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夜读《听杨绛谈往事》 |
正文 | 今日应睿睿要求上书店。他流连在自己喜欢的书架前,席地而坐,久久不肯离去。百无聊赖,边上是“七月晒书”柜台。随手拿了书来翻,大都是自己熟悉的。看到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因为喜欢杨绛,所以细细读来,谁知无法罢手,终于还是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然后,再也无法睡去,真是自作孽。 杨绛的《我们仨》是一直不敢看的,那种生离死别的沉重不堪承受。可是她的“往事”如此娓娓道来,却因为有了今日的凄清而更显追忆流年的伤感。通篇读来,最羡慕的是他们新婚在欧洲留学的那段日子,平和、安宁、相喜、相亲。“他们白天读外文书,晚上在家读中文书,两人比赛谁读的书多,年终结算。”读至此处,想到容若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知杨先生日后挂牌游街、扫厕所时有没有忆起当年的留学经历,是不是也会有这份“只道是寻常”的感慨,不胜唏嘘! 族中长辈评价杨先生是“笔杆摇得,锅铲握得”,“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媳妇,实不为过。她从一个不谙家事的千金小姐,到孤岛坚守时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甚至做煤饼,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被“揪出来”,打扫厕所,以至纤尘不染,让人“不免大吃一惊”,那份对苦难也甘之如怡的顽强让人读来惟有泪千行。杨先生这一生,少女时代人谓“娇滴滴”,想来也是那般巧笑倩兮,一如易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淘气,初为人妇却又是那般地智慧、才情,满溢的幸福读来让人艳羡不已,中年是坚韧的,也是当得一个“贤”字,然而终究没有了那份世外桃源式的怡然自得,世俗而琐碎,一路风雨看尽,晚年那种豁达至极处的纯真,惟其极致,故而难得得美丽。 “忆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常情而已。杨先生眉间心底的往事假之于他人之笔道来,没有忆往昔的伤感,没有国破家亡的悲痛,没有被排挤的怨忿,甚至在送别挚爱亲人时,她不舍,然而平静。温润如水,大约如此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