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亩产百斤的反思
正文

亩产百斤的反思

程正渝

夏收工作在农村是虎口夺粮的大事。那时W县还是以人工收割为主。因为全县仅有的两台北京号KT3康拜因(1),是仿照1940年代苏式被动康拜因制作的,有先天缺陷;再加之我们的康拜因手多是新手,因而故障频发,每天每台只能收割几十亩地。还忙坏了后勤钳工、木工、锻工;我也常到康拜因机组排除故障,有时天黑还跟机组人员留在麦田边的大地窝子(2)里,跟收割麦子的社员们一起挤在麦草地铺上过夜休息。……

那些年,我们拖拉机站的农机职工遵从县上的号令,不误农时地努力耕耘、播种和收割;社员们也都起早贪黑地在农田劳作。然而,1960年代和1970年代,W县主要作物小麦的每亩产量普遍只有一百多斤,而改开以后竟普遍达到一千斤!

现在想来,我们这一辈人在那些年吃过苦、出过力,不图名、不图利,确实在努力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但若谈到工作成果,仅凭小麦亩产年年在百斤左右徘徊,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机工作者,难道还有什么可炫耀的吗?

1975年,我曾在W县A公社参加“支农工作团”。A公社全公社5000多人(其中有20多名干部,140多名农机人员),有链轨拖拉机15台、轮式拖拉机10台、康拜因11台等农机具数百台/架,成年累月战天斗地种了多亩地,主要种植的小麦年产量始终徘徊在450万斤左右,亩产不超过100斤!——10多年来一贯如此。

几乎同时,美国农场主韩丁一个人的农场只种了1500亩玉米(3),却收获了150万斤玉米!单产是1000斤!——也一贯如斯。

改开以后,W县的小麦和玉米的亩产都达到1000斤了。

这样的对比是多么令人惊骇,多么令人深思呵!

对此,我们那时有过一点反思吗?以后有过回顾和反思吗?

诚如巴金老人说的,我们的思想,配得上我们所受的苦难。

我写这回忆录,就是想唤起同仁对往事的回顾和反思。

注:

(1)康拜因即联合收割机。

(2)地窝子,新疆一种简陋的蜗居,挖制方法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两米深的坑,宽约两三米,长度依需要定;房顶用整根的杉木作檩条(或放几根椽子),再铺上厚厚的秸秆(或铺苇把子);最后再在上面抹一层草泥(麦秸和粘土加水和制)这样一间地窝子就建成了。

(3)W县因气候原因那时很少种玉米,产量也低;现在玉米亩产也是1000斤了。

2024.3.

(摘自本人回忆录《技术员生涯》之六)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