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一本好书 |
正文 | 前些时间,独自赴外地闲游,简单的行李加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200多页的书已经在枕边放了两个多月了,我却只读了不到50页。 晚上在郑州火车站候车的时候,看看列车时刻表距离火车来还有两三个小时,便找了个座位的空隙坐下来从随身的背包中掏出《呼兰河传》开始翻阅。 我的本意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一个人的旅途本就百无聊赖,若是有幸能碰到一个有趣的人闲聊一会儿,当然也不失为一件趣事。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碰到的机率太小了,并且现在的人出门在外,时刻提防着上当受骗,总有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准备。尽管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坏人,但是想让别人相信并且能敞开心怀跟你尽情地聊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说了人在旅途萍水相逢,一天之内擦肩而过,有必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可信赖的吗? 更何况纵然你愿意,但是别人也许并不愿意------我的左手边一个中年男子正靠着行李呼呼大睡,我的右手边一对小情侣在各玩各的手机,我的前边一个年青的男孩子靠在柱子上戴着耳机听歌,嘴里还跟着节奏一边哼哼叽叽,一边抖动着身子,根本不想被别人打扰,我的身后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在手机上看小说,儿子则在手机上玩游戏。我再往远处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无论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手里都在拿着手机不停地刷屏,唯独只有我一个人捧着一本书。我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另类,在别人的眼里,我会不会是一个怪物?都什么年代了,还随身带一本又厚又重的书。 但是我觉得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旧有的阅读方式,我始终认为书是有灵魂的,作者把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写进书里,让喜欢它的人捧在手里来一次亲密接触,相互之间就有了交流。而手机纵然也可以阅读,但我以为它只是一个工具,并不能代替真正意义上的书。谁能保证你在用手机阅读的时候不会受到来自手机上其它讯息的干扰?一会儿蹦出一条新闻,一会儿来了一个微信,你真的能控制自己不去看吗?真的能平心静气地读书吗? 反正我从来没有在手机上完整地读过任何一本书。一方面是不习惯,更主要的是好像挤不出时间来------我知道这又是自己的一个借口。闲暇时间我也会一次又一次把朋友圈翻看个遍,在手机上逐条浏览八卦新闻,然后就是在网上看电影。记得上学的时候即使上厕所都会拎本书蹲上半个小时,但是现在上厕所却不忘拿手机,说到底我也跟周围的人一样,读书的激情也被网络消耗殆尽。这次外出带本书也只是因为手机所能供自己消遣的信息并不多,不玩手游,不在手机上追剧,而自己又多久没有完整地读一本书了?想想都惭愧。 两个多小时以后,火车也快要来了,手里的书也只剩下了30页,我把书合上有点不舍地放进背包里。还有几天的行程,要是一下子突击看完,接下来的几天会不会很无聊呢?看来读完一本书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就行。 想想自己每次买了新书后,先在新书的首页签上自己的印章,注明自己是书的主人,好像自己是第二作者一样。有时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书的主人还是仆人?书柜上一排排的书,我究竟认真读过几本?自己买过的书很少认真读完,一般买来后就束之高阁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收藏家。我们收藏了多少个G的学习资料可是又看了多少? 我们不担心汗牛充栋,却深怕自己所收藏的不大不全,这是人性使然。藏书五车何时才能变成学富五车,真正成为书的主人呢?袁枚老先生早就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古人读书是为了入仕,做官之后尽享荣华富贵也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而我辈读书虽不为出将入相,但是至少可以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庸之人。 想起春节前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天背诵一首诗词,每天写一千字的小说。一个月内背诵30首诗词自己倒是做到了,只是一个月内却没能写够三万字。本来都构思好了的,写下来也只是顺理成章事,但是自己却宁愿靠在沙发上去追一部又一部电影------坚持本来就是一件痛苦、孤独而又无可奈何的事,而我们都倾向选择舒适的惰性的生活。人都喜欢在舒适又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一旦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很难再走出去,不肯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境地,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效应。而一旦你不肯去尝试,把自己囚禁在舒适的笼子里,也就代表着自我堕落的开始,因为毁掉我们人生的恰是令我们最熟悉最舒适的东西。 改变自己的人生,先试着从读一本好书开始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