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张说《论语》·连载281
正文

张说《论语》·连载281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圃(pǔ):菜园,这里指菜农。襁(qiǎnɡ):背婴儿的布兜、背带。)

(白话)樊迟请教种庄稼的事。孔子说:“这个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种菜。孔子说:“这个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不思上进的人啊!上层人讲究礼仪,百姓就不敢不敬;上层喜好仁义,百姓就不敢不从;上层诚实守信,百姓就不敢不说真话。如果做到这样,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子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

(白话)这段话历来被视为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的证明,因为他说想学种田的樊迟是小人。这是严重的误读。孔子办的不是综合学校,孔子学校的专攻是改造社会的仁道,种田与此南辕北辙。孔子给樊迟留面子,没有当面说他不务正业。樊迟走后,孔子说的话很好地说明了他的想法:我们要学好礼、义、信,来引导民风,改善社会风气。如果我们能在治理工作中很好地落实礼、义、信,百姓就会蜂捅而至,那就不需要你自己种地来养活自己。如果百姓离你而去,你就不得不亲自种田活命,但这说明你这些年统统白学了。樊迟要学种田,莫非他考虑自己在治理上万一不受百姓欢迎,又不至于饿死,想留个后手吗?这样患得患失的人不是小人是什么呢?——可见,孔子丝毫没有贬低劳动的意思。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注释——《诗》三百:就是指《诗经》。达:通达,通晓;能应用,处理得好。专对:根据具体的外交场合,随机应变,交涉外交事务。古代外交常以背诵《诗经》的部分章句来表达意思,所以背诵《诗经》是外交官必备的职业技能。)

(白话)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却办不好;派出去搞外交,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应对;虽背了许多诗,又有什么用呢?”

(张说)本节又一次说明孔子对学知识的唯一要求,是能用于实践!这个要求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而渐渐不受重视,所以后来儒家制造出来的基本是没有实干能力的书生。到了明朝王阳明时代,才再次把孔子的这个思想用“知行合一”概括出来,王阳明成为最有实践能力的儒家人士。到了现代,应试教育又把知识的实践性抛诸脑后了,使得干不了实事的博士比比皆是。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白话)孔子说:“统治者自己的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照着做;统治者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张说)这句话是千古真理,说明领导以身作则的极端重要性。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情况像兄弟一般,相差不远。”

(张说)《论语》把这种没有指导性的闲谈话语也编进来,大概是在充数吧?

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卫公子荆:卫国的大夫,字南楚,对财产家业能知足,不奢侈。而当时的卿大夫贪污奢侈成风,所以吴国的季札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善居室:善于管理家政财务,会过日子。苟:差不多,也算是。合:给,足。)

(白话)孔子谈到卫国公子荆说:“他善于过日子。开始有一点财产时,就说:‘差不多够了。’等增加了一点,说:‘差不多完备了。’到财产富足时,他说:‘差不多富丽堂皇了。’”

(张说)这是孔子提倡的财富观:够用即可。卫公子荆的善于持家,显然着眼于节约。士大夫的财产来源不外乎俸禄和租税,基本是固定的,财富增多只能靠节约。卫公子荆在只有少量财富时就说够了;稍微多一点时,又说相当富裕了;财产又增加时,说“已经富到极限了”,但实际上他的财产并不是很多,这是他对财富的一种态度,孔子赞赏的就是这种态度。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9:17:27