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月带你青海赏花儿 |
正文 | 六月带你青海赏花儿 李自立 每年的六月份,内地农村开始进入大忙季节,乡下开始收割麦子,城里务工的游子、姑娘、媳妇,能回家的,都尽量纷纷回家,帮助家里收田。此时的内地,也正是高温季节,不论城里乡下,都像火龙一样,让人燥热难耐,真想寻找一个世外桃原,躲避酷暑。不妨,我给你介绍一个好去处,只要家里没有耕地种田,你不妨带着家人,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来青海吧。 青海的六月,气候不热不冷,农田里的春小麦、油菜,青稞、玉米、豌豆、胡麻等等,庄稼正在盛长期,高原上,绿草如茵,碧绿无垠,蓝天白云,青海湖更加蔚蓝,蓝的就像一块美玉镶嵌于青藏高原之上。六月的青海,不但风景美,环境凉快清爽,而且正是当地各族百姓文化大餐现实展现的时候。此时的青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自发的“花儿会”,其中距西宁36公里的大通老爷山风景区,花儿会最为出名。各民族百姓,满山遍野,游人云集,百姓们浓妆艳抹,人头攒动,胜似节日。 青海是中国的夏都,每年即使到了大伏天,高原气温温差大,中午最高气温也就是二十七八度,早晚气温保持在十七八度,适宜居住游玩,青海避暑,犹如人间天堂。这里除过高原戈壁、沙漠绿洲、羊群牦牛群、浩瀚广阔的盆地、蓝天白云、神鹰浩翔等等,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河湟文化,正等着你来品尝文化大餐。 说起河湟文化,我也不是很懂,只能大致给大家介绍。河湟,指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大流域,古称“三河间”。自古多民族繁衍居住,据说从秦汉,各个民族的先民,来到这里耕牧,在劳动生产的农牧生活中,先人们创造了河湟文化。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出,穿过各姿各雅山、约古宗列盆地等,源远流长,汇聚一处,再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汇合成孔雀河,她走在草地与峡谷地带,黄河沿途走来,汹涌澎湃,气势恢宏,形成了好多的峡谷,逐如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寺沟峡等等,因为这些峡谷,给青海沿岸百姓。留下了巨大的财富。青海当地政府,在黄河上也建起好多水电站,据说沿黄河流域,在青海就有水电站几十座。逐如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电站,已经发电向各地输送光热能量。同时,黄河也成了沿岸浇灌农田的第一大水源,是她把荒坡变成了森林,把荒野变成了草原,所到之处,绿色覆盖了阡陌农庄,给黄河授予“母亲河”称誉,当之无愧。 河湟文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青海当地的花儿。花儿并非植物,也不是指一种鲜花。“花儿”是青海当地特有,各族老百姓,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传唱形成的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之上。花儿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内容相当的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曲调优美感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高雅的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在中国民间歌谣里边,花儿别具一格,占有一定的独特地位,堪称是宝贵的河湟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口头文学,当然就是口头传授的文学。花儿她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是当地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它形成了风格,它也和陕北民歌,山西民歌一样,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体系。 花儿起源于何时,史料说法不一。据史料记载,清末明初就有诗歌为证。“闻到田歌四起,清声雅韵悠扬,此是农家乐处,外人莫笑轻狂。”这是清末明初青海诗人基生兰所作《田家杂咏》,“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耕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明万历年,诗人高弘所写),“男捻羊毛女种田,邀同姊妹手相牵。高声歌唱花儿曲,个个新花美少年”(道光年间安徽人叶礼《甘肃竹枝词》),从以上诗中不难看出,花儿明清就已经有了,在青海大地,尤其是河湟谷地,已经盛行。 花儿又称少年,花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她是一种山歌形式,唱词浩大繁杂,文学价值很高,花儿被当地人们称为“西北魂”。花儿听说是起源于我目前施工的临夏,由于地区不同,加之发展过程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刚来青海,我的记忆中,青海民间风俗,河湟谷地一带,特别忌讳花儿,忌讳在村庄里、在家里、亲属间、尤其异性亲属、长辈之间唱花儿,在公众场合也忌讳唱花儿,说起花儿,会受到传统文人的责难,他们由于传统思想束缚,认为唱花儿是伤风败俗,是男女不正当的社交。过去的青海,在眉户、皮影等众多民间曲艺里,花儿没有地位,基本上被学者们持否认态度。因为花儿属于山歌,多在山间田野唱,同时它属于情歌,不在村庄和长者前头唱,它的内容与腔调不合适。所以老青海都称花儿为“野曲”。 如今时代,花儿就像一只百灵鸟,羽毛已经很丰满。花儿因为源于男女情歌,是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那种,表达也很率直,也很自由,演唱“花儿”最具特点的,是青海当地的“花儿会”。每年到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组织“花儿会”。参与者少则千人,多则万人。高原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草儿青青,麦苗肥壮,百花盛开,树叶翠绿,各族百姓,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装,满怀激情,欢乐歌唱,幸福喜悦之情,言为心声。此起彼伏,动人心弦,昼夜不息,令人如痴如醉,真可谓歌声、笑声、掌声、声声入耳,爱情,亲情,友情,倾情传递。喝彩声汇聚成了欢乐海洋,青海,花儿的故乡,河湟文化之精魂,最美的花,用三江源头水浇灌。圣洁美丽的格桑花,是这里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希望之花。田间地头,耕作放牧,山野戈壁,外出打工,闲暇时间,青海当地百姓唱花儿,就像陕西老家人吼秦腔,特别随意,不举形式,可以说,从大人到小孩,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花儿”。聚会宴请唱,劳动放牧唱,节日古会唱,朋友亲人高兴唱,花儿无处不在,话儿随处飘荡。花儿在青海人的生活中,就像每天的一日三餐,人民百姓已经离不开她。 如果想欣赏青海花儿,就要了解青海方言,要了解当地方言,不妨来一趟青海之旅。青海当地语言,其实和甘肃、宁夏、陕北土话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音调的变化,比如青海人问你是哪里人,她们就会说:“阿哒子”,意思就是“你是哪里的?”再比如镇上、县城等称为“该上”或者“大该”这和陕北没有区别,馒头称之为“馍馍”等等。如果再多听几次,其实觉得,欣赏青海花儿,也没有多大困难,花儿因为来源于生活,她确实很美。 青海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以抒情短歌为见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地方特色鲜明,音乐绚丽多彩,文学内容特别丰富。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尤为广泛。目前曲调估计有一百几十种,青海花儿演唱出名的民间艺人,在青海最著名的有张存秀、索南孙斌、马俊、张佩兰、朱仲禄、穷尕妹、胡汉山等人。 目前在青海,花儿演唱有花儿会,尤为有名的,就是老爷山花儿会和瞿昙寺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每年六月初六,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有一个老爷山,在那里举行,是一个大型民歌演唱活动。瞿昙寺花儿会,是乐都县当地的庙会,从农历六月十四开始,总共三天,瞿昙寺花儿会,在青海花儿会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是当地群众文化交流的最大舞台,民间花儿歌手,从这里走向西北各地,乃至全国的大型文艺演出。 高原的六月,是百花怒放,庄稼茂盛,绿草如茵的季节,更是花儿怒放的季节。进入六月,各民族人民欢聚河湟谷地,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把青海美丽山川,打扮得多彩多姿,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声声韵味十足的花儿,以及民族歌声,触动着每一位青海老百姓的心弦,一颗颗深情,感恩的心,都在歌唱辛勤的劳动,歌唱美丽欢快的生活,歌唱千年传唱的凄美爱情。来吧,到青海来旅游观光,美丽的六月,我带你去欣赏青海花儿。 我在美丽的高原,等待你的到来...... 成稿于2017年06月02日青海循化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