道:“于兄,你在画什么呀!”

于吉一边画一边回答说:“我在画陈友谅的战船。”

不一会儿,于吉便画好画然后把画纸递交到常遇春的手中说道:“将军,你把这个交到军师刘伯温的手中,然后告诉他要用火攻。”

“火攻?为何?”常遇春疑惑不解地问,于吉则并没有跟他解释,只是一味的要求把图交给刘伯温。“将军只管照我说的话去做就行了,我想军师会明白我的意思。”

在刘伯温的府中,刘伯温坐在书房中思考着对抗陈友谅无敌舰队的破敌之策,想着想着便慢慢陷入了沉思。正在这时,一名前来报告的士兵打断了刘伯温的思路。

“报告军师,常将军求见。”

“常遇春?他来找我做什么?”刘伯温自言自语道。“算了,先见一见他再说。”于是,刘伯温便向士兵传话,让常遇春进来。不一会儿,常遇春便进来了,他拱起手很是礼貌的对刘伯温说:“常遇春见过军师。”

刘伯温向常遇春挥了挥手说道:“常将军不必多礼,请问将军来找本军师所谓何事?”

常遇春从他的袖子里掏出了一张于吉让他带给刘伯温的图纸回答说:“这是我手下的一个谋士托我给军师带的地图,是他让我把这图交给军师。”

刘伯温接过图纸问道:“这个谋士是不是就是你攻打衢州城时,助你破城又自愿投在你麾下的那位谋士于吉?”

“是,没错。”常遇春说完后,便想起了于吉向他交待的一件事。“于吉让我告诉军师一件事,对付陈友谅的舰船需要用火攻。”

“火攻?”

“军师打开图纸一看便知。”于是,刘伯温便照着常遇春的吩咐打开了图纸,当他仔细看过这张图纸之后,便完全明白了。他兴奋地对常遇春手下的谋士于吉赞美了一番。“妙呀!简直是妙极了,居然能想到如此高明的破敌之策,为何我刘伯温就没想到呢?”

“哈哈哈……”这时,从刘伯温的书房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只见一个人手持白扇,身穿青衫慢慢地走进刘伯温的书房,这个人正是于吉。“于兄,你是如何进来的?”

于吉淡然一笑回答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你就是向我献图的那个于吉吗?”刘伯温用手指了一下于吉问道,于吉礼貌的拱起手回答说:“正是在下,小人参见军师。”

“先生不必多礼。”刘伯温说完便邀请于吉坐下,他仔细打量了一下于吉的外表,禁不住赞美道:“于先生果然一表人才呀!当年你助常将军攻克衢州城,现在又助常将军守住了池州城,又以五千精兵助其歼灭陈友谅那偷袭池州城的五万精兵,可真是功不可没呀!其实本军师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于吉轻轻地呡了一口茶说道:“军师果然料事如神,居然连这么小的事情都知道,在下若是跟军师相比还是差远了;军师三年前助大帅取得龙湾大捷,打败了陈友谅的百万大军,让大帅反败为胜,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这一点是我于吉是远远不及军师你了。”

“哈哈哈。”刘伯温大笑道:“于先生你就不必过谦了,你我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又是同时在为大帅效力,所以就没有必要在意区分高下了。”说完之后,刘伯温把图纸拿到于吉面前向他问道:“只是我不明白,于先生是如何得知陈友谅的大船是用铁链穿在一起的,又是如何能够把陈友谅的战船阵型画的是如此清晰透彻的?”

“实不相瞒,在下有位朋友就在陈友谅的军中服役,这位朋友把陈友谅船阵用书法写了出来,后用飞鸽传书寄送给在下,所以在下就照着我那朋友的书法把此图给画下来。”

“哦!原来如此。”刘伯温点了点头恍然大悟的说,接着他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说道:“那你的那位朋友又为何甘愿充当陈友谅大军里头的奸细为我朱大帅效忠呢?”

“因为朱大帅乃正义之师,我那朋友早就听闻朱大帅爱民如子,善待百姓,假以十日必成大器。而陈友谅为人心狠手辣弑杀主公,对百姓的剥削程度与蒙古鞑子没有什么两样,他绝对不是个干大事的人,所以他就愿意效忠于朱大帅。”

“看来我们主公得天下是众望所归呀!”刘伯温高兴地说,说完之后他继续开始分析那张地图。

“陈友谅的战船首尾相连,他是怕被风浪刮乱了阵脚,但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假如采用火攻从四面八方派遣火战船围而攻之,那么必能将陈友谅的舰船烧个精光;这条计妙呀!妙呀!”说到这儿的时候,心中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只不过陈友谅的舰队攻击我方是自东向西,如果用到火攻那势必应当借助东风的力量;可是据我测算,近日西风不断,连续五天之内都是西风,采用火攻战术恐怕是行不通的。”听完刘伯温的话后,于吉胸有成竹地说:“军师请放心,到了第三日陈友谅水军来袭的时候,在下担保必刮东风。”

“哦!你就那么肯定?”

“此事千真万确,倘若不刮东风,在下也不会向军师献上如此良策。”看着于吉如此肯定的回答,又见他的的确确像一名智者,刘伯温断定他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哈哈,既然你那么肯定三日后必刮东风,那么本军师就估且相信你一回,明日你随本军师去面见大帅,说说你的破敌良策。”

“军师不必了。”

“于先生这是为何?”刘伯温很是疑惑地问。“在下随常将军打赢这场仗后,自会退隐田园,不再过问天下之事。”

“好吧!既然你不肯见朱大帅,那么我也不会再勉强你。”

“谢军师谅解,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不妨直说。”

“是,军师。在下想恳请军师在大帅面前不要提及在下的名字,就说此计是军师想出来的,与在下无关。”

“这恐怕不行,我刘伯温不是那种夺人之功的人。”刘伯温斩钉截铁的说。

“在下不过是一位书生,功中利碌在在下眼里,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假如军师坚持要对大帅说此计由在下所出,那么大帅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拉在下到他的麾下;在下刚才说过,打赢陈友谅后在下就会退隐田园,不想让大帅扰乱在下的清梦,望军师成全。”刘伯温见他这么坚持的不肯见大帅,便只好答应了他。“好吧,本军师依你。”

“谢军师成全,三日后必刮东风,军师只要依计行事就行。”说完,于吉拱起手一边弯腰叩拜一边很有礼貌的对刘伯温说:“在下告辞。”说着他便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刘伯温的书房,接着离开军师府邸扬长而去。

三日后,陈友谅的水军果然从东面攻来,站在舰船上的陈友谅还是那样自负、轻敌。他依然认为拥有这支庞大的水上力量就完全掌握了制胜权,殊不知一场惨败马上就要降临到他的头上。湖面上正刮着西风,他的舰船开的是越来越快,但陈友谅却认为这是上天想让他快一点解决朱元璋。当他正得意的时候,一个人影突然间出现在了云端之中,只不过陈友谅和他的手下们却没有看到。在云端上站着的这个人居然是于吉!天啊!难道于吉是个神仙?他之所以知道陈友谅战船的阵型和用铁链连在一起的结构难道也是他站在云端之上看到的吗?当于吉站在云端上将他手中的毛扇往右一挥,在鄱阳湖的湖面上突然间出现了一道浓浓的雾,使得陈友谅不得不下令将船锚抛下停在水中,以免撞上暗礁。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呀!天明明是晴的,怎么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大的雾呢?”

这个时候,于吉又把扇子往左一挥,鄱阳湖的湖面上突然之间刮起了东风。这阵风让指挥作战的军师刘伯温顿时感到一阵惊讶,他怎么也想不到,于吉三天之前所说的刮东风的预言此时已经变为了现实。而朱元璋在这个时候也感到了一阵惊讶。

“刘军师,你真是神机妙算呀!你说三日后鄱阳湖湖面上必刮东风,想不到还真的被你给言中了。”

朱元璋的话让刘伯温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知道这预言其实并不是他说的,但是他又答应过于吉不能让朱元璋大帅知道有他这个人的存在,所以就只好吞吞吐吐地隐瞒着大帅说道。“是……是呀!大帅。”朱元璋并没有看出刘伯温的心虚,他瞅准这一大好时机命令徐达率领几十艘火战船采取群狼战术冲向陈友谅的前锋舰队;当徐达的火战船趁着大雾冲向陈友谅前锋战舰的时候,前锋战舰的指挥官们由于船与船之间都被铁链索着所以还来不及命令舰队进行躲避就被突如其来的那几十艘从四面八方袭击而来的火战船给烧个精光;紧接着,朱元璋又命令在中军舰队里等候多时的俞通海立即集中大量火炮向进入射程的陈友谅军猛烈轰击,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轰击陈友谅的前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余条战船被焚毁。朱元璋军旗开得胜,但是陈友谅毕竟是陈友谅,他虽然骄傲轻敌,极度自负又刚腹自用,但是他毕竟不是吃素的,要不然他也没有本事能和朱元璋一争高下,在战争初期失败后,他及时整顿了舰队,发挥自己巨舰的优势,利用船只上的火炮对徐达军发动猛攻。在这次攻击中,徐达的战舰被击中,他不得不放弃旗舰,转移到其他船只上,暂时失去了对舰队的指挥能力。这一切,让站在云端上的于吉看在眼里,又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神仙不能直接参与凡间的争斗,他只能用法力弄上一点儿大雾再加上一阵东风然后就站在云端上静观其变。陈友谅军这时候趁机发动反攻,连续击沉朱元璋军几十条战船,朱元璋损失惨重,溺水死亡者不计其数,双方很快便进入了僵持状态。然而,更要命的还在后头,陈友谅已经亮出了他的王牌舰队那就是张军边率领的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独立舰队从侧冀向朱元璋舰队的方向袭来,张定边率领舰队直接冲向朱元璋所在的水军中锋,他率领的舰队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中阵,看来这是陈友谅的围魏救赵之计,他故意让张定边从朱元璋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下给他来一个致命一击。被惊呆的将领们纷纷缓过神来,立即指挥自己的战舰前去阻挡,张定边此时已被三十余条战舰围住,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在这些将领看来,张定边这次可能是死定了,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面,张定边简直堪称一身是胆,身陷重围,孤军奋战,有万夫不挡之勇。他率领的舰船越战越勇竟然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击败朱元璋水军中锋的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把朱元璋的水军直接拦腰斩断,直奔朱元璋而来。然而正在这时,守候在朱元璋身边的常遇春冷静的说:“大帅不要怕,就让我来搞定他。”接着,他径直的走向船头向弓弩手借了把弓箭,来到瞭望军士身边,沉稳的对他说:“不要慌乱,告诉我,哪个是张定边?”军士用手指向前方战船舰首的那个人,常遇春猛然间拉起弓箭把弓拉成满月状,然后嗖的一声把箭射向张定边;没想到常遇春这一箭射的还真准,由于箭射出去的力度超强,张定边的心脏当场便被常遇春的箭洞穿喷出一口血后当场死亡。张定边死后,他所率领的这支无畏舰队就像一只被拔掉牙的老虎,完全失去了斗志,不到一会儿就被朱元璋的中路水军和后路水军全部歼灭;朱元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刚刚缓过神来的朱元璋命令刘伯温继续用火战船趁着东风从两冀包抄烧毁陈友谅所有战船;经过几个时辰的奋战,陈友谅最后终于被朱元璋打败,朱元璋赢得了鄱阳湖之战的胜利。

失败后的陈友谅这回终于是彻底死心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和朱元璋一争高下,只好命令他所剩下的这批残兵败将在船桅上挂上白旗正式向朱元璋投降。自负和轻敌始终是他最致使的两个弱点,正是因为这两个弱点最终让陈友谅失去了所有他本该可以得到的一些东西,当他已经开始发现他自身弱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得太迟了。

当陈友谅在他的战船上挂好白旗之后,朱元璋便命令常遇春登上一艘小艇驶向陈友谅的战船去接受陈友谅的投降。当小艇已经划到陈友谅战船边的时候,常遇春用尽内力使出轻功纵身一跃,轻而易举就跳在了陈友谅战船的甲板上,而跟随他的那两名受降使者则没有他的这身好功夫,只好顺着陈友谅的部下放下的绳梯爬到了甲板上。见到常遇春后陈友谅礼貌的拱起手臂毕恭毕敬的说道:“参见常将军,本王很早就曾久仰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呀!”而常遇春对于陈友谅的客套却并不怎么感冒。“那些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我奉我主公之命前来接受汉王的投降。”说罢,他从随你一起过来受降的其中一位使者手中拿出一本降书说道:“这是我们军师写好的降表,签完字后汉王从此与我主公井水不犯河水。”听完常遇春的话后,陈友谅哈哈大笑道:“常将军果然有胆有识,本王佩服,佩服,就请将军随我一块儿到桌上进行详谈。”说完,陈友谅用手指着甲板上他所为之准备好的桌子和椅子,“常将军,请!”不一会儿,常遇春便随陈友谅一块儿坐了下来;接下来,常遇春便将降表递给了陈友谅,陈友谅便十分爽快的拿起毛笔在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等他盖完章子之后便对常遇春说:“常将军,友谅很早就非常钦慕你,友谅本想在打败朱元璋之后把将军收入麾下,想不到今日却败给了朱元璋;不过,今日得见将军本人之后,友谅此生足矣。”

“汉王不必多言,降表既然签好了,本将军希望汉王能够履行降表上的诺言,与我们主公井水不犯河水,本将军就此告辞。”当常遇春正准备要急着离开的时候,陈友谅却站起身一把拦住了他。“常将军,且慢,你以为你还可以活着回到朱元璋身边吗?”听完这话后,常遇春并没有感到丝毫畏惧,他十分淡定地说:“你想怎样?”

“想怎样?”陈友谅说完一把夺过常遇春手上那本签了字的降表然后一把扔入了河中,接着他命令弓箭手射死了那两名跟随常遇春一同而来的那两名使者。然后拔起他身上的佩剑指着常遇春的胸口怒吼着说:“我想留下将军的人头,既然将军不是我陈友谅的人,那我陈友谅也不会再让将军成为朱元璋的人。”见到这一情况之后,常遇春依然没有丝毫的畏惧,他淡然一笑只是在为眼前这位早已穷途末路的卑鄙小人感到可怜、可笑而又可悲。

“哈哈,原来你只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怜、可笑而又可悲的卑鄙小人,死在你手上只怕辱没了我常遇春一世的英名。”

“哈哈,只可惜你现在知道的太晚了。”当陈友谅正要把他的佩剑向常遇春胸膛刺过去的时候,忽然间天上又刮起一阵大风,把陈友谅的战船给吹的东倒西歪,把他船上的所有弓箭手们全部都给掀到河里,而陈友谅本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风给刮的后退几步;原来,这都是站在天上的于吉所施的一场法术,让常遇春捡回了一条命。常遇春急中生智,趁着这个机会巧妙的从陈友谅手里夺走了宝剑然后用陈友谅的佩剑反过来指着陈友谅的胸膛。

“陈友谅,我本打算等你签完降表后放你一条生路,却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卑鄙,既然你不肯投降那本将军只好把你生擒交由大帅处置。”当陈友谅听完这话后冷笑着说:“我陈友谅绝不死在朱元璋的手上。”说完他猛的一冲,扑在了佩剑上,剑立刻刺进了他的胸膛;陈友谅嘴里涌出鲜血微笑地看着常遇春。一代枭雄就这样命丧黄泉,而鄱阳湖之战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把他的尸体葬在了湖北武昌,而他的儿子陈理则带领陈友谅剩余的部队主动归顺了朱元璋。大战结束后,常遇春回到了他的将军府,当他正想把战胜陈友谅的好消息告诉于吉时,却到处也找不到于吉的踪影,只在一张客桌上找到了于吉留给他的字条,常遇春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道:“傍晚酉时,小树林见;有事相告,勿失信约。”

到了傍晚酉时,常遇春及时的赶到了于吉约定见面的地点,也就是小树林,而于吉此时早已到达了他在信中他所约定的见面地点。他还是穿着他向刘伯温献计策时的那件青衫,手持一把毛扇,仰望天空,风度偏偏,好似三国时期的智者诸葛亮,正背对着及时赶到约定地点的常遇春。

“于兄,你约我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吗?”于吉转过身面带微笑地对常遇春说:“常将军,现在是时候告诉你我的真实身份了。”说完,于吉施展法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穿着一身上古时代的衣服,手里还持着一把金颜色的钢鞭。见到这一情况后,常遇春顿时大吃一惊,于吉刚才那一瞬间的变化也把他吓得是目瞪口呆;不过,他的意识还算清醒;很快,常遇春便意识到,站在他眼前的这位绝不是凡人,而是天上的神仙。

“请问你是哪路神仙?”

那名老者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助武王伐纣的那位大周丞相姜子牙。”

听完老者的回答后,常遇春立马便惊呆了;一时之间几乎被惊的说不出话来。而老者此时也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微微一笑继续向他解释说:“常将军,你乃武曲星转世,玉帝派我下凡是来让我辅助你完成大业。当年你率军攻打衢州城的时候我便认出你乃武曲星转世,所以便下凡间化为凡人于吉助你成就大业。”听完姜子牙的话后,常遇春用手指着自己的脸惊讶地问:“你说我是武曲星转世?”

“嗯,正是。你是我当年在封神台上所封的众多神灵之一,武曲星。你的前世就是当年镇守游魂关,阻碍武王伐纣最后被李靖大公子金吒杀死的窦荣,窦荣死后,被我封为武曲星。玉帝因不忍看到华夏子民继续被蒙古蛮夷所蹂躏便派武曲星君下凡间投胎做人,来世拯救华夏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我则奉玉帝之命下凡助武曲星君完成大业。如今,我已助武曲星君你打败了暴君陈友谅,朱元璋很快就要成为天下的霸主,我的任务已完成,接下来就要靠武曲星君你自己了。”姜子牙说完,常遇春立马跪倒在姜子牙面前,双手抱拳,情绪激动地说:“武曲星君常遇春拜见姜太公大人,想不到姜太公追随我这么多年,我居然一点都没认出太公并非凡人,实在惭愧,惭愧。”

“哈哈哈,武曲星君快快请起。”姜子牙一边笑,一边扶起跪在地上的常遇春。

“武曲星君,如今天下已定,我得赶回天庭去向玉帝复命;等到你助朱元璋推翻元朝夺得天下之后,你也要赶回天庭向玉帝复命。”

“姜太公,这是为何?”常遇春问道,姜子牙则回答说:“因为你呆在凡间的时辰已经不多了,玉帝只给了你四十年的寿命,四十岁之后你的寿命将至,到时候我会接你去天庭复命。”听到这话后,常遇春心里顿时不免有种失落的感觉,他感觉玉皇大帝给他生存在这世上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但是一向乐观的他转念一想,觉得这四十年的时光玉皇大帝给的还是很值的,至少他知道他将来会助他主公朱元璋完成一统天下,推翻暴元,复兴华复的使命,实现了他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四十年的寿命对于他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活的长活的短都不重要,只要我常遇春能看到我主公实现复兴华夏,一统天下的霸业,常遇春此生足矣!”

“哈哈哈,武曲星君心胸果然豁达。”姜子牙高兴地说,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本金黄色的书塞在常遇春的手里。“这书名叫《武穆遗书》,是岳王爷托我把它交给你的。”

“岳王爷?可是当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常遇春猜测地问。

“嗯,没错,正是岳飞。”姜子牙认真的回答说,而他的回答让常遇春感到很不可思议。

“这怎么可能,岳王爷被奸臣秦桧陷害已经死了差不多几百年了,怎么可能还留在人世?”

姜子牙听完常遇春的话后大笑一声说:“哈哈哈,岳王爷现在在天界生活的逍遥自在呢。”

“莫非岳王爷死后登天了吗?”

“没错,没错;岳飞死后阎王爷因为他是忠义之士所以不忍心让他下地府,就把他的魂魄送至封禅台,请求我封给他一个神位;在玉帝的默许下我封他为北极天罡忠武天神大帝,如今他已位列仙班,在玉帝那儿担任天河值时司法监。他说他死后唯一一大憾事就是没有将他大战金兵时的战斗经历写成一部兵法,当他得知玉帝命令你武曲星君下界推翻暴元拯救华夏百姓之后,便写了一部兵法托我交给你武曲星君助你早日帮你主公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

“武曲星君常遇春在此谢过岳王爷。”常遇春把书紧紧的握在手中,一边握着兵书一边双手抱拳这样说道。

“武曲星君不必多礼,本仙现在要回到天宫向玉帝复命;再过几年你主公将会推翻暴元,建立一个强盛的王朝,恢复汉人江山;我把我所知道的已经全部告诉你了,武曲星君请保重。”说完,姜子牙便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人间已经完全失去了踪迹,只留下常遇春一人望着天空好像是在感受他曾经的好友于吉离去时候的背影。

战胜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下一个要解决的对象就是张士诚,和陈友谅比起来,张士诚就要容易对付的多。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9月,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在征伐张士诚的过程当中常遇春一连攻下了通州、兴化、盐城、高邮等几座重要的州县把张士诚的东吴势力赶出了江北地区,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被徐达和常遇春攻破,接着便率重兵包围了张士诚的老巢平江,平江失守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后来被 朱元璋杀死。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令汤和为征南大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延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方国珍投降。解决了张士诚和方国珍之后,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并废除元朝至正的年号,改元至正二十八年为大明洪武元年,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开启了明朝长达276年的统治。这一年常遇春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郑国公,朱元璋在亲定功臣位次时,把他排在了第二。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元顺帝的耳朵里,听到大臣向他汇报的这个消息之后,他顿时被气得够呛,当场便打掉了摆在龙椅右侧的琉璃盏;本以为他封了朱元璋做“平乱大将军”之后,朱元璋铲除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又溺死了小明王韩林儿这些危险份子是在为朝廷效力,却没想到真正的危险份子居然是朱元璋本人。他完全是被朱元璋当成猴一样的在耍,想到这儿元顺帝在朝堂之上愤怒的用蒙古语咆哮道:“朱元璋,朕上了你的当啦!”就在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后的第六天,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的朱元璋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以说话的方式在群臣面前下诏。

“朕登基以来,玉宇清澄,国泰民安;然,天上不可有两个太阳,天下间也不可存在两个皇帝。所以朕今日下诏,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领二十五万精兵北上讨伐暴元,将蒙古鞑子赶出关外,恢复我大汉之江山,钦此。”等到朱元璋刚刚下完诏书后,常遇春和徐达两人立马同时从群臣的队伍里走出来然后单膝跪拜在朱元璋面前异口同声的说:“微臣感谢皇上的厚爱,臣等定当全力以赴,报效国家,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两人便同时拜倒在地,而其他的文武百官们也随着徐达和常遇春两人一同拜倒在地,嘴里边有规矩的呼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朱元璋下诏后的第二天,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大明王朝那二十五万精兵在朱元璋的亲自送别下离开了南京,踏上了讨伐元朝的征途。在讨伐元朝的过程中,常遇春熟读了姜子牙赠给他的《武穆遗书》一路上奋勇杀敌,百战百胜并且越战越勇,在出师后的三个多月,他平定了山东,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取得了塔儿湾大捷,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对元朝的首都大都形成合围之势。洪武元年七月,常遇春和徐达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统治中国将近一百多年的蒙元王朝正式宣告灭亡。攻占大都后,常遇春在大都的城墙上亲自换下了元朝的国旗,插上了大明王朝的国旗,经历了他这一生中最值得光荣和骄傲的历史时刻。

讲到这儿,躺在榻上常遇春已经用尽了从他肺里呼出来的最后一点力气,血再一次不安份的从他的嘴里涌了出来;此时的他已经再也说不出任何话,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帐顶一动也不动。营帐外那张毫无生气的“常”字旗早已不再飘荡,突然间它自动的降到了旗杆的中间处,仿佛在为某个人的死而默哀。常茂、常升、常森他们三个此时已经明白发生什么事了,见到这一情形之后三个人也没再说什么,在老大常茂的带领下,常氏三兄弟们全都一块儿摘下头盔,跪倒在死去的父亲榻边争取为先父送上最后一程。而常遇春的魂魄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常遇春的躯体,然后慢慢的,慢慢的走出了帐外。突然,天上刮起一阵狂风,一个人影脚踏五彩祥云从夜空中慢慢降了下来,这个人正是来接武曲星君赶回天庭复命的姜子牙。当他乘坐五彩祥云降到半空中的时候忽然间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打神鞭,常遇春的魂魄在打神鞭挥舞时的那一瞬间已经变幻成另外一个模样,确切的说那已不再是常遇春的魂魄而是玉帝派来下凡拯救苍生的武曲星君!

“武曲星君,速速归来,随我一块儿到玉帝那儿去复命。”

“武曲星君遵命。”说完,武曲星君纵身一跃立马飞到了姜子牙踩踏的五彩祥云之上,然后随姜子牙一块儿踩着祥云飞奔到了天庭。

常遇春死后,徐达将他的遗体运回南京。朱元璋因痛失爱将,顿时悲痛不已,下令把常遇春的遗体葬于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在出奠的过程中朱元璋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写下了一首悼念之诗:“忽闻昨日常公墓,泪洒乾坤草木湿。”又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并塑以将军像让他永远受到后人的瞻仰和朝拜。

常遇春一生从未吃过败仗,由于那次在大骂朱元璋不敢迎战陈友谅的过程中自言能率领十万军横行于天下,所以军中的人们称呼他为“常十万”,同时他又被后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在朱元璋手下的众多名将当中,他是最为平凡的一个,但却又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他的功绩绝不逊色于当时和他齐名的开国名将徐达。在中国历朝历代所有开国名将中,常遇春应该可以和秦朝开国名将王翦,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唐朝开国名将秦琼等诸多开国名将相提并论。论功勋和战绩,他绝不逊色于当时的开国名将徐达。论计谋和智慧也绝不逊色于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还有抗金名将岳飞。但是历史往往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始终没能像其他的开国名将那样名留青史,而是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压走他在长河中所留下的痕迹;他就像似一颗在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样来时闪耀去时匆忙,犹如他生命一般的短暂。或许对于常遇春本人来说,他并不在乎带在名将头上的那道光环,因为他成功的帮助他主公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实现了他人生的理想还有他自身的人生价值,这些对于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大明,这个以光明为称呼的伟大朝代,在绵延将近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我们的小说诞生在明朝,我们领先于世界数百年的航海技术诞生在明朝,我们领先于世界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我们第一次开始尝试热兵器完全替代冷兵器的技术革命也出现在明朝。明朝,让我们汉人找回了自信,即使面对着蒙古鞑子的再度入侵,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侵扰,满州骑兵对我北方辽东边境的入侵我们也毫不退缩和惧怕,还涌现出像李成梁、戚继光、袁崇焕这样的民族英雄,把那些入侵者们一一击溃。朝鲜、安南、琉球、吕宋等小国心甘情愿的向我大明王朝府首称臣,就连后来崛起的西班牙、萄葡牙、荷兰这三个海上霸权主义国家也要忌惮我们大明三分。明朝让我们中国人随着“西学东渐”的趋势慢慢了解并且开始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明朝让我们中国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要不是因为它过早的灭亡和被清朝取代,在明朝带领下的中国或许可以比英国更早进入资本主义,实现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君主立宪,那么大明王朝也许真的可以像后来的英国那样与西方列强一同瓜分世界最后统一天下,到那时我们也许就该自豪而又高兴的说:“我是大明的子民。”巍巍大明,它是继唐朝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王朝,是我们每一个汉族人民心目中永远的骄傲,也是我们后世子孙所津津乐道的又一个伟大的王朝,它是我们汉人重新开始崛起时的伟大成就,也是我们汉人王朝当中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绝不屈膝求和,绝不割地赔款,绝不对外和亲,绝不府首称臣这就是大明王朝的精神,也是我们汉人的骨气。

历史虽然忘记了常遇春,但是常遇春为大明王朝打天下时所作出的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正是因为常遇春为大明立下万世之功才奠定了大明王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基业。假如没有常遇春这样的得力干将,单凭徐达一个武将的力量,朱元璋恐怕难以战胜像陈友谅这样的劲敌,那么中国的命运就有可能会被陈友谅所改写。历史选择了朱元璋,而常遇春造就了朱元璋,朱元璋的胜利则造就了整个大明王朝。

六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常遇春的事迹虽然早已被人忘的一干二净,但是他的后世子孙们依然还会缅怀那位当年驰骋沙场,骁勇善战为明朝建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共同祖先,而他就是常遇春。如今,常遇春的后世子孙早已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而我便是他后世子孙当中的其中之一。

常涛著(谨以此作向先祖表达致敬)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