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于伯母坟前所悟 |
正文 | 大概在五十多天前,我的伯母去世了,我从父辈们的叹息与祖父一辈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中,多多少少体会到了一些世事无常的感悟。一直想为之写些什么,可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不仅连一篇悼文都没有写,我甚至连伯母的丧事都屡次耽搁。 前几天,我去看了一眼她,给她烧完了“七七”(本地有烧七传统),心中默念着“魂归来兮”便算办完了烧七的一场丧事。许多人跪于坟旁,失声痛哭,我的伯父不停的叫着她的名字。而我的哥哥也痛心的叫着“妈”。虽然我年纪不大,但生离死别总还经历过些许,对人生的“修短随化,终期於尽”还有有一些体悟,所以,我没有留下多少泪,也或许自己本来就是一个麻木的人。 伯母年轻时如诸多六七十年代的人一样,都有着一个辛苦的童年与青年,后来,伯父做了公务员,慢慢的,家境变得令人艳羡。但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伯母有命受苦,却无缘享福呢? 在前年十一假期的时候,我还与她在姐姐家里一起吃着晚饭,当时她便觉得自己身体抱恙,谁知一个月后,再探听其消息时,竟然得到了这样一句话“你女大(本地人管伯母叫女大)得了癌症。”当时我整个人霎时懵了一下。癌症,一直被人称之为“绝症”。 此后的日子里,伯母家的心情就如同这病情起伏一样,每当听说有希望之时,大家不免都有些兴奋,而当每一种疗法的失败或者癌细胞转移时,每个人又都失望了一番。在几番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最后的结果到了,那便是——令每个人绝望。 出殡那天,我并没到场,因此错过了见伯母的最后一面,知道出殡三四天后,我才回家,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我心中并没有多少难过,更多的是难以置信,因为就在此一个多月前,我还给她拜过年,她还鼓励过我,要我好好学习,从容应对高考。几秒过后,这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让伯母在我脑海中的印记一件接着一件呈现,如同幻灯片一样。我甚至还感觉这个人,我逝去的伯母,仿佛还在人世一般。 但这仅仅只是感觉。 爷爷已经是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见到我,语气如寻常一样不缓不慢,只是两只昏黄的老眼,泛满了血丝,含着泪水。他感叹道:“人这一辈子,真没什么,你女大上万块钱的衣服估计有好几件吧,哎,人都走了,还有什么用。” 人就是这样,生前忙忙碌碌也好,平平安安也好终究难逃一抔黄土,如此看来,十年,百年又有何区别? 记得秦朝的李斯,在处死前,他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带着自己的猎狗去打猎。这算是他的本心吧。歌德曾用《浮士德》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人这一生,应该造福于人间。可是无论怎样,也只有在人最后的时间里,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记得前些日子,有一部电视剧十分火爆,名曰《琅琊榜》,说实话我对这类改编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印象并不太好,可是唯独这部电视剧却深深叩击了我的心弦,因为我对主人公梅长苏或者说林殊的生命充满了自己的震撼。小老百姓常说,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等等。其实这些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人这一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 我常常为那些不能按照自己心意而活的人感到遗憾,而实际上我又何尝不是应该被自己遗憾的人呢?因为我们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而活,本来想寻一段魏晋风骨,写一些诗词文章,却总是因为学习、工作的种种原因将其推脱,告诉自己——后面还有时间,后面有的是时间。可结果,到了真正有时间的时候,却屡感力不从心。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早在一千多年便有这样的感慨;“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江郎于自己辞赋中也表达过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正映了我那句“人生苦短,荒唐一梦,自古达穷皆叹。”的词句。 但又能怎样呢?还能与天地争寿吗?终究是不可能的,既然难逃一抔黄土,一缕云烟,又何不如随心而动呢? 伊上帝之降命,何短修之难裁;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感逝者之不追,怅情忽而失度。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尚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